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8513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37509.2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47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形成颗粒污泥处理含锌废水的方法。在含锌废水化学沉淀处理过程中,沉淀物的高效聚集是决定能否形成快速沉降的颗粒污泥的关键。为此,我们将具有分支网状的结构,且与微纳粒子之间存在较强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基丝状真菌应用在化学沉淀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这些丝状真菌成本低,来源广泛,性质稳定,便于大规模应用。活体丝状真菌法和死体丝状真菌法获得的化学沉淀颗粒污泥的沉降速率分别达3.2cm/s和3.0cm/s,均远高于絮状污泥。因此该方法是一种廉价、安全、高效的促进化学沉淀颗粒污泥的形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803690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78328.5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组成的絮凝剂及其应用方法。该絮凝剂是由微生物胞外多糖(海藻酸钠、黄原胶和普鲁兰多糖)和疏水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复配而成,其重量配比m(氨基酸)/m(多糖)为2~8,最佳配比为8,投加时控制絮凝剂在体系中的浓度为20~40mg/L。本发明的显著特点为:各组分经复配后能充分发挥胞外多糖的架桥吸引作用和疏水氨基酸的疏水吸引作用,两种作用的叠加可有效促进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中非生物颗粒污泥的形成。所得非生物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相比沉降性能提高了2~5倍,克服了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难和传统高分子絮凝剂有毒有害的缺点。
-
-
公开(公告)号:CN1198000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93254.0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旧电池正极材料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选择性浸出废旧含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金属元素的浸出剂及其方法,所述的浸出剂为由摩尔比为1~2:1的成分A和成分B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成分A为式1(#imgabs0#)化合物;成分B为摩尔比为0.4~3.5:1的式2(#imgabs1#)和式3(#imgabs2#)。本发明创新地研究表明,通过所述的式1~式3成分的联合,进一步配合三者的比例的联合控制,如此能够意外地实现协同,能够基于三者的相互作用,优化锂和其他金属的浸出效果,此外,还能够高选择性降低镍的伴随浸出,如此能够实现废旧电池材料中的镍和其他金属的高效选择性浸出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7069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7206.4
申请日:2025-03-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G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砷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金属砷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砷和活泼金属在真空度为0.001~1Pa、温度为750~950℃的环境下进行熔融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冷却到常温,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粉碎即得到金属砷化物。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金属砷资源,显著减少工业过程中的砷排放,促进环境保护;通过将低价值的金属砷和活泼金属转化为具有高价值的金属砷化物产品,在半导体材料和电子特气中有着广泛应用;本发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降低砷、活泼金属反应物三相点显著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速度,同时反应条件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从而降低了整体制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06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7205.X
申请日:2025-03-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砷化物制备气态砷化物的方法,包括步骤:S1,粗砷与第一还原剂混合配料,得混合砷料;将混合砷料置于密闭的第一真空环境中的热端进行升华,收集第一真空环境中的冷端处的冷凝物,得单质砷;将单质砷与活泼金属物料混合配料,得砷金属混料;将砷金属混料置于第二真空环境中进行熔融反应,得金属砷化物;S2,金属砷化物与硫酸混合于第三真空环境,并维持硫酸在环境中温度为20~40℃,经产气反应得到气态砷化物。本发明利用三重真空环境实现了高纯度气态砷化物制备,可高效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61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72479.5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锌焙砂中锌直接浸出率的方法,包括步骤:S1,取锌焙砂和铜粉;所述铜粉与所述锌焙砂的质量比为1:5~1:4;其中,所述锌焙砂中含有氧化锌和铁酸锌,所述锌焙砂中的锌元素含量为40~65%;S2,将所述锌焙砂和所述铜粉置于硫酸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反应液;所述硫酸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50~200g/L;S3,对所述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得含锌浸出液。本发明能够在硫酸溶液中以较为温和的条件一步提高锌焙砂的锌直接浸出率和浸出速率,并降低锌浸出渣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97415.5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反应器快速分离铁铜的方法,包括步骤:S1,控制络合剂‑碱混合液和铁铜混合液注入同一混合接头,得混流液;所述络合剂‑碱混合液经第一微进液通道注入所述混合接头,所述铁铜混合液经第二微进液通道注入所述混合接头;所述络合剂‑碱混合液中含有金属离子络合剂和碱性物质;所述铁铜混合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S2,控制所述混流液自所述混合接头的出液端流入反应微通道,并在所述反应微通道的出液端收集反应液;S3,将所述反应液固液分离,得含铜分离液和沉铁固体物。本发明能够实现铁铜的快速和高程度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3241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7820.3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B32/16 , C01B32/184 , C01B32/205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秸秆生成碳材料的方法及碳材料,其涉及固废综合利用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秸秆粉和硫酸混合反应,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预处理秸秆产物;将预处理秸秆产物和锌铁混合物混匀,得到秸秆锌铁混合物,其中,所述锌铁混合物为铁钒渣或铁钒固体;将秸秆锌铁混合物在气压0.3‑0.7atm,电流50~100A,功率0.85~4.6kW的条件下进行热等离子反应,收集固体物得到碳材料。秸秆粉与锌铁混合物具有协同作用,预处理秸秆产物中的部分碳还原锌铁混合物中的铁锌元素、铁锌元素会反向催化秸秆中剩余的碳有序化排列,形成高值的片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得到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2286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247863.4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新引擎(长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1B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滑石的脱碳方法及应用。该脱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黑滑石粉末与造孔剂在液体状态下浸渍,得到活化黑滑石。其中,造孔剂与黑滑石粉末的质量比为1:2~2:1。造孔剂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气体。将活化黑滑石在富氧气氛下焙烧,得到脱碳滑石粉。其中,富氧气氛中的氧气分压为30%~70%,焙烧温度为700℃~850℃,焙烧时长为1~2小时。上述的黑滑石的脱碳方法中,造孔剂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气体,黑滑石形成致密孔道结构,如此可以有效提升比表面积,增强氧气在黑滑石固体表面的传质过程,从动力学角度强化黑滑石脱碳反应。因此,脱碳滑石粉仍然保持层状滑石结构,具有高反应活性和特殊物化性质,硬度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