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96085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250671.3
申请日:2014-06-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铁路沿线近地风场点域映射空间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近地风场的三维模型;步骤S2确定测风仪的安装位置,在其约束下,以最不利风加速因数和最大湍流强度为目标,确定测风点的布置方案;步骤S3建立大风风速数值模拟模型,提出测风点处风速与近地风场的三维模型中任一点风速的映射关系式;步骤S4依据拟预测风速序列,结合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混合算法,实现待预测的铁路沿线中风速的预测。本发明的铁路沿线近地风场点域映射空间预测方法可实现对铁路沿线中一点风速监测预测一域的连续风速分布,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仅依靠列车前后实时风速来指导列车运行的不足,提高了列车在大风环境下行车的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689638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10174507.X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板套筒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中安装筒型结构的套筒,套筒的一端突出在多孔固体元件之外,另外一端沉没在多孔固体元件之中,在套筒突出的一端套装隔板,多孔固体元件、套筒和隔板构成多孔固体元件组件;至少两个多孔固体元件组件首尾相连,套筒中插入导杆;导杆一端与盲孔端板刚性连接,另外一端穿过通孔端板,其尾部安装预紧件;当盲孔端板接受到撞击源,盲孔端板挤压多孔固体元件的同时,带动导杆在套筒中滑动,同时也带动套筒在多孔固体元件中滑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安装与更换,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742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174510.1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导杆和盲孔端板之间;导杆上套装通孔端板、活动隔板和盲孔端板,在导杆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而通孔端板和盲孔端板上只设置环形凸台;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时,相邻的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在沿导杆上能够滑动。本发明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43776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04154.2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21C4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再造结构体中深孔落矿协同锚索支护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用下向式分段回采,首先在上盘围岩中掘进一条切顶进路,采用光面爆破,切顶完毕后沿矿体走向构筑人工顶板(其中预留充填天井);在上盘围岩中沿矿体走向掘进集凿岩、支护、出矿于一体的多功能巷道,采用中深孔布置扇形炮孔,同时利用中深孔布置围岩注浆加固与锚索支护上盘工程,使围岩注浆加固、爆破落矿工作和锚索支护工作“合三为一”;采用后退式回采、铲运机出矿,实现矿体安全、高效、规模化回采。本采矿方法适用于矿体、围岩均布稳固的倾斜矿体的开采,具有采准工程量小,作业安全可靠,回采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74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74510.1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导杆和盲孔端板之间;导杆上套装通孔端板、活动隔板和盲孔端板,在导杆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而通孔端板和盲孔端板上只设置环形凸台;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时,相邻的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在沿导杆上能够滑动。本发明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66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23744.1
申请日:2011-01-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轨道机车车辆切削式吸能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1)、外壳(2)、被切削件(3)、刀具(4)、端盖(5)和刀杆(6);外壳(2)为空心筒体结构,其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和端盖(5),其内安装被切削件(3);刀具(4)的刀刃与被切削件(3)接触,刀具(4)设置刀杆(6),刀杆(6)的部分杆身露出外壳(2);当刀杆(6)遇到外界撞击源时,刀具(4)的刀刃插入被切削件(3)将设定的切削层切削下来。刀具(4)的刀片为一组时,布置在同一平面、同一圆周上。刀片为多组时,组与组之间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圆周上。刀具(4)的刀片呈螺旋形布置。被切削件(3)为等截面或变截面,或采用两种及以上不同的材料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979994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1010517115.X
申请日:2010-10-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3/12
Abstract: 一种高速列车车体交变气动载荷试验方法,所述方法采用载荷加载装置对被试车体进行加载卸载,在被试车体上安装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和载荷加载装置的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电连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载荷加载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工况及其循环次数对被试车体进行反复的自动加载卸载,计算机系统经过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并保存试验数据;所述被试车体安装检测传感器后进行密封处理;所述载荷加载装置为交变气动载荷加载装置,工作时产生的交变气动载荷加载在被试车体上;所述交变气动载荷加载装置所产生的交变气动载荷的变化波形呈三角波形;所述三角波形的非线性度不超过5%交变气动载荷的交变周期为10-60秒。
-
公开(公告)号:CN101697173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80326.6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高速列车经过隧道后的微压波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压波计算方法包括:采用动网格,将隧道的流场分为多个区域,对包含第一道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区域及该压缩波和膨胀波前的区域计算,模拟得到隧道出口的微压波数值。该高速列车经过隧道后的微压波计算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长大隧道和隧道群三维计算网格规模太大,计算周期太长等问题,其采用动网格技术,将流场分为若干区域,根据微压波的形成机理,只计算包含第一道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区域及其波前的区域,对隧道出口微压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也为弯隧道出口微压波的计算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91952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3253.X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T11/00 , G06F40/216 , G06F40/289 , G06N3/045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交互控制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通过构建包含第一编码器和第一解码器的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以及,构建包含第二编码器和第二解码器的图像到文本模型;将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与图像到文本模型连接,构建图像生成模型;采用训练噪声图像、第一交互信息和第一文本信息训练构建好的图像生成模型,得到训练好的图像生成模型;将待生成噪声图像、第二交互信息和第二文本信息输入至训练好的图像生成模型中的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得到多张生成图像;将多张生成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图像生成模型中的图像到文本模型,筛选出目标生成图像。本申请能够提高图像生成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4526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50075.9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N3/045 , G06V10/143 , G06V10/25 , G06V10/44 , G06V10/778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船舶图像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将红外船舶图像数据集划分出至少两个源域的红外船舶图像;将红外船舶图像输入预设的图像分类模型,通过图像分类模型的第一支路网络从红外船舶图像提取第一域不变特征,并对第一域不变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特征;并通过图像分类模型的第二支路网络从红外船舶图像提取第二域不变特征,并对第二域不变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特征;根据第一聚类特征和第二聚类特征得到融合增强特征;根据融合增强特征对图像分类模型进行梯度更新,得到训练好的图像分类模型;将目标红外船舶图像输入训练好的图像分类模型,得到目标红外船舶图像的分类结果,能够提高红外船舶图像质量并增强处理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