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253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10718.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243 ,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流控功能的先进非能动安注系统,涉及核电站安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阻尼腔室和安注箱,所述安注箱的顶端连接有超压排放管道,所述安注箱内安装有压力探测器和液位计,实时测量安注箱内的压力和液位,所述安注箱内部的底端固定有阻尼器支架,且阻尼器支架的顶端固定有阻尼腔室。本发明通过在安注箱上部空间充入惰性气体,形成注射驱动力;在安注箱下部设置阻尼器,阻尼器包含大流量入口、小流量入口、喷嘴以及阻尼腔室;分析表明,阻尼器产生的最大载荷为大流量安注启动时,主要为竖直方向的载荷,因此分别在大流量注射管线底部和阻尼器底部设置支撑装置,保证管线和阻尼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4489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613923.4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反应堆的启动加热系统,用于向核反应堆的罩壳内的冷却剂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输入装置,其用于将高温热介质通过加热管路输送至所述堆芯处,以使所述反应堆冷却剂升温;所述堆芯和所述热量输入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回水管路,低温热介质通过所述回水管路流回至所述热量输入装置;所述加热管路位于所述堆芯处的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水管路位于堆芯处的一端;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罩壳内,并通过管路与外部回路相连,以将热量导出至外部回路;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满足全自然循环核反应堆达到临界前冷却剂的升温需求,并保证一定的自然循环,保障反应堆启动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7558.1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反应堆的增强型非能动安全壳空冷系统,包括屏蔽厂房、设在其内的安全壳、空气喷射系统,空气喷射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罐、喷射器;压缩空气储罐侧壁上设有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出口,压缩空气出口连接供气总管的一端,供气总管的另一端设若干分支,分支的出口端贯穿屏蔽厂房后均布在安全壳外的四周,每个分支的出口端连接一个喷射器;屏蔽厂房的至少一对称侧的侧壁上近下方处分别设有与喷射器的吸入口位置相对应的空气入口,屏蔽厂房的顶部设空气出口。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事故后安全壳内热量的排出,具有非能动特性,提升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68638.0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反应堆冷却剂管路;换热装置,核能反应堆冷却剂从核能反应堆中流出,经管路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供热侧后,通过管路返回核能反应堆;待加热给水,所述待加热给水经过给水管路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受热侧后转变为低温蒸汽,所述低温蒸汽经过低温蒸汽管道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加热装置后被加热为高温蒸汽并流出系统,另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发电装置后流出系统;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从核能独立供汽供暖的角度出发,采用电热转换提升蒸汽品质,废热进一步利用,对碳减排有重要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099313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35351.X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017 , G06F16/21 , G06Q10/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核电厂支持疲劳监测功能的瞬态监测方法,通过核电厂仪控系统原有仪表的实时测量数据自动识别发生在监测对象上的瞬态开始与结束,并归纳已识别瞬态的特征参数;同时依据数据库实现:①通过特征参数的比对,判别已识别瞬态属于该监测对象或其所属工艺系统预期的瞬态类别,记录瞬态类别、发生次数与发生时间,通过已记录的瞬态类别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得相对应的监测对象的应力变化时程;②若已识别瞬态不属于数据库中任何已有类别的瞬态,则根据已识别瞬态的特征参数在数据库中建立新瞬态类别,通过分析计算获得该瞬态类别作用下的监测对象应力变化时程,并存入数据库的新瞬态类别中,支持后续完成对监测对象的疲劳损伤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092551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28696.X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管系声共振的装置,包括振动传感器、采集处理控制设备、加热设备,所述振动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主管道的表面,所述加热设备安装在支管道,所述振动传感器与采集处理控制设备之间为电连接,所述采集处理控制设备与加热设备之间为电连接。本发明中,通过在主管道上配置了振动传感器,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流体经主管道三通处由于漩涡脱落频率与支管声频耦合后振动放大的振动信号,并通过解热设备控制支管的流体温度改变声频率,从而避免声共振的发生;该装置从声共振耦合的机理出发,采用改变温度将主管道中漩涡脱落频率与支管声频解耦,消除了管道由于声共振引起的应力过大或者疲劳,提高了管系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877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062972.8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 G21C17/0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17 , G21C17/0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核电厂主蒸汽管道的声光结合泄漏监测系统,它包括声发射泄漏监测回路和光谱泄漏监测回路,所述声发射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光谱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蒸汽管道的探测点,所述声发射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光谱泄漏监测回路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网络交换机互相通讯连接,所述网络交换机依次连接有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声发射与光谱法的结合,在主蒸汽管道泄漏前作出预警,实现主蒸汽管道泄漏监测方法的多样性及冗余性,使监测结果更为可信;监测灵敏度更高、响应时间更快,显著地提升发现泄漏后的反应速度,提供更大的安全裕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3822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58697.7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主管道热段一体化挤压成型装置,它包括ADS(自动泄压系统)接管座侧模具和RNS(正常余热排出系统)接管座侧模具,所述ADS接管座侧模具和RNS接管座侧模具分别设置有空腔,所述ADS接管座侧模具和RNS接管座侧模具分别连接一固定芯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一体化挤压成型,可显著节省钢锭,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指标,接管座机加工量明显减小,具有较大的变形,可保证接管座处具有较好的晶粒度,可快速成形,局部加热,减小对非挤压部位的晶粒度影响,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70908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917360.6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5/06 , F04B35/00 , F04B41/06 , F17C13/00 , F17C13/002 , F17C13/025 , F17C13/04 , F17C13/123 , F17C2221/012 , F17C2260/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氢气升压系统,其包括:气源,其采用核电站内的低压氢气;升压系统,其采用气动增压泵组件;增压泵组件,其由两级或多级的泵并联组成;压缩空气,其作为所述增压泵组件的驱动气源;升压系统内氢气管路,其由氮气作为吹扫置换气源;高压氢气瓶,其用于接收和储存高压氢气。本发明提供的核电站氢气升压系统,能够根据电厂的运行需求连续或间断的生产高压氢气并灌充至高压氢气瓶,以满足三代核电站一回路催化除氧的用氢需求,系统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652497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22177.7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B2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的主设备支撑间隙测量系统,其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主设备上需要测量间隙的点。本发明提供的核电站的主设备支撑间隙测量系统,通过在需要测量间隙的主设备支撑上设置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实现微小间隙随设备和支撑温度变化的动态测量,不仅避免人员工作过程中受到高温伤害,并可以获取即时准确的测量数据,大大节约测量时间和测量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