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5278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10127.6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柔性励磁系统的励磁变过负荷限制器。本发明的励磁变过负荷限制器包括励磁变过负荷信号检测回路、励磁变过负荷状态判断回路和励磁变过负荷动作回路;励磁变过负荷信号检测回路用于检测励磁变压器负荷运行状态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励磁变过负荷状态判断回路;励磁变过负荷状态判断回路利用检测得到的信号对励磁变压器是否超过设备允许的过负荷运行状态进行计算判断,得到励磁变过负荷限制动作信号,并将励磁变过负荷限制动作信号传送给励磁变过负荷动作回路;励磁变过负荷动作回路控制柔性励磁系统的控制过程变量。本发明在发挥柔性励磁系统强励能力的同时,将励磁变压器运行状态限制在设备允许的过负荷运行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24740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519210.4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道解耦的发电机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次同步风险机组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或者通过现场实测获取阻尼特性数据;基于通道解耦理论,计算得到系统自然通道、转子励磁通道和定子机端通道的次同步复转矩系数频率特性,进而得到各通道的相频特性和阻尼转矩系数频率特性;最后采用通道相位独立整定、阻尼结果线性叠加的整定方法,以系统综合阻尼转矩系数优化为目标,对各个附加通道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移相环节和增益环节的控制参数进行解耦整定。利用本发明设计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可实现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参数的解耦整定,有助于多通道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参数的设计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17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079867.3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郄朝辉 , 李威 , 刘福锁 , 崔晓丹 , 李兆伟 , 黄慧 , 胡杨 , 吴雪莲 , 朱炳铨 , 倪秋龙 , 陈益渊 , 楼伯良 , 赵一琰 , 华文 , 杨滢 , 石博隆 , 叶琳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故障限流器配置方法,包括对电网进行短路电流扫描,确认短路电流超标的断路器;统计断路器拒跳后的负荷损失,折算为断路器拒跳经济损失;根据断路器拒跳经济损失和故障限流器布置成本,计算成本敏感矩阵;根据成本敏感矩阵,迭代计算故障限流器的配置位置和阻抗大小;故障电流超标的损失矩阵中短路电流均不超标,则完成故障限流器配置。本发明提高了故障限流器配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计算完成的故障限流器配置方案能够满足任一故障限流器异常拒动后,仍能够将短路电流抑制到断路器遮断电流以下,进一步支撑了故障限流器的实际大电网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4753.9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率正弦扰动的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阻抗辨识方法。方法包括:在电力网络中需要等值的多个端口中的任意等值端口处接入外部负荷,在外部负荷上叠加功率正弦扰动;建立戴维南鲁棒优化模型,输入需要进行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端口处电压电流量测信息,输出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阻抗,从而获得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系统的电阻和电抗,实现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系统的阻抗辨识。本发明可以考虑负荷动态特性的影响,能够在噪声的影响下准确给出电力网络中任意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阻抗,实现多端口网络戴维南等值阻抗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0797777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711086377.3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聚类模型与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的变电站特性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从大量负荷数据中提取变电站特征的重要方法,但变电站负荷包含多种用户负荷,其特性非常复杂,选择单一的日负荷曲线或是用户构成比例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可能忽略其他因素并导致聚类结果不够全面。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聚类模型与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的变电站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对日负荷曲线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之后采用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用于依照变电站用户构成数据修正日负荷曲线聚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所得的聚类结果准确度高,可降低聚类结果跌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且所得结果能明确体现各个变电站在日负荷曲线上以及用户构成上的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69368.3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统电压跌落中心的识别方法。包括:通过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内电势节点集、发电机端节点集和负荷节点集形成电力网络的邻接矩阵和边集,通过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内电势节点集、发电机端节点集、负荷节点集、邻接矩阵和边集形成系统的电力网络图;根据发电机虚拟注入电流,将发电机端节点伸至内节点,由此形成增广网络,依据克朗消去定理消去网络的导纳阵,从而得到网络的复合矩阵;对重新分块后的增广网络开展特征分析,依据特征向量确定发电机分群模式,判断分群方式对应的特征向量,寻求向量中最小元素对应的位置,输出系统电压跌落中心位置。本发明可以在多机复杂的电网场景下判别出系统电压跌落中心。
-
公开(公告)号:CN11178402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381748.6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键断面的机组分区识别及有效备用分配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电力系统备用的有效性对运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本发明包括步骤:建立基于断面的电力系统备用分区模型,确定各发电机组与电网的关键断面之间的功率传输分布因子,根据不同发电机组对功率传输分布因子的正负关系,划分发电机组所属的电力系统备用分区;备用容量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求解,将关键断面限额约束纳入并求解,获得发电机的出力及备用安排情况。本技术方案综合考虑发电机组对关键断面的潮流的影响,避免出现发电机组所提供的备用辅助服务中标容量调用过程中因为运行断面过载等因素造成实际不可用情况发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7777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086377.3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聚类模型与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的变电站特性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从大量负荷数据中提取变电站特征的重要方法,但变电站负荷包含多种用户负荷,其特性非常复杂,选择单一的日负荷曲线或是用户构成比例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可能忽略其他因素并导致聚类结果不够全面。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聚类模型与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的变电站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对日负荷曲线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之后采用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用于依照变电站用户构成数据修正日负荷曲线聚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所得的聚类结果准确度高,可降低聚类结果跌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且所得结果能明确体现各个变电站在日负荷曲线上以及用户构成上的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0374636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210505250.1
申请日:2012-11-29
IPC: H02J3/00
Abstract: 一种基于节点重要度的电力系统恢复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恢复方法。目前,评价节点重要度时并未考虑网络的拓扑特性,易造成决策失误。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拓扑连通性损失后悔值、节点的恢复成本增加后悔值;计算节点重要度;确定各发机组的恢复顺序;确定候选路径;计算平均重要度,择取恢复路径;将已恢复的节点和线路划分至带电区;若恢复过程中某段线路投运失败,则重新确定新的恢复路径;当发电机组均已恢复供电,则工作结束,否则确定下一步需要恢复的发电机组,确定从带电区到所需恢复发电机组的候选路径。本技术方案全面判断节点重要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实现系统快速恢复,减少停电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3746367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10574269.1
申请日:2012-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 Y04S20/222 , Y04S20/224
Abstract: 一种电网智能低频低压减载优化方法,涉及电网的自动控制方法。目前,低频减载方法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分散性、多层次、地理分布广、暂态过程快的特点,产生停电损失大、系统恢复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特征在于:低频减载的目标函数为和并满足条件:|f0-f(tf)|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