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68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49578.4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孔德卿 , 卢高明 , 李凤远 , 马天辉 , 张理蒙 , 母永奇 , 于京波 , 刘元广 , 雷春华 , 魏世忠 , 江涛 , 石磊 , 杨延栋 , 程广涛 , 文斌 , 张万泉 , 许自文 , 周卓然 , 刘超尹 , 马萌濛 , 吴晓婷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声电技术的深埋隧道时滞型岩爆精确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关键部位,合理规划布置传感器的拓扑结构,搭建微震监测系统,确保能够覆盖可能发生岩爆的重点区域;实时对微震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岩体破裂损伤区重点监测区域;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携带便携式、非接触式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对破裂损伤区重点区域进行点位监测,根据实际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监测值重新调整确定轴向破裂损伤区;从而能够得到时滞型岩爆的精确定位;该方法能够监测时滞型岩爆孕育过程中微震和电磁辐射信号,提高隧道轴向和径向岩爆定位的准确性;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905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61237.4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变形地层敞开式TBM隧道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地应力软岩变形地层TBM被卡、支护破坏以及隧道侵限的施工难题。本发明包括掌子面位置刀盘扩挖预留允许变形量、围岩出护盾灌砼箱体拱架被动强支撑、拱顶与两腰前置式自动化喷砼早封闭、预应力长锚索主动控制深层围岩变形、隧道底部自进式锚杆后补强等工序。刀盘扩挖时边滚刀增加垫块并更换大刀圈,顶部护盾收缩防止护盾被卡困;拱架支撑时加密拱架布置内部灌注混凝土,拱顶铺设钢筋排榀间型钢连接。优点在于:降低TBM卡困风险、提升TBM施工进度、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82858.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动态抗压性能的隧道管片支护结构,涉及隧道工程安全支护技术技术领域,包括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高吸能泡沫铝金属板,所述高吸能泡沫铝金属板放在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的环向端,所述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的周向端设置有止水条,所述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的环向侧中心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的环向端一侧开设有第一螺栓孔。该具有动态抗压性能的隧道管片支护结构,在遇到收敛变形围岩时,支护结构先产生弹性变形,再以刚性支护的形式阻碍围岩对管片造成的破坏;在围岩受到扰动产生冲击荷载时,支护结构通过弹性变形,降低管片所受到的冲击能量。因此,本发明具有动态抗压、支护强度高、变形可恢复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297604.6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隧道开挖的钻入式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同轴波导及空心钻杆;空心钻杆同轴套装在同轴波导外侧;同轴波导包括不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及不可伸缩式微波加热段;不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延伸出空心钻杆尾端管口,不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与空心钻杆尾端管口之间环形间隙通过法兰环盖密封;初始状态下的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和不可伸缩式微波加热段位于空心钻杆内部;空心钻杆外表面设有螺旋齿且顶端管口设有钻头,钻头中心设有同轴波导穿行孔;不可伸缩式微波加热段尾端套装有活塞滑环;法兰环盖上设有压缩空气接口和负压抽气接口;法兰环盖、空心钻杆、活塞滑环及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之间的环向间隙构成气力驱动腔。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66260.7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 E21D11/14 , E21D11/10 , E01B23/10 , E01B23/12 , E01B23/16 , E01B23/14 , B61D15/00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控式三支护结构同步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衬砌与隧道开挖同步实施后,轨道设备可靠性不高又无法及时感知更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施工步骤包括:隧道开挖、仰拱衬砌加工、仰拱承台衬砌支护和隧道掘进机掘进同步施工、边顶拱衬砌台车的组装和位移。本发明实现了隧道衬砌与隧道开挖同步实施,合理调控开挖与衬砌速度,具有缩短长大隧道施工工期、提升隧道衬砌质量、延长轨道设备使用寿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9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609048.2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特征的凹槽管装置及监测方法,属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表征围岩内部失稳的关键前兆特征。装置包括中空椭圆型金属球、凹槽管、圆管和电线,利用钻机向围岩内部钻多个钻孔,并向多个钻孔内装入凹槽管,通过凹槽管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顶入钻孔底部;对凹槽管施加压力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在钻孔底部挤压变形,之后拔出与中空椭圆型金属球活动连接的凹槽管,同时引出电线,使中空椭圆型金属球卡死在钻孔底部;向钻孔内注满导电注剂,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电线、导电注剂、电池、指针电子钟串联,并记录不同钻孔连接的指针电子钟的起始时刻和停止时刻。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监测精确度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64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13329.7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洞施工中模式转换方法的判定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模盾构模式转换的判别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模盾构模式转换中最好的切换实际无法确定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通过盾构掘进过程中土仓压力和岩石强度,根据各参数对掘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大小,选取关键参数拟合分析盾构掘进速率,建立掘进参数与地层参数的组合关系,预测分析双模盾构在不同掘进参数与地层因素下的掘进效率,通过工期因素判别掘进速率的差异性,进而确定盾构模式转TBM模式的模式的合适距离。优点在于:实现对模式转换瞬间的准确判定,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20249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541682.7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弱破碎地层隧道TBM分级防卡脱困施工方法,包括将通过地震波探测仪探获取的波速差与通过超前钻机钻探取芯获取的岩石质量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将围岩破碎等级划分为轻微破碎、中等破碎、严重破碎和极度破碎四个等级标准;根据不同的围岩破碎等级确定不同的TBM防卡脱困方法。本发明能够合理地评估隧道前方围岩破碎等级,便于施工现场根据围岩破碎等级采用合理的TBM防卡脱困方法,避免措施不当导致TBM频繁被卡或难以脱困而延误工期,有利于提升TBM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182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96776.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岩机相互作用的TBM适应性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滚刀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滚刀可掘性评价和滚刀耐磨性评价、基于刀盘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刀盘受困风险评价、基于护盾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护盾被卡风险评价,评价过程中通过可量化指标如单位贯入度单把滚刀的载荷、滚刀破岩体积磨损速率、设备利用率、隧道围岩相对变形量间接表示在不同岩机相互作用下TBM对地层的适应性,多角度、全面且准确的实现TBM在多种地层条件下的量化评价,为TBM施工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03178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922474.7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Inventor: 韩伟锋 , 王雅文 , 张合沛 , 陈桥 , 杨振兴 , 杨延栋 , 赵海雷 , 王凯 , 王发民 , 郭璐 , 李大伟 , 郑永光 , 褚长海 , 任颖莹 , 高会中 , 翟乾智 , 陈瑞祥 , 王利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尾检测及修复方法,盾尾检测方法至少包括:在盾尾与密封刷之间形成的密封腔体内设置有沿所述盾尾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彼此方向不平行且贴合于所述盾尾内壁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盾尾内壁的形变信息和振动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传输的光学信息分离形变信息和振动信息,基于所述形变信息和振动信息获取所述盾尾形变位置和形变程度,并基于相邻两个壳体内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传输的形变信息和振动信息确定所述盾尾形变范围和预测所述盾尾发生形变的概率以提前预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