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67045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002664.0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菇中L‑噻唑烷‑4‑羧酸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香菇前处理提取、样品净化、液相色谱检测。其主要步骤如下:样品用甲醇‑水(70:30,v/v)进行前处理提取;经过WondaSep M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处理;样品分析采用Inertsil HILIC亲水作用色谱柱(4.6×250 mm,5μm)进行分离测定,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85:15,v/v)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193 nm,柱温30℃,进样量5μL。该方法无需衍生化、前处理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弥补了当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不能直接准确快速的对香菇中L‑噻唑烷‑4‑羧酸分离测定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05349461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32586.2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A-001,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其保藏编号为 CCTCC M2015555,保藏日期:2015.9.18,以及用该菌株产生的琼胶酶制备琼胶寡糖的方法。本发明以该菌株作为菌种,采用碳源、氮源、无机盐组成的发酵培养基产酶,发酵液通过硫酸铵进行盐析,离心,透析,过离子交换柱及凝胶柱,制得酶干粉,并用琼胶酶和0.5%的琼胶底物反应,于超滤膜上过滤,收集滤液、冻干,即获得琼胶寡糖。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920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9633.7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29/30 , A23L21/15 , A23L29/20 , A23L33/00 , A23V2002/00 , A23V2250/6422 , A23V2200/228 , A23V2250/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黑木耳红枣无糖果冻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黑木耳、红枣浸提液为主要原料,添加木糖醇,综合了三者的营养保健功能,辅以复合凝胶剂和柠檬酸,制备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的黑木耳红枣无糖果冻,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方便食品。本发明的黑木耳红枣无糖果冻,既具有黑木耳的多种保健功能,又具有极佳的口感,而且黑木耳汁本身成胶状,特别适合开发成果胶等方便保健食品,同时用木糖醇作为甜味剂制备成无糖果冻,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充分发挥黑木耳降血糖的功效,也成为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805522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63450.5
申请日:2014-02-2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白灵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白灵菇及其分子标记鉴定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白灵菇(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54,已于2013年12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2013669。该白灵菇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包括菌丝的培养与收集、基因组DNA的提取、EF1α-PCR扩增、特异酶切片段标记的产生和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本发明的白灵菇54栽培周期短于普通白灵菇,产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其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具有真实可靠,一目了然的特点,比经典的形态鉴定误差小,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判断更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02630723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149261.0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茯苓蛋糕及其制备方法。茯苓蛋糕的制备方法,包括茯苓粉的制备、红枣粉的制备、混合粉料配制、蛋糖液配制、面糊调制、注模和烘烤。茯苓为一种食、药真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清除自由基等功能,但由于茯苓口感欠佳,所以,一般只作药用。本发明以茯苓粉、红枣、面粉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茯苓蛋糕,既保留蛋糕的风味,方便食用,又具有茯苓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与功能食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994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072135.3
申请日:2008-11-1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猴头菇猴杰菌种的方法,包括菌丝培养与收集、基因组DNA的提取、SCAR-PCR分子标记的检测建立和SCAR-PCR产物的检测。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猴头菇菌种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所需要的DNA用量少,与常规形态学检测、拮抗试验、出菇试验相比,具有检测时间短、准确性高、容易判断、重复性好等优点。为猴头菇种质资源的利用和新品种的登记工作,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菌种鉴定体系,对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0585.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N15/11 , A01G18/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5号’及其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5号’分类命名为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4年11月18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600。所述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5号’具有菇帽大小适中且均匀、单产高、菇柄颜色较均匀等优良金针菇菌种的品质特点,且为独特的深褐色,改良了其亲本‘农万金12号’单产低以及另一亲本‘TB’菇帽大、易开伞的缺点;平均单产比其亲本农万金12号增产28.0%。
-
公开(公告)号:CN11226687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890313.4
申请日:2020-08-2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金针菇菌种‘农万金9号’,属于金针菇属(Flammulina velutipe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农万金9号’菌种具有菇体洁白,菇帽小、内卷、整齐均匀、菇根紧实、纵切面孔隙均匀,菌柄硬等优良金针菇菌种的品质特点。改良了其亲本F0321菌盖较薄,菌柄偏软;以及另一亲本F0323栽培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菌被、顶芽等缺点;比对照菌株平均单产比‘农万金8号’高12.9%(差异显著),比‘农金3号’高56.2%(差异显著)。‘农万金9号’商品外观良好,适合于市场需求,综合性状优良并适合进行工厂化生产,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0635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860991.6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姬菇菌株农万真1号,在2020年6月15日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201。本发明所提供的‘农万真1号’菌种具有萌发期芽多,采收期整体饱满均匀,菌柄细、短、硬度好,耐贮藏,菇体白等优良真姬菇(白玉菇)菌种的品质特点。且‘农万真1号’在生产性试验中平均鲜菇产量达到275.9g/瓶,平均单产比对照品种高10%以上(差异极显著),菌盖厚度、菌柄直径比B01小(差异显著),更适合作为白玉菇进行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015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583582.7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新品种‘农万金10号’及其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金针菇新品种‘农万金10号’,其分类命名为:金针菇(Flammulinafiliformis)农万金10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1年8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42。本发明所提供的‘农万金10号’菌种具有菇帽圆润、均匀整齐,菌柄直挺,菇体为黄色,根部颜色略深,菇根较紧实、横切面有孔洞、孔隙小等优良黄色金针菇菌种的品质特点。改良了其亲本FV2单产较低,菌柄弯曲;以及另一亲本C06生长周期偏长,菌盖较大的缺点;平均单产比对照菌株‘杂19’高34.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