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97687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295804C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03116706.3
申请日:2003-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的一种新型流场板的结构以及用该型流场板组装成的燃料电池系统。这种新型流场板突破了传统流场板的双极概念,它由上、下两个梳齿部分组成,中间镂空空隙部分形成反应物及产物流通的蛇形流道。当用该型流场板组装成燃料电池组系统时,两个相邻电池单体的同性电极共用同一个流场板及气体流道。该流场板可采用有机高分子绝缘材料制作,以降低整个燃料电池组的成本和价格。或将流场板两个侧面镀上金属涂层或粘贴金属薄片,以增加流场板的集流功能。该流场特殊的设计结构可以使燃料电池组的体积减小,而且组装灵活,可以按照需要串联或并联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以输出高电压或大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270818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310108074.9
申请日:2003-10-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改善储氢合金活化性能的方法。其方法为将储氢合金粉与少量的ZnO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所述的储氢合金是TiMn1.25Cr0.25、TiFe、LaNi5、Mg2Ni或Ti-32V-8Mn-10Cr合金中的一种。该方法制备简单,所得合金粉的活化性能大大改善。这对储氢合金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214124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03129301.8
申请日:2003-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钒、铁改性的钛铬系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1)V和Fe两种元素同时取代TiCrx合金中的部份铬元素;(2)合金组成为:TiCrx-y-zVyFez,式中1.75≤X≤2.0,0<Y≤1.2,0<Z≤0.5。取代后钛铬系储氢合金0℃时的储氢量最高可超过3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用于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570176A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200410018371.9
申请日:2004-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Mn、V和Fe三种元素同时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CrX-N-P-JVNFePMnJ。其中X的范围为1.65≤X≤2.1,N的范围为0<N≤1.2,P的范围为0<P≤0.5,J的范围为0<J≤0.5。合金的制备是按组成范围称量混合后在氩气氛保护下完合熔炼3-4次,充分熔融后,在2000℃保持5分钟以上,然后在氩气保护下快淬,快淬速度为15-25m/s。所制备合金在0℃时的最大吸氢量超过了2.3wt%。
-
公开(公告)号:CN117673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78373.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载体,表面包覆聚烯烃和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能使得电池在热失控前及时关闭正极材料离子通路,进而有效切断电流回路,阻断热失控的反应链,提高电池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4876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184551.2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8 , H01M4/6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负极,包括集流体与设置在集流体表面的无定形硅薄膜层;所述无定形硅薄膜层呈不连续设置和/或表面为粗糙结构;所述集流体为压延金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集流体与无定形硅薄膜延展性的不同,使得集流体延伸的同时,无定形硅薄膜形成粗糙的表面形貌,或者碎裂形成岛状结构,可以起到缓冲应力与体积效应的作用,提高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0074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100240.9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L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经改进的X射线衍射原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①圆板底部中央有一根与圆板下底面垂直的转动轴,用于实现侧倾法测应力中的φ旋转;②圆环转轴一端直接与圆环相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长方体板相连。使用时,通过转动圆板底部中心的转动轴以实现应力测定的φ旋转,通过转动与圆环相连的旋转轴能使圆板绕水平轴旋转±90度,以实现应力侧倾法测定中的ψ旋转,ψ旋转轴与衍射仪轴垂直;转动圆板转轴及圆环转轴,在一定的φ、ψ角下进行XRD测试,从所得XRD数据中可计算出(hkl)晶面的晶面间距,结合无应力状态下(hkl)晶面的晶面间距得应变εφψ,转动圆环转轴,改变ψ角,再进行XRD测试,利用侧倾法的公式即可测定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2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306570.4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131 , H01M4/1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62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弱碱性金属化合物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正极片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和浆时添加pH值为8~10的弱碱性金属化合物,添加的质量百分数为三元材料的0.1-5%。而后经涂布、烘干制得三元材料正极片。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正极片的制作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附加原料成本低。利用该极片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752627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023027.4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空气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池是由金属锂阳极复合体、电解液室、空气电极复合体三部分组成。其中金属锂阳极复合体由锂源提供体、锂离子选择性传导膜和弹性支撑体构成;电解液室由液体储存室和毛细微通道构成;空气电极复合体由空气电极和透气膜复合而成。由此制作的金属锂-空气电池环境适应性强,其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离子电池有2-10倍,适合小电流、长时间工作的应用场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