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1512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1811411786.0
申请日:2018-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9/48 , C07C37/52 , C07C39/04 , C07C39/08 , C07C41/01 , C07C43/23 , C07C29/00 , C07C33/22 , C07C1/20 , C07C15/06 , C07C15/073 , C07C15/02 , C07C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eOx/HZSM‑5催化具有5‑5,β‑1,β‑β,β‑5结构的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碳碳键断裂生成芳香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以二甲苯做反应溶剂,以ReOx/HZSM‑5为催化剂,催化裂解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碳碳键,转化为小分子芳香化学品,收率高达80%以上。与传统木质素解聚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鲜明特色:反应过程无需使用无机酸、碱,避免了传统木质素催化大量酸液的产生;催化剂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反应活性;单酚类产物选择性高;本发明实现木质素碳碳键选择断裂,为从可再生木质素资源出发制备芳香族化学品开辟一条新解聚策略,同时为非石油路线生产芳香族化合物开辟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121512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1416878.8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及其制备领域,涉及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贵金属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催化剂是以介孔分子筛为载体,质量分数(以催化剂总质量计)为0.01‑20wt.%的贵金属Pd为催化活性组分。所述的制备方法为溶胶沉淀法,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均匀分散的0.5‑15nm的Pd纳米颗粒,随后加入介孔分子筛载体,将贵金属Pd纳米颗粒限域到载体孔道中,最后经过洗涤、干燥和焙烧处理。该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反应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活性和高温抗烧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60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0911030.3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5‑甲基呋喃醛、丙酮和乙烯为原料制备2‑甲基‑6‑乙基萘的方法,具体地说以5‑甲基呋喃醛和丙酮为原料,于25℃‑100℃发生发生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在50℃‑200℃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化合物B,化合物B在150℃‑300℃经过脱氢和加氢脱氧反应生成2‑甲基‑6‑乙基的方法。该反应过程目标产物选择性高,底物来源于生物质的5‑甲基呋喃醛,丙酮和乙烯,2‑甲基‑6‑乙基萘的选择性可达到90%以上,与现有方法比,本发明使用的原料廉价且来源广泛,还有采用钨基催化剂,催化剂廉价,反应碳原子的经济性等优势,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制备2‑甲基‑6‑乙基萘的新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153220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507271.6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两相体系转化生物质为2,5‑己二酮的方法,属于化工原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采用铵盐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反应体系,以A/B负载型贵金属为催化剂,在反应釜中充入一定压力的氢气,同时在反应釜内泵入一定压力的氢气,一步直接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底物转化成2,5‑己二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生物质原料出发一步制备2,5‑己二酮的有效途径,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46337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237066.8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灭活病毒的熔喷布,由熔喷布基体及镶嵌在熔喷布纤维上的吸附灭活病毒的多孔粒子构成,其中多孔粒子由壳、核构成,其中壳由储氧材料SiO2‑CeO2组成,核为多级孔分子筛。本发明的熔喷布可用于病毒的吸附灭活,作为过滤组件,应用于口罩、防护服等穿戴防护设备以及HEPA高效过滤器,进一步用于空气净化器、空调和新风系统等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289902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1911136394.2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0G69/04 , C10L1/04 , B01J23/42 , B01J23/46 , B01J23/44 , B01J23/89 , B01J23/72 , B01J23/745 , C07D307/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制备航空燃料或洗涤剂前驱体的方法。本发明共分三个部分:第一步为利用木质纤维素基呋喃类化合物2‑甲基呋喃和含羰基化合物苯甲醛在固体酸的作用下实现烷基化/羟烷基化C‑C偶联反应,有选择性地得到具有单环结构的不饱和前驱体;第二步为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实现不饱和前驱体的完全加氢脱氧,得到单环烷烃。最后一步仍利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常压下实现苯环结构的保留,进而获得洗涤剂的前驱体。本发明中所用催化剂、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分离;整个生产流程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1747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0590735.7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1/12 , C07C11/06 , C07C11/04 , C07C11/08 , B01J27/0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实现了在单一催化剂上直接将CO2加氢转化为低碳烯烃,且获得了较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同时甲烷和C5+的选择性较低。本发明采用的催化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铁的氧化物,所占份数为50~99.99%;b)选自锂、钠、钾、铷、铯的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占份数为0.001~40%;c)选硫酸盐、硫化物种的一种或两种,所占份数为0.001~10%。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可以直接将CO2转化为低碳烯烃,CO2的转化率可达42%以上,甲烷的选择性低于10%,低碳烯烃的碳基选择性可达到44.6%,C5+的选择性仅为27.7%。
-
公开(公告)号:CN11121767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811425086.7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木质素一步转化到苯酚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使用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在固定床中催化木质素连续发生芳醚键断裂、酚类单体甲氧基脱除以及酚类单体脱烷基化反应到苯酚的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催化剂为双功能催化剂:包含金属(M)与酸性位(A)。M为过渡金属或贵金属,提供金属位使得木质素C‑O键断裂实现木质素解聚与单体甲氧基脱除得到烷基酚;A为酸性载体,提供酸性位点使得烷基酚脱烷基到苯酚。本发明直接采用木质素为原料而不是木质素热解油或解聚油,工艺简便,原料廉价且来源广泛;无需使用无机酸、碱,避免了传统木质素解聚产生大量碱液的弊端;实现木质素高选择性到单一产物苯酚,反应过程简单绿色。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5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42433.4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7/24 , C07D307/14 , C07C209/00 , C07C211/35 , C07C211/27 , C07C211/29 , C07C211/03 , C07C213/02 , C07C2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原子R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醛酮还原胺化中的应用,该催化剂是通过均匀混合金属Ru前驱体和含氮有机物前驱体,经高温惰气煅烧获得。催化剂是N掺杂的碳为载体,活性组分为Ru;其中N掺杂的碳载体是含氮有机物前驱体高温煅烧获得,催化剂中Ru主要是与N配位。该催化剂主要解决还原胺化多相催化剂金属利用率不高和还原胺化选择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单原子Ru催化剂金属利用率100%,对醛酮还原胺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其伯胺产率可达97%,且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抗CO和S毒化,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0681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0625684.7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改性孤立铁位点催化剂及其在甲烷低温氧化制甲醇反应中的应用,其可实现在低温条件下,甲烷直接氧化制备甲醇。所述催化剂由分子筛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改性组分以及活性组分三部分组成,改性组分为颗粒状物种,活性组分为单核铁物种。所述反应体系简单,使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氧化剂,相较于直接使用氧气或空气更为安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使用非贵金属铜和铁,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应用于甲烷低温直接氧化制甲醇反应具有较高的甲醇产量和反应速率,在甲烷催化转化制甲醇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