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基载氧体深度还原的化学链制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15619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99611.4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王伟 花秀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基载氧体深度还原的化学链制氢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进气端气路切换系统、四个依序排列的固定床反应器和尾气端气路切换系统,有两个固定床反应器处于还原阶段,在保证燃料完全燃烧的前提下,提高铁基载氧体的固相转化率。四个固定床反应器依次处于燃料还原、深度还原、水蒸汽氧化和空气燃烧阶段(水蒸汽吹扫阶段),进而实现连续高效地化学链制氢过程。本发明中铁基载氧体的还原固相转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单位载氧体的产氢强度明显增加,装置产氢效率有效改善,在无复杂的气体净化装置下,获得高纯氢气,制氢成本降低。

    一种高温环境下人体热应激分级评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01867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298458.9

    申请日:2016-0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环境下人体热应激分级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服装热阻与湿阻参数库模块提供人体‑服装‑环境热湿传递模型计算使用的服装参数;人体‑服装‑环境的热湿传递模型根据人体、服装与环境的热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得到输出值为人体局部核心温度和出汗量:热应激分级阙值模块将人体对高温环境的热应激分为三个阶段;模型数据输出模块输出人体局部核心温度和出汗量;所述分级评估输出模块根据人体核心温度和出汗量的极限值对比结果,输出分级评估结果,获得不同热应激分级下最大工作时间。本发明建立了适用于高温热环境下热应激评价系统与方法,解决了热应激评价中人员热生理安全状况准确预测的需求。

    一种火灾环境中人体烧伤死亡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628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98559.6

    申请日:2016-0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灾环境中人体烧伤死亡风险评估系统,其中所述火灾场景构建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皮肤‑服装‑环境传热传质模型所需的火灾热辐射环境;所述皮肤‑服装‑环境传热传质模型用于输出火灾热辐射暴露下人员着装时的皮肤温度分布;所述皮肤温度数据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皮肤‑服装‑环境传热传质模型输出的皮肤温度分布数据;所述皮肤烧伤预测模块根据皮肤温度分布数据预测人体的皮肤烧伤等级,计算获取全身烧伤面积比;所述死亡风险评估模块评估人员暴露于火灾热辐射环境中的死亡概率。本发明解决了火灾热辐射环境中人员安全状况和死亡风险预测的需求,为事故救援和人员防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种防护服热阻的实验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897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98557.7

    申请日:2016-0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服热阻的实验测试系统,其中防护服水平放置于所述锥形加热器下方的支架上,辐射挡板设于所述锥形加热器与防护服之间,所述热流密度计设于所述防护服下端一定距离处;所述热电偶测量系统用于检测所述防护服的最外侧的外层的外表面温度与最内侧的舒适层内表面温度,所述热流密度计用于检测最内侧的舒适层的热流密度,所述数据采集系统接收所述热电偶测量系统、热流密度计检测的数据并输出防护服热阻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系统的实验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适用于热辐射环境下防护服热阻的获取方法,测量高温热辐射环境下防护服的热阻;同时本发明可用于研究热辐射强度及防护服内部空气层大小和位置的影响。

    一种可快速精细调节温度场空间分布的加热盘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2974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031142.4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精细调节温度场空间分布的加热盘及控制方法,属于加热盘的精细控制技术领域。在加热盘金属基体上设置若干个隔热层,隔热层将加热盘金属机体分成不同直径的环形或扇形区域;在加热盘金属基体内部、各隔热层分隔的环形或扇形区域内,分别设置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加热棒及冷却装置;由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棒加热或冷却装置制冷,对温度空间分布进行精准控制,使其逼近预期温度空间分布要求。本发明通过隔热层,减小相邻区域间的热扩散效应,使得不同区域间的控制更加独立,进而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独立可控的加热与冷却装置,实现对该区域温度的双向快速调节,最终实现对温度场空间分布双向、快速、灵活及精细化的调控能力。

    一种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复合金属盐催化剂

    公开(公告)号:CN102631942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10114021.7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复合金属盐催化剂。催化剂以金为活性金属,通过硫氰酸根或氰酸根的络合作用降低金属的还原电位来减少催化剂的还原失活。引入钾、铈或镧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来抑制反应过程中的积碳。催化剂负载于比表面积不低于100m2·g-1的活性炭或碳纳米管上,其中金负载的质量分数为0.05~0.50%,铜负载的质量分数为0.1~5.0%,钾、铈或镧负载的质量分数为0.1~5.0%。在制备氯乙烯的反应中,金和铜的复合盐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在催化剂中加入铈或镧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可有效抑制积碳,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催化乙炔氢氯化过程。

    一种可快速精细调节温度场空间分布的加热盘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297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1142.4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精细调节温度场空间分布的加热盘及控制方法,属于加热盘的精细控制技术领域。在加热盘金属基体上设置若干个隔热层,隔热层将加热盘金属机体分成不同直径的环形或扇形区域;在加热盘金属基体内部、各隔热层分隔的环形或扇形区域内,分别设置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加热棒及冷却装置;由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棒加热或冷却装置制冷,对温度空间分布进行精准控制,使其逼近预期温度空间分布要求。本发明通过隔热层,减小相邻区域间的热扩散效应,使得不同区域间的控制更加独立,进而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独立可控的加热与冷却装置,实现对该区域温度的双向快速调节,最终实现对温度场空间分布双向、快速、灵活及精细化的调控能力。

    一种可用于功率场空间分布精细控制的基台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284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1124.6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功率场空间分布精细控制的基台及控制方法,属于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领域。在基台金属基底上设置若干个绝缘层,绝缘层将基台金属基底分成不同直径的环形或扇形区域;在基台金属基底内部、各绝缘层分隔的环形或扇形区域内,分别设置若干个可调电阻电容和阻抗检测单元;可调电阻电容用于对功率场空间分布进行调节,阻抗检测单元用于对该区域功率空间分布进行检测;控制模块能够对功率空间分布进行精准控制,使其逼近预期功率空间分布要求。通过绝缘层,减小相邻区域间的导电性,使得不同区域间的控制更加独立。进而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独立可控的功率调节装置,实现对功率场空间分布具有灵活和精细化的调控能力。

    从填埋气中提纯回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91320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910093603.X

    申请日:2009-10-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填埋气中提纯回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装置,该装置是将预处理后的填埋气经过一级变压吸附分离出甲烷和二氧化碳;包括预处理单元、一级变压吸附单元、多级变压吸附单元和二氧化碳提纯单元。本发明将垃圾填埋气分离提纯成CH4和CO2两种高纯度的产品气,充分利用了能源,可以防止填埋气直接排入大气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其工艺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结构紧凑、脱硫、脱水、提纯效果的特点。而且,该发明的装置中所设计的废气回流,实现了系统“零排放”。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玻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6919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010249247.9

    申请日:2010-08-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陈峰 王伟 冯定成

    Abstract: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玻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该装置由带有视频采集卡的计算机、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的视频线以及带有纵向和水平交错黑白方格的模板组成,通过对被测玻璃映射的棋盘格影像的畸变程度的分析得到玻璃质量等级,即摄像头拍摄到被测玻璃中反射出的黑白图像,拍摄的图片将会传送到计算机中,并在计算机中对拍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反射结果来评估玻璃的质量等级;这样本发明自动完成玻璃质量的检测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玻璃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使得玻璃检测过程准确、快速、方便,且以现有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工具,利用玻璃的反光特性作为质量评估依据,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易于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