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98176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736760.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套筒型分相厌氧反应器及应用其处理含硫含氮废水的调控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及应用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两级厌氧反应器设备占地面积大,管路连接复杂的问题。该套筒型分相厌氧反应器包括内筒、外筒、布水装置和两个三相分离装置,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在内筒的底部安装有布水装置,在内筒的上部设置三相分离装置,在内筒筒壁上开有出水口,围水堰与内筒的外筒壁围成沉淀区,围水堰的底板上固定有多个下降管,下降管延伸至外筒的底部。本发明套筒式两级厌氧反应器的布置紧密,占地面积小,管理控制简单,实现了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废水的水解酸化和厌氧产甲烷两级生化处理过程,提高了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606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012299.2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序批式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使用方法,它涉及一种序批式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使用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生物制氢反应器中以木质纤维素糖化液为底物时,发酵产氢底物利用率低,生物量容易流失的问题。使用方法:向反应器主体中加入产氢菌液体发酵培养基,通氮气后密封,再接入发酵产氢种子液进行产氢发酵。本发明反应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木质纤维素糖化液为底物且利用率达到90%以上,比产氢率达到1.7mol H2mol-1底物,最高产氢速率达到9.6mmol H2L-1h-1。
-
公开(公告)号:CN102286538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53537.5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纤维素生产氢气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生产氢气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纤维素产氢方法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1.培养,2.分离,3.配置纤维素溶液,4.制备纤维素糖化液,5.产氢。本发明优点:1.本发明没有采用商品酶,使产氢的成本降低了60%;2.本发明使用的绿色木霉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自然界中的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都有降解能力,扩大了纤维素原料的利用范围;3.本发明采用纤维素糖化液的产氢量比直接采用纤维素溶液的产氢量提高45倍,提高了产氢效能。本发明主要用于生产氢气。
-
公开(公告)号:CN101585651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072359.9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在一个反应器内碳氮硫同步脱除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处理含硫含氮污水方法存在运行成本高、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步骤为:(一)培养颗粒污泥;(二)强化自养反硝化脱硫微生物;(三)在同一流化床反应器内,通过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协同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硫酸盐和硝酸盐分别被转化成二氧化碳、单质硫和氮气而去除,从而完成碳氮硫的同步脱除。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硫酸盐和硝酸盐的转化率在98%以上,有机物的去除率也达80%左右;出水不含亚硝酸盐无二次污染;占地面积省,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物的去除在一个反应系统中完成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81020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102439.7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28 , C01B17/0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同步去除硫、氮和碳并回收单质硫的污水处理设备,它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处理含硫含氮污水工艺中单质硫难以回收且回收率不高的问题。反应器设置在单质硫收集容器内,三通安装在单质硫收集容器的底部上,反应器的下端面与三通的上端口连通,三通的左端口及右端口分别穿出单质硫收集容器的两侧壁露在外面,进水泵的排出口与三通的左端口连通,三通的右端口通过回流泵与反应器的上端侧壁连通;单质硫排出管与单质硫收集容器的下端壁连通。该设备具有可高效回收生成的单质硫的作用,使反应器在进行生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单质硫沉积在单质硫收集容器的底部内,不致影响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单质硫回收效率高,可达80%。
-
公开(公告)号:CN101560017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72162.5
申请日:2009-06-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一种短程反硝化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同步脱除废水中碳、氮、硫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处理含碳氮硫废水的运作成本高和能源动力消耗大的问题。本发明以产甲烷活性污泥作为厌氧颗粒污泥床的接种污泥,在自养反硝化菌和异养反硝化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废水中的硫化物氧化为单质硫,亚硝酸盐反硝化为氮气,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本发明中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硫化物和有机物,节约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能耗和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电子受体,减少了反应需要的碳源,降低了能耗,在废水的脱氮处理中,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耗氧量小,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回收单质硫,实现废物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49265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71455.1
申请日:2009-0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产氢细菌的筛选方法,它涉及一种产氢细菌的筛选方法。它解决了现在有机废水中筛选得到的产氢菌不适合降解木质纤维素产氢工艺,而且以牛粪堆肥作为天然混合产氢菌来源制备氢气的方法存在产生的气体中杂质多、氢气量少、工艺难以控制的问题。方法:a.菌体富集;b.菌体富集液倍比稀释后进行分离纯化;c.继续分离纯化至得到单一菌落;d.培养单一菌落,检测气相,有氢气产生的即为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产氢细菌。本发明得到的菌株在发酵中能够产生氢气,产氢量大、气体中杂质少、产氢工艺容易控制。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菌株对纤维素的针对性强,在降解纤维素的同时能够同步产氢,适合应用在降解木质纤维素产氢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1008018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71696.7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菌种复配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微生物发酵秸秆类木质纤维素产氢的技术存在纤维素利用率低、产氢速率慢、产氢量低的缺陷。菌种复配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纤维素降解产氢菌X9与高效产氢菌B49接种于以纤维素为发酵底物的发酵液中;(二)在温度为35~42℃、pH值为3.0~9.0、以高纯氮气为载气的环境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4~8h,即可获得大量氢气。本发明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方法操作简单,便于管理,单位体积发酵液产氢量(YH2)为1760~1810.3mL,产氢速率为51.2~55.4mmolH2/gdrycell·h,纤维素利用率达74.5%~77.6%。
-
公开(公告)号:CN1522973A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03132600.5
申请日:2003-09-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硫酸盐有机废水乙醇型发酵生物脱硫方法,它涉及厌氧微生物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中,在同一个构筑物内实现产酸发酵和以硫酸盐还原为目的的脱硫方法。它按以下步骤进行:1.采用连续流完全混合搅拌槽式反应器,并在反应器中加入活性炭填料;2.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3.乙醇型发酵生物脱硫反应系统的启动:启动时,进水用糖蜜和硫酸钠配制而成,COD为3200~3600mg/L、SO42-为640~680mg/L,20天启动完成;4.反应器运行控制:控制pH值6.2~6.9、碱度1400~1600mg/L和HRT6.2~10.6h,系统可稳定运行。它解决了目前在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中,难以提高硫酸盐还原菌处理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1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84769.7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2N1/20 , B09C1/10 , C02F3/34 , C12R1/38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3/06
Abstract: 一种厌氧卤代酚还原脱卤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及其生物降解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效率,更大生存空间以及更强存活能力的卤代有机物降解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厌氧卤代酚还原脱卤细菌,该细菌为假单胞菌,为兼性菌,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对卤代酚进行还原脱卤,在好氧条件下生长繁殖,不具有降解效果。本发明为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菌种资源,弥补了目前专性厌氧还原脱卤菌代谢能力低,难以大规模应用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