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5545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226174.5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化学腐蚀的MEMS谐振器频率修调方法,该方法包括将MEMS谐振器与金属电极相连后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其中,金属电极与MEMS谐振器的谐振单元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使谐振单元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形成多孔结构,从而改变谐振器谐振频率,达到频率修调的目的。本发明只需将具有金属电极的谐振器放入电解质溶液内,通过电化学腐蚀改变材料的力学特性达到谐振器频率的改变,具有损伤小、频率修调范围宽、简单可靠和低成本等优势,且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对谐振单元进行额外设计,可广泛适用于各类MEMS谐振器的频率修调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8725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84562.2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H03H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谐振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SOI基片,其中,所述SOI基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硅层、埋氧层以及衬底层;刻蚀所述顶硅层,形成封装环以及处于所述封装环内的芯片部;刻蚀所述芯片部,形成沿水平向依次呈间隔设置的输入电极、谐振结构以及输出电极,其中,所述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均与所述谐振结构之间形成有电容间隙;自所述电容间隙,腐蚀去除处于所述谐振结构下的所述埋氧层;制备封装盖片,真空键合所述封装盖片以及所述封装环,形成MEMS谐振器。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利用顶硅层定义谐振结构、电极、电容间隙及封装环,并将埋氧层作为牺牲层,释放后使得谐振结构悬空;工艺流程简单可靠,提高MEMS谐振器的成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141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33103.7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H03B1/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压阻检测的谐振器单元,包括:谐振体;电极,设置于所述谐振体外围,通过机电转换介质层与所述谐振体相隔;多个压力敏感电阻,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谐振体边缘应力最大处的上表面;以及支撑梁,一端对应所述压力敏感电阻连接于所述谐振体的边缘;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至固定的基座,使得所述谐振体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在谐振器单元工作时,通过电极驱动所述谐振体在所在平面内收缩和扩张振动,使得所述压力敏感电阻的阻值因应力变化而改变,从而通过阻值的改变表征所述谐振器的振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32359.1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片级纳米针尖及其制作方法,方法包括:刻蚀硅基衬底,得到第一针尖原胚,其中,第一针尖原胚的最细处尺寸为微米或者亚微米尺度;对第一针尖原胚进行第一热氧化,去除第一针尖原胚的表面缺陷,刻蚀第一热氧化后的第一针尖原胚得到第二针尖原胚;对第二针尖原胚进行至少一次第二热氧化,使第二针尖原胚进入自限制热氧化阶段,直到第二针尖原胚的针尖曲率半径达到一临界值,得到圆片级纳米针尖,其中,每次第二热氧化后均对第二针尖原胚进行刻蚀。本发明通过高温热氧化工艺和低温热氧化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先去除纳米针尖原胚的表面缺陷,再对圆片范围内的纳米针尖尺寸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了纳米针尖的高成品率规模化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57394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811360938.9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B81C1/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CMOS‑MEMS集成芯片的规模化制造方法,将CMOS工艺与MEMS体硅制造工艺有机融合,包括:步骤A:选取SOI基片并在所述SOI基片上划分出CMOS电路区域和MEMS谐振式悬臂梁传感器区域;所述SOI基片包括顶层硅(1)、埋氧层(2)以及体硅(3);步骤B:在步骤A所选取的SOI基片的顶层硅(1)上采用CMOS工艺制作CMOS电路和MEMS谐振式悬臂梁传感器电路;步骤C:制备金电极及MEMS谐振式悬臂梁,完成CMOS‑MEMS集成芯片的制备,采用Inter‑CMOS和Post‑CMOS工艺的融合,减小了器件的寄生电容,降低了信号噪声,大大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和成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9074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088523.9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化的平面剪切模态射频微机电谐振器,包括:配置为工作在平面剪切模态下的谐振单元,该谐振单元的顶角处的振动幅度最大,且边缘处具有位移节点,与配置为工作在长度拉伸模态的耦合梁,共同组成阵列式谐振结构;支撑梁,一端与阵列式谐振结构中谐振单元边缘处的位移节点相连,另一端固定在一基座上,实现谐振结构的悬空;驱动/检测电极,配置于谐振单元侧面,通过一介质层与谐振单元相隔,该介质层,为谐振单元与电极之间的纳米尺度间隙层,用作阵列式谐振结构的机电转换介质。本发明提供的谐振器提高了谐振结构间的能量传递,可获得大规模阵列结构,降低动态电阻,并实现自差分驱动与检测,抑制馈通信号,提取纯净谐振频谱。
-
公开(公告)号:CN11119002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15868.4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谐振式传感器的生化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生化检测系统包括:传感芯片组件,包括第一微流体腔和MEMS谐振式传感器芯片,MEMS谐振式传感器芯片的悬臂梁能够吸附流经第一微流体腔的待测物;微流道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含待测物的样品液进入传感芯片组件的第一微流体腔,对经过第一微流体腔后流出的样品液进行收集;电路及检测组件,用于接收传感芯片组件的输出信号,并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悬臂梁在吸附待测物前后的频率变化来计算待测物的质量;以及系统控制组件,用于对除系统控制组件外的其余组件进行信号收发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此生化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等进行高灵敏、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661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896566.X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H03H9/02
Abstract: 一种基于体声波振动模态耦合的RF-MEMS谐振器,包括:工作在体声波振动模态下的环状谐振单元、工作在长度拉伸模态下,与谐振单元振动频率一致的耦合梁、可配置在单路和/或差分模式下的驱动/检测电极、电极与谐振单元之间的换能介质以及平面支撑结构。所述谐振器基于多种体声波振动模态结构的耦合,可有效降低模态畸变,提高谐振单元间的能量传递,增大电极驱动面积,提高机电转换效率,实现低电压驱动、低动态电阻;可通过灵活配置电极驱动/检测方式,利用呼吸模态内外振动方向相反的特点,实现自差分驱动与检测,降低后端电路的复杂度和功耗,抑制馈通信号,提高信噪比。
-
公开(公告)号:CN104950396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510390181.8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M×N路光交换阵列,可将M路输入端中的任一个光束耦合到任意一个N路输出端中,实现对输入光的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换阵列由M路输入光纤、N路输出光纤和N层MEMS微镜阵列器件等部分组成;光由M路输入光纤输入,经MEMS微镜阵列反射后进入相应的输出光纤;通过控制MEMS微镜的运动,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光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76295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50721.X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可切换的微机械谐振器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谐振腔包括:中柱;可动结构,其由连接至其质心的中柱支撑;多个驱动/检测电极,其呈放射状位于可动结构的周围;空气或固体间隙,位于所述可动结构和各驱动/检测电极之间。其中,所述多个驱动/检测电极中的部分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驱动电极,其余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检测电极。本发明在保持谐振器尺寸不减小的情况下,利用谐振器的高阶模态实现了更高频率的输出,同时减小了锚点损失,仍保持高品质因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