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0819285U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22620195.7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大连科迈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导管架杆件轴力监测测点的布设结构,包括:设于导管架上的传感器节点密封舱和若干传感器密封罩;传感器密封罩能够形成用于容纳传感器的第一容纳空间,传感器设于导管架上;传感器节点密封舱能够形成用于容纳传感器节点的第二容纳空间,若干第一容纳空间能够通过传感器线束护管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传感器节点密封舱连接有传感器节点线束护管。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导管架杆件轴力监测测点的布设结构,将传感器设于传感器密封罩内,将若干传感器汇总至传感器节点,并将传感器节点设于传感器节点密封舱内,至控制端,将若干传感器汇总后连线,无需将每个传感器单独走线,减少了整体走线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供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963813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0468225.0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试验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传感器的防松组件,安装于传感器的壳体和安装壁体上,所述壳体具有露出所述传感器内传感器元件的端口,所述壳体在所述端口处伸出有端口凸缘,所述端口凸缘外开设有螺纹,所述安装壁体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开设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端口凸缘旋拧进入所述定位孔,并且所述端口凸缘的端部旋拧出所述安装壁体,所述限位体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设固定在所述端口凸缘的端部的外壁,所述限位体与所述安装壁体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强,持久保持传感器良好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217759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22486675.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卡槽卡销连接的海洋平台立管卡子结构型式,包括第一卡子壳体、第二卡子壳体、两个卡合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卡子壳体与所述第二卡子壳体两端均通过所述卡合组件连接,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卡槽和卡销,所述第一卡子壳体外部固定有卡槽,所述第二卡子壳体固定有可插接入所述卡槽的所述卡销,且所述第一卡子壳体与所述第二卡子壳体通过所述锁紧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构成允许立管插入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对立管进行稳固,同时方便海上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21456601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22342823.6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进行载荷分配式的模块支撑装置,包括:套筒,套筒的上端设有敞开口;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位于套筒内的下部;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位于套筒内,支撑结构的下端与液压千斤顶的上端相抵;橡胶缓冲组件,橡胶缓冲组件设在套筒内并位于支撑结构的上方;接收器,接收器由套筒内向上伸出,接收器与橡胶缓冲组件连接,且接收器可在套筒内沿轴向方向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载荷分配式的模块支撑装置,可进行载荷分配,可进行高度分配,可进行模块称重,可提供优化的工程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02433213U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120557167.X
申请日:2011-12-2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M99/00
Abstract: 一种动载荷下导管架平台桩-土作用试验装置,设有箱体、导管架模型、承载装置、液压缸、导向滑动装置,其中,导管架模型及承载装置安装在箱体上,液压缸固定在承载装置上,导向滑动装置安装在承载装置上,箱体内安装有检测装置,通过上述连接构成一动载荷下导管架平台桩-土作用试验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复杂的海洋环境荷载,并通过对导管架平台相似模型施加作用力,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分析桩-土作用关系;同时,能够准确的模拟实际工程中导管架平台的桩-土作用,并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的改善导管架平台桩基基础,以达到提高导管架平台使用寿命和进一步保证平台安全性、可靠性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75120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76923.X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1B32/991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2/991 , B82Y40/00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1P2004/04
Abstract: 一种碳化硼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以无定形硼、石墨和氧化镁混合粉体为阳极,碳棒为阴极;反应室抽真空,冲入氢气和惰性气体;将自动控制直流电弧金属纳米粉生产设备与冷却水系统相连接;在氢等离子体热源作用下,阳极蒸发为气态硼原子、碳原子、镁离子和氧离子混合态,形成原子团簇并凝聚成纳米粉体沉积于反应室内壁上或随循环气流输送至捕集室内。待纳米粉体完全沉积后,经钝化初步筛分,获得碳化硼和氧化镁的混合粉体。将收集的粉体置于80℃的去离子水中清洗1h,然后离心,干燥,研磨,得到尺寸为100‑500nm的碳化硼纳米薄膜,单层碳化硼薄膜的厚度在1.5‑5nm之间。本方法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短、纯度高,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