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22129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47374.4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耦合纯氧气化的燃煤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方法,在燃料反应器中,由水蒸气和少量氧气所组成的气化剂(B)从鼓泡床气化炉(1)的床层底部进入,床料(C)为粗颗粒惰性物料,在气化剂作用下进行流态化运动并形成密相区;细煤粉颗粒(A)从密相区加入鼓泡床气化炉(1),与气化剂(B)发生气化反应,生成煤气和残炭(D);载氧体颗粒(E)从提升管(2)底部进入,与煤气中的CO、H2和CH4等可燃成分发生反应,生成CO2和H2O。在二级旋风分离器(10)出口,由CO2、水蒸气、未燃尽可燃气体以及极少量的含炭细飞灰所组成的烟气进入燃烬室(13),其中的可燃气体和细飞灰中的炭与从燃烬室氧气入口(14)处进入的氧气(J)发生燃烧反应,生成CO2和H2O。
-
公开(公告)号:CN10419023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456897.9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下冲射流式的脱硫装置,包括硫化反应主体、石灰水配液储罐、分离器、石灰水泵、脉冲阀、两组对撞射流喷嘴、石灰水循环泵、四个下冲射流喷嘴、布袋除尘器、循环引风机、循环烟气入口、烟气引风机、烟囱组成;石灰水溶液射流对撞破碎为石灰水液滴与污染烟气发生脱硫反应,未反应的石灰水溶液沉积在锥台型底部,并通过循环泵与石灰水配液储罐相连,脱硫后的烟气与布袋除尘器相连,其中小部分除尘后的烟气从脱硫反应主体顶端慢速进入以减缓脱硫区烟气流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射流特点的脱硫装置,具有脱硫效率高,工艺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0110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210279186.X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生物油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该方法为:经初步分选、破碎后的城市生活垃圾送入流化床热解炉中发生快速热解反应,热解产物依次经旋风除尘、换热降温和过滤除尘后,得到比较洁净的热解气和粉末状热解残炭,其中,热解气进入冷凝器,冷凝器下部回收生物油,排出不凝结气体与热解残炭一起进入流化床焚烧炉内燃烧,垃圾热解所需的热量由流化床焚烧炉提供,以惰性颗粒床料为热载体在流化床热解炉和流化床焚烧炉之间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产生的过热蒸汽可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或作为工业热源使用。本发明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可严格控制二次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926833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4248.1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入口参数确定方法,该方法以锅炉炉膛、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为计算对象,借助Fluent软件进行全系统燃烧、传热和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工况下省煤器出口即SCR脱硝装置入口的烟气参数,包括速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烟气成分的浓度分布;针对锅炉炉膛、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至省煤器出口)全系统,进行燃烧、传热和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并考虑固相颗粒运动,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省煤器出口即SCR脱硝装置入口的固相颗粒参数,解决以往因入口烟气参数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SCR脱硝装置设计计算与工程实际偏差过大、不考虑固相颗粒运动而造成催化剂磨损积灰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SCR反应器脱硝效率、延长催化剂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89441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16606.1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提质的方法,包括土壤热解析、生物质秸秆的热解和气化、焚烧和燃烧。生物质秸秆通过热解和气化反应分别生成热解气和生物炭以及气化气和活性炭,待修复土壤通过热解析处理后产生热解析气体和净化后的土壤,热解气直接燃烧生成热烟气,并以直接换热的方式为热解析提供热量,解析后的土壤返回参与热解反应,后与热解产物生物炭混合达到提质目的,而热解析气体在气化气燃烧形成的高温环境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高温烟气为气化反应提供热量和气化介质,然后烟气通过活性炭吸收脱除其中的污染物后排入大气。本发明实现了土壤修复提质过程中产物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具有节约能源、无污染、设备结构紧凑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743019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1113.3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新型水空调系统,包括水箱主体系统和气流循环制冷系统,水箱主体系统包括保温水箱,在保温水箱上面设有风道箱、辅助水箱和智能控制箱,辅助水箱和智能控制箱分别位于风道箱的左右两侧;在保温水箱内装入冷却水,在冷却水中安置有若干相变材料储存罐,气流循环制冷系统浸没在冷却水中,所述的气流循环制冷系统包括冷热交换器和内管道气囊,进气扇通过进气扇管道和导风管与所述冷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冷热交换器通过过度管与内管道气囊连接,所述内管道气囊通过排气管与排气扇管道连接,排气扇管道与排气扇连接。本发明系统具备制冷效果好、造价低、耗电量小、无污染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71514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87761.7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江苏中容环保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获得不同用途污泥热解油的方法,采用可调倍率循环流化床作为反应器热解污泥,高固体循环倍率保持在30~50,中低固体循环倍率保持在1~29;通过调节可调倍率循环流化床的排渣阀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间来控制循环流化床的固体循环倍率。采用中低固体循环倍率则得到可用做燃料油的热解油;采用高固体循环倍率则得到可用于提取化工原料的热解油。本发明采用循环流化床方式,提高了气固传热效果;实现了在同一个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获得不同用途高灰分污泥热解油。
-
公开(公告)号:CN10355535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87723.1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江苏中容环保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获得不同用途污泥热解油的装置,污泥料仓通过加料螺旋连接在循环流化床本体下端,第一级旋风分离器连接在循环流化床本体的上部,第一级旋风分离器的下端通过返料器连接在循环流化床本体的下部,在返料器上设有用来控制循环流化床的固体循环倍率的返料器排渣阀门;第一级旋风分离器的顶端与第二级旋风分离器连接;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的顶端与喷淋塔主体连接,残炭储罐设置在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喷淋塔主体与上层油收油瓶连接,在喷淋塔主体底部设有下层油排放口。本发明采用循环流化床方式,提高了气固传热效果;实现了在同一个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获得不同用途高灰分污泥热解油。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691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048810.5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G1/002 , B01J8/005 , B01J8/12 , B01J8/22 , B01J19/245 , B01J2208/00513 , B01J2219/00006 , B01J2219/0004 , B01J2219/24 , C10B49/22 , C10B53/02 , C10C5/00 , C10G3/45 , C10G3/49 , C10G3/52 , C10G2300/708 , C10L1/02 , C10L2200/0469 , C10L2290/543 , Y02E50/14 , Y02E60/36 , Y02P20/145 ,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油催化转化制备含氧液体燃料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油系统(Ⅰ),用于制备生物油;生物油油水相分离系统(Ⅱ),用于接收上述生物油,并将该生物油分离成油相生物油和水相生物油分别输出给油相生物油化学链制氢系统(Ⅲ)和水相生物油催化加氢系统(Ⅳ);油相生物油化学链制氢系统(Ⅲ)和氢气输出给水相生物油催化加氢系统(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质进行热裂解制油,获得的生物油进行水相与油相分离,对油相生物油通过化学链方法制氢,提供“氢源”给水相生物油在浆态床中两步催化加氢,加氢后的产物直接分离提纯获得含氧液体燃料。本发实现了生物油的全组分“分级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787906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9026107.2
申请日:2010-02-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综合互补的联合热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系统、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和汽轮机发电系统,在有太阳辐射情况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系统和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与汽轮机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将太阳能辐射热转化成热能用于加热给水,最后蒸汽经加热成为中温中压或高温高压蒸汽,从而带动汽轮机组发电;在没有太阳辐射或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检修的情况下,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被解列,而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系统和汽轮机发电系统仍保持正常运行。本发明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合理地集成到生物质发电系统中,并且具有投资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好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