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LTQ-Orbitrap Velos MS检测石斛生物碱成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143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221950.2

    申请日:2016-1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8 G01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UPLC/LTQ-Orbitrap Velos MS检测石斛生物碱成分的方法,通过超声处理,并用纯甲醇溶液进行提取,针对生物碱成分的化学性质,采用酸水溶解甲醇提取物,并进一步碱化,使生物碱盐转变为游离的生物碱,利用二氯甲烷溶液进行萃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所述游离生物碱待测样品,将分离后的生物碱成分用质谱检测;采用OSI/SMMS软件完成未知代谢物定性。本发明首次采用UPLC/LTQ-Orbitrap Velos MS技术对石斛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定性检测,共鉴定出22种生物碱成分,且均首次在石斛中被分离检测出,明确了石斛生物碱成分的类型,为研究其药理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筛选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梨品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0887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62652.8

    申请日:2015-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C12Q2600/156

    Abstract: 一种筛选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梨品种的方法,具体步骤是:(1)提取授粉梨品种叶片的DNA;(2)进行SCoT-PCR反应,计算遗传相似系数,构建授粉梨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图;(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亲缘关系远、中、近的授粉品种树给砀山酥梨进行授粉;(4)对每个授粉品种所结成熟果实果肉组织的石细胞团数目及面积进行显微观察、计算;并测定石细胞含量;(5)通过步骤(4)的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优亲缘关系授粉梨品种。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的从分子层面揭示不同梨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分析不同亲缘关系授粉品种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大小及含量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适宜亲缘关系的优良授粉品种,改善砀山酥梨果实的石细胞含量,提高砀山酥梨果实品质。

    一种Spot-9-UDP-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片段的构建获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52044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282227.5

    申请日:2013-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pot-9-UDP-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片段的构建获得方法,步骤包括:提取棉花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的花药总DNA,设计并合成如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以花药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分离出编码棉花Spot-9-UDP-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本发明的突出优势是设计并合成了Spot-9-UDP-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片段特异性引物,同时提供了该基因PCR扩增的最佳反应条件,首次在棉花雄性不育系中克隆了该基因片段;通过比较该基因在不育系与可育系植株中表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与棉花不育性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利用cDNA-SRAP技术分析棕色棉子叶衰老基因差异表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5073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77530.7

    申请日:2012-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cDNA-SRAP技术分析棕色棉子叶衰老基因差异表达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将待分析的材料用浓度为450-550ppm的乙烯喷洒处理18-24小时后提取子叶中的总RNA;再通过cDNA-SRAP PCR反应,对反应产物获得的特异性条带的进行回收、纯化以及序列的功能分析。本发明利用cDNA-SRAP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以期探明棕色棉子叶衰老的分子机制,加深对棕色棉叶片衰老的认识,为人为的调控彩色棉叶片衰老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大水榕、小水榕、尖叶榕、燕尾榕离体快繁体系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2360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104408.X

    申请日:2011-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水榕、小水榕、尖叶榕、燕尾榕离体快繁体系构建方法,其技术要点是以水榕的腋芽或由腋芽新生出来的侧芽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不定芽,将不定芽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得到大量的丛生芽,并且,本技术培养的大水榕、小水榕试管苗在培养过程中均能自然生根,不需要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燕尾榕、尖叶榕试管苗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的四种水榕均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健壮的完整植株并出瓶移栽。本技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既提高了四种水榕的增殖倍数,又缩短了培养时间,简化了培养的程序,并且不受季节影响,可大批供应种苗,从而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