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4094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339028.8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亲水性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及其微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微阵列亲水性调控的方法。所述环氧树脂微阵列制备方法如下:使用光刻法对硅片进行刻蚀;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对硅片进行赋形,得到与硅片阵列相反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进行形状记忆环氧树脂阵列的赋形,得到亲水性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微阵列。所述调控方法为当环氧树脂微阵列处于原始的直立状态时,表面呈现超亲水状态,当环氧树脂阵列被压倒,表面呈现为亲水状态。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首次得到了亲水性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与亲水改性剂共混,使本身疏水的环氧树脂变为亲水材料,并利用其形状记忆效应,控制表面的微观结构,制得在亲水和超亲水之间转换的亲水微阵列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50158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02155.0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7/123 , C08J7/12 , C08J2363/00
Abstract: 一种利用光刺激响应物质修饰形状记忆聚合物进行表面浸润性调控的方法,涉及一种对材料的表面实现浸润性调控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使用光刻法对硅片进行刻蚀;(2)利用PDMS对硅片进行赋形;(3)利用PDMS进行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微阵列的赋形;(4)制备CF3AZO;(5)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微阵列表面接枝CF3AZO;(6)利用(5)制得的样品进行表面浸润性调控。本发明的优点是首次将表面微观结构调控与表面光响应分子相结合,通过物理调控和化学调控协同作用,首次实现了同一表面的浸润性从超亲水到超疏水的可控转化,得到的材料可用于智能器件,如药物精确释放、化学阀门等,是一种全新的响应表面制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7474297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801672.6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和温度响应分子来协同调节浸润性的方法,涉及一种对材料的表面实现浸润性调控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步骤要点如下:(1)使用光刻法对硅片进行刻蚀;(2)利用PDMS对硅片进行赋形;(3)利用PDMS模板进行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微阵列的赋形;(4)在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微阵列表面接枝聚氮异丙基丙烯酰胺;(5)利用(4)得到的样品进行表面浸润性调控。本发明首次将表面微观结构调控与表面温度响应分子相结合,可通过物理调控和化学调控协同作用,首次实现了同一表面的浸润性从超亲水到超疏水的可控转化,得到的智能表面可用于智能器件,如微流体装置,生物探测,定位药物释放等领域,是一种全新的响应表面制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4841287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510220479.4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分等级油水分离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制备多孔网状Cu薄膜;通过浸渍法在上述多孔Cu薄膜表面制备壳聚糖(CS)和氧化石墨烯(GO)复合涂层。本发明制备的多功能油水分离薄膜的面积为3*3cm2,多孔网状薄膜基底孔径为100?500μm,二级孔径(即:在网状基底上电镀的多孔结构的孔径)为10?120μm。壳聚糖涂层网膜空气中水接触角为0?5°,水下油接触角为160±5°,水下油滚动角小于5°。本发明制备的多功能自清洁油水分离薄膜可用于制造油水分离和重金属吸附多功能材料,该材料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质,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45412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604974.0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温度进行纳米二硫化钼粒度分级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二硫化钼不同粒径的粒子的分离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纳米级二硫化钼粒径分布宽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将纳米二硫化钼干燥处理;二、向纳米二硫化钼中加入正丁基锂溶液,在真空手套箱中静置;三、将下层沉淀分离出来,干燥;四、将处理后的二硫化钼粉体加入溶剂中制成胶体;五、将胶体加热处理后离心分离,将沉淀分离出来,上清液再提高温度处理,再离心分离,沉淀分离出来,上清液继续加热、分离处理,得到的多级沉淀干燥,得到不同粒径的粒子,完成纳米二硫化钼的粒度分级。本方法可用于将粉体进行粒度分级。
-
公开(公告)号:CN10484128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20479.4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分等级油水分离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制备多孔网状Cu薄膜;通过浸渍法在上述多孔Cu薄膜表面制备壳聚糖(CS)和氧化石墨烯(GO)复合涂层。本发明制备的多功能油水分离薄膜的面积为3*3cm2,多孔网状薄膜基底孔径为100-500μm,二级孔径(即:在网状基底上电镀的多孔结构的孔径)为10-120μm。壳聚糖涂层网膜空气中水接触角为0-5°,水下油接触角为160±5°,水下油滚动角小于5°。本发明制备的多功能自清洁油水分离薄膜可用于制造油水分离和重金属吸附多功能材料,该材料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质,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4527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952121.X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解决空间展开结构中柔‑刚转化材料真空出气的方法,属于空间展开材料制备领域。所述方法一阶段使用丙烯酸酯树脂,光自由基引发剂(或热自由基引发剂)与丙烯酸酯质量比为1‑5:100,二阶段使用环氧树脂,固化剂为含有双键的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7‑20:100,环氧树脂占树脂总量50%~90%,将原料混合后,抽真空,除气泡,倒入模具后通过紫外光照射10‑20min(或60℃‑70℃2‑4h)后制备出一阶段柔性材料,将柔性材料于100℃‑150℃后固化2‑6h,得到刚性材料。由于第一阶段选用丙烯酸酯树脂,通过第一阶段光引发后,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会接入丙烯酸酯树脂网络中,解决一阶段柔性材料在空间环境中由于负压的作用使得材料中第二阶段固化剂被抽离到空间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345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62121.0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8L63/02 , B29C35/02 , B29C35/08 , C08L33/00 , C08K5/3445
Abstract: 一种基于顺序固化制备复杂形状阻燃材料的方法,属于阻燃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按照1:2的摩尔比将乙烯基磷酸与咪唑类化合物在溶剂中混合,25‑50℃下搅拌2‑8h,除去溶剂,得到油状产物;将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固化剂及步骤一的油状产物混合,抽真空,除气泡,倒入模具后通过紫外光照射或加热后制备出一阶段柔性材料,将柔性材料赋型,于70‑120℃预固化1‑3h、130‑180℃后固化2‑5h,得到最终复杂形状的阻燃材料。本发明基于顺序固化技术,不受传统模具的限制,可制备出形状复杂的阻燃材料,为制备复杂形状的阻燃材料提供了一种思路,扩宽了阻燃材料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725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52119.2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解决空间展开结构中柔性‑刚性转化材料真空出气的方法,属于空间展开材料制备领域。所述方法一阶段使用丙烯酸酯树脂,光自由基引发剂(或热自由基引发剂)与丙烯酸酯质量比为1‑5:100,二阶段使用环氧树脂,固化剂为含有双键的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7‑20:100,环氧树脂占树脂总量50%~90%,原料混合后,抽真空,除气泡,倒入模具后通过紫外光照射10‑20min(或60℃‑70℃2‑4h)后制备出一阶段柔性材料,将柔性材料于100℃‑150℃后固化2‑6h,得到刚性材料。由于第一阶段选用丙烯酸酯树脂,第一阶段光引发后,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会接入丙烯酸酯树脂网络中,解决一阶段柔性材料在空间环境中,由于负压的作用使得材料中第二阶段固化剂被抽离到空间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4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076091.0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面积自支撑可刚化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在空间充气展开结构中的应用,属于空间充气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氧杂环类树脂、氧杂环类稀释剂、光阳离子引发剂、自由基热引发剂、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混合后超声处理,然后转入真空干燥箱除去气泡得到树脂混合物;步骤二:向配制好的树脂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混合均匀后涂覆在碳纤维上,并完全浸润,在20‑130℃下预固化0.5‑10h,得到大面积自支撑可刚化复合薄膜;所述大面积自支撑可刚化复合薄膜包裹在充气内胆外部,通过光触发或热触发完成局部固化并通过自维持固化可以实现大面积、自支撑、低能量固化,大大降低了额外触发装置重量和能源消耗,适用于复杂、大型空间充气展开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