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十氢萘的方法
    5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20913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192212.0

    申请日:2011-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十氢萘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将萘溶于有机溶剂,配制得到反应原料,然后将制备好的催化剂Pd/γ-Al2O3装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反应管中,上下用石英砂填充,原料经高压输液泵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十氢萘;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00~280℃,反应压力为1.5~4.0Mpa,液时质量空速为0.5~2.0h-1,氢油比为80~1000。萘的转化率最高达到99.92%,十氢萘的收率达到99.36%。

    一种活性炭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连续脱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3804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346077.0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性炭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连续脱色的方法,由颗粒活性炭的改性处理、丁二酸发酵液中色素的连续脱除、活性炭的再生、活性炭的重复利用等步骤组成。本发明采用改性的颗粒活性炭填充的层析柱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连续脱色,与传统的粉末活性炭间歇脱色处理相比,活性炭可多次反复使用,并具有劳动强度小、处理能力大、无废渣产生等优点,另外本发明是在pH接近中性(pH6.4~7)的条件下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脱色,避免了酸性脱色液对设备的腐蚀和后续蒸发浓缩过程中大量酸性废水的排放,可见该法有利于降低发酵法制备丁二酸的分离成本。本发明主要用于发酵法制备丁二酸的色素脱除过程。

    一种从丁二酸发酵液或丁二酸结晶母液中萃取分离丁二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0189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2466.7

    申请日:2012-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丁二酸发酵液或丁二酸结晶母液中萃取分离丁二酸的方法,以酯类溶剂为萃取剂,将经过预处理的丁二酸发酵液或丁二酸结晶母液与萃取剂按体积比1:(0.5~10)进行液液萃取;待萃取分层分离后,将萃取相通入蒸馏塔,且按照萃取相和水的体积比为1:(0.01~0.5)的比例向蒸馏塔中通入水进行蒸馏反萃,经蒸馏塔顶得到的酯类溶剂经冷却作为萃取剂重复循环使用,塔底得到丁二酸水溶液经结晶得到丁二酸。本发明方法,具有萃取过程简单、分离效果不受料液中盐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反萃再生过程简单、丁二酸回收率高、高盐萃余相中的无机盐可回收等优点,该法主要用于从丁二酸发酵液及其结晶母液中萃取分离丁二酸。

    一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8158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9026109.1

    申请日:2010-0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采用稀酸水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多组分糖液;通过膜分离和吸附分离方法对多组分糖液进行脱毒处理及灭菌处理,通过膜分离方法对多组分糖液进行灭菌处理,再通过高温对不包含碳源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将灭菌后的多组分糖液和不包含碳源的发酵培养基组合配制成发酵培养基;将丁醇生产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制备生物丁醇;将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处理,液体经蒸馏得到丁醇、丙酮和乙醇。本发明既解决了传统发酵生产丁醇存在的“与人争粮,与粮争地”及原料成本高的问题,又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多重利用。

    一种碱处理改性ZSM-5沸石甲苯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059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55899.9

    申请日:2008-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处理改性ZSM-5沸石甲苯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活性组分为ZSM-5的沸石原粉加入粘结剂成型,用0.01-0.4mol/L的碱溶液在25-75℃下处理,交换成氢型沸石,然后用有机酸洗涤,催化剂干燥后用正硅酸乙酯的环己烷溶液进行化学液相沉积改性,干燥、焙烧后得催化剂。所得的催化剂特别适用于甲苯择形歧化制取苯和对二甲苯,可明显增强甲苯转化率,甲苯歧化反应所用的催化剂在使用过该方法后,甲苯转化率提高6-10%,降低副反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