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石墨烯膜的阴离子透过性评价方法和光电转换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1183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80056118.2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课题]提供以简便方法评价含石墨烯膜的阴离子透过性的方法和使用控制离子透过性的含石墨烯膜的光电转换元件。[解决手段]该方法包括:(i)准备具备含阴离子的水溶液、含金属银的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测量装置,(ii)各电极与水溶液接触时边周期性改变工作电极相对对电极的电极电位边扫描,测量金属银与阴离子的反应电流I0,(iii)代替工作电极,测量与工作电极电连接的含石墨烯膜与水溶液接触时的反应电流I1,(iv)比较I0与I1,评价含石墨烯膜的阴离子透过性。提供具备含石墨烯膜的光电转换元件,当根据上述方法测量反应电流时反应电流I1的曲线在正电位侧具有峰,正电位侧累积电荷量Q1为不具含石墨烯膜的正侧累积电荷量Q0的20%以下。

    能用于形成器件的涂敷方法以及涂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137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80017538.7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提供能简便且廉价地制造具有长条状单体的器件的涂敷方法以及能用于该涂敷方法的涂敷装置。涂敷方法和用于进行该涂敷方法的装置在通过弯液面涂敷在排列在基材上的长条状的单体基层上形成涂敷膜的涂敷方法中,(a)将涂敷杆头和上述基材配置成大致平行;(b)将向形成弯液面的部分供给涂敷液的多个涂敷喷嘴配置成邻接的2个上述涂敷喷嘴的中央部分与邻接的2个上述长条状的单体基层的分离区域一致;(c)一边从上述涂敷喷嘴供给上述涂敷液,一边移动上述基材或者上述涂敷杆头,形成上述涂敷膜。

    电解用电极、电极单元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32313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80002245.5

    申请日:2016-03-18

    Abstract: 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解用电极包含具有第1表面、与第1表面相对的第2表面、及从第1表面贯通至第2表面的多个贯通孔的电极基材、在第1表面开口的多个第1凹部、在第2表面开口并且开口面积比第1凹部宽的多个第2凹部、和设置于第1表面上的催化剂层,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将第1凹部与第2凹部连通,第1凹部的数量比第2凹部多,多个贯通孔至少包含第1贯通孔、与第1贯通孔空开最短的第1距离而相邻的第2贯通孔、和与第1贯通孔空开比第1距离长的第2距离而相邻的第3贯通孔,第2贯通孔与第3贯通孔之间的第3距离比第2距离长,催化剂层在第1贯通孔与第2贯通孔之间的第1区域中的第1厚度比第1贯通孔与第3贯通孔之间的第2区域中的第2厚度大。

    电解用电极、电极单元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3231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02245.5

    申请日:2016-03-18

    Abstract: 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解用电极包含具有第1表面、与第1表面相对的第2表面、及从第1表面贯通至第2表面的多个贯通孔的电极基材、在第1表面开口的多个第1凹部、在第2表面开口并且开口面积比第1凹部宽的多个第2凹部、和设置于第1表面上的催化剂层,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将第1凹部与第2凹部连通,第1凹部的数量比第2凹部多,多个贯通孔至少包含第1贯通孔、与第1贯通孔空开最短的第1距离而相邻的第2贯通孔、和与第1贯通孔空开比第1距离长的第2距离而相邻的第3贯通孔,第2贯通孔与第3贯通孔之间的第3距离比第2距离长,催化剂层在第1贯通孔与第2贯通孔之间的第1区域中的第1厚度比第1贯通孔与第3贯通孔之间的第2区域中的第2厚度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