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发电技术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21075.3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发电技术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燃料电池、负荷预测模块、检测模块、控制器;负荷预测模块用于根据燃料电池的历史负荷数据和预先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燃料电池的供电负荷;燃料电池用于根据预测的供电负荷向目标设备供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目标设备的实际负荷并发送给负荷预测模块和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实际负荷调整燃料电池的供电负荷;负荷预测模块还用于根据实际负荷对预先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修正。通过根据历史负荷预测燃料电池供电负荷的方式决定燃料电池输出的负荷,然后通过检测目标设备的实际负荷的方式对预测模型进行反馈调节,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供电准确度,进而提高燃料电池的供电稳定性,保证目标设备正常运行。

    一种SOFC能源系统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224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15240.4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SOFC能源系统,本申请通过在SOFC电堆的阳极出料口一侧与阴极出料口一侧设置了尾气排放管道,利用该尾气排放管道将燃料回路与氧化剂回路相连通,由于这两条回路连通位置都是SOFC电堆的直接下游,借助压力势能的作用使得两条回路的压力水平保持相等,通过避免压力差,使得陶瓷密封件上的应力得到了缓解,从而延长了SOFC电堆及其系统的使用寿命。

    变电站用电分析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083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50628.7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电站用电分析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前端传感器和数据服务器,前端传感器和数据服务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前端传感器用于检测变电站的电能参数并发送至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用于基于BP神经网络对电能参数进行分析,建立电网故障预警模型,以及根据电网故障预警模型对变电站的负荷进行预测。前端传感器和数据服务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可以减少使用成本,且不用铺设通讯线,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数据服务器电能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建模,得出基于电能参数的故障预警模型,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变电站的负荷进行预测,对故障进行提前预判,以便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提高了变电站用电分析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光能与氢能耦合供电系统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7609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211005748.1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能与氢能耦合供电系统,涉及氢能和光伏能耦合供电技术领域。光能与氢能耦合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氢气存储系统、双向DC/AC变换器、第一DC/DC变换器、第二DC/DC变换器、第三DC/DC变换器和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能够利用氢气存储系统通过氢气储存能量,减少锂电池储能系统中锂电池在光伏系统中的用量,使锂电池的容量控制在合理的安全水平;能量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各个部件的能量协调控制,保证锂电池充放电安全的情况下,省去锂电池本身的大功率充放电部件使用,降低系统的能量转换部件的数量,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系统效率。

    跨季节储热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256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1174829.5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季节储热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该系统包括:电网、燃料电池、光热组件、第一制冷机组、第二制冷机组和基岩储热装置;燃料电池用于产生电能和热能,燃料电池的发电端和电网的发电端合并后分成两个输电支路,第一输电支路连接至第一制冷机组,第二输电支路连接至用户侧的电负荷端;燃料电池的产热端和光热组件的产热端合并后形成供热支路,基岩储热装置与供热支路双向连接,供热支路分成两个热能支路,第一热能支路连接至第二制冷机组,第二热能支路连接至用户侧的热负荷端;第一制冷机组输出的冷能支路与第二制冷机组输出的冷能支路合并后,连接至用户侧的冷负荷端。本发明可以平衡太阳能的季节差异,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公开(公告)号:CN11191020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825268.4

    申请日:2020-08-1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NiO、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第二造孔剂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设置至氢电极支撑体的表面,烘干后预烧结,得到预氢电极;其中,NiO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质量比为(0.6~2.3):1;步骤2、将纳米颗粒设置在预氢电极上,然后进行烧结,制得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氢电极。本申请公开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的Ni‑YSZ多孔金属陶瓷的气孔结构和孔隙率的均匀性和可控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堆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4524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56524.7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堆进气装置,包括基座、支撑部件、测试底座、气路管和加热部件;测试底座位于基座的上方,测试底座通过支撑部件固定连接基座,测试底座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气路管与进气口连接,加热部件位于测试底座内。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堆置于测试底座上进行测试,加热部件和气流通道均位于测试底座内,可同时对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和测试底座进行加热,散热量小,可降低能耗。气路管位于测试底座的外部,安装方便,且可以减小装置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体积,减小装置占用空间,属于燃料电池测试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