-
公开(公告)号:CN1114403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52604.0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G64/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碳酸酯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循环环路式气液接触工艺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循环环路气液接触工艺,以功能化四齿席夫碱金属配合物为双功能催化剂,在CO2压力0.1~5.5MPa,反应温度20~120℃下,以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聚碳酸酯。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环氧烷烃转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速率呈现急剧下降的缺陷,并且实现了低二氧化碳压力下的产品合成。本发明的益处是提高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聚合制备聚碳酸酯的效率,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00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50650.6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D317/36 , C07D317/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循环喷射式连续反应工艺,属于环状碳酸酯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工艺采用循环喷射反应器,以“亲电-亲核”双功能体系为催化剂,在0.4~5.0MPa的反应压力和25~180℃的反应温度下,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为原料进行偶合反应连续制备环状碳酸酯。相比于已有的循环喷射间歇式反应工艺,本发明提出的连续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反应平稳可控和产品各项质量参数稳定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1311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788655.X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B43/00 , C07D295/205 , C07C269/04 , C07C271/12 , C07D307/20 , C07D321/06 , C07D3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用有机胺为反应试剂,亲核加成到具有全同结构的内消旋环氧烷烃与CO2的交替共聚物并导致其降解,形成高对映体过量的有机小分子—手性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该合成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和产率高等绿色化学特征,聚碳酸酯在有机胺亲核加成降解过程中其手性碳原子的立体构型得到完全保持,产生对映体过量值高达99%的可功能化羟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在天然产物全合成、药物分子设计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0248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027506.7
申请日:2013-01-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G64/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催化活化二氧化碳与内消旋环氧烷烃共聚反应合成立构规整性聚碳酸酯的双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是通过联苯骨架将两个金属中心连接起来的双四齿或双三齿席夫碱配合物。该催化剂单独或在亲核性共催化剂作用下,可在较温和条件和较低催化剂浓度下高效率催化二氧化碳与内消旋环氧烷烃聚合反应制备聚碳酸酯,催化效率在104~106克聚合物/摩尔催化剂,聚合物分子量在103~105范围内可调,其分子量分布小于2,立构规整度在60~100%之间可调,交替结构超过98%,并可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使用手性配体的催化体系,聚合物的产物选择性和结构选择性均高于98%,降解之后得到的二醇的对映体过量值最高达99%,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181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383254.7
申请日:2012-10-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B41/02 , C07C29/10 , C07C31/20 , C07C31/42 , C07C33/26 , C07C35/14 , C07C35/06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C43/13 , B01J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二元醇的方法及其催化剂,特别是在二氧化碳存在下将环氧烷烃催化水解转化为相应二元醇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催化剂是基于具有特定结构的金属配合物的二元或三元复合催化体系。主要解决以往技术方案中水和环氧烷烃的摩尔比高,能耗大和副产物多的缺陷。本发明通过在均相催化反应体系中引入二氧化碳来限制一缩二醇、二缩二醇和聚醚等副产物的形成,可在低的水/环氧烷烃摩尔比的条件下高选择性生成二元醇,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可用于各种二元醇的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786677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65270.6
申请日:2012-07-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类具有结晶性能的基于二氧化碳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含吸电子性基团的端位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共聚形成具有高度全同结构的可结晶的聚碳酸酯材料。该聚碳酸酯有如下特征:聚合物链中碳酸酯单元含量为90%–100%;聚合物的全同结构在80.0%–99.9%之间;将聚合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后,测量得到二醇的对映体选择性在80.0%–99.9%之间;该聚合物经过简单的热处理后即可得到结晶性聚碳酸酯。本发明提出的聚碳酸酯材料具有易结晶、抗热形变能力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12809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810229276.1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G64/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催化活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共聚反应合成聚碳酸酯的高活性催化剂。其特征是该催化剂系含有一个或两个有机碱基团的四齿席夫碱钴配合物,具备单活性点引发和可控聚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催化剂可在较温和条件和较低催化剂浓度下高效率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聚合反应制备聚碳酸酯。催化效率达到106克聚合物/摩尔催化剂,聚合物分子量在5000~500000范围内可调,其分子量分布小于2,交替结构超过97%,并可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利用该催化剂,还可催化二氧化碳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环氧烷烃的调聚合反应,合成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调变的聚碳酸酯调聚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0193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9418.4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D295/13 ,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环多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杂环多胺组合溶液,涉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杂环多胺引入六元杂环结构作为骨架,利用该环状结构的结构韧性增强杂环多胺分子的稳定性,进而抑制杂环多胺在加热解吸过程中的热降解和氧化降解;通过杂环结构中的叔胺组分,调控杂环多胺与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强度,削减二氧化碳化学吸收过程的反应热,从而提高再生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解吸效率并降低解吸能耗,强化循环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5518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310050459.1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 中化泉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脂肪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脂肪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以具有高熔点的L‑聚乳酸为硬段、以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调控的环氧丙烷与丁二酸酐共聚酯为软段,硬段与软段通过链转移法或扩链法制备具有“硬”–“软”–“硬”结构的三嵌段或多嵌段聚合物。同时,三嵌段或多嵌段聚合物中软硬段的比例可调。通过此法制备的脂肪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使用窗口温度为‑48~170℃,最大拉伸强度为10~40 MPa、断裂伸长率为300~1500%。此类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所释放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被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极大扩展了此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7917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19625.1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G63/664 , C08G63/83 , C08G63/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醚酯基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以环氧烷烃与内酯的无规共聚物为软段,以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外消旋聚乳酸、聚乙交酯、聚己内酯或聚戊内酯为硬段,使用均相或非均相双金属催化剂及廉价易得的助催化剂,通过“一锅两步法”制备三嵌段弹性体,弹性体的性能可通过调节原料加入比直接调控,进而制备出系列性能可控的聚醚酯基热塑性弹性体。所述聚醚酯基热塑性弹性体使用窗口温度为–65~170℃,最大拉伸强度为5~50MPa、断裂伸长率为300~150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