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22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20848.9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用湿式尘雾聚并处理装置,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彼此转动连接的多个尘雾处理筒、活接筒和固定筒;尘雾处理筒的两端分别通过活接筒与固定筒相连接,位于端部的固定筒与风机相连接,尘雾处理筒的上下两端分别倾斜滑动安装有彼此平行的聚尘板,定义尘雾的流动方向为前,两个聚尘板之间形成有尘雾逆流路径,尘雾处理筒位于尘雾逆流路径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渣口,进水口内安装有雾化喷头;本申请在保障对于尘雾的聚集和收集处理效率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煤矿挖掘作业的推进而逐步铺设,煤矿挖掘坑道的规模不受设备体积的约束,无需对设备整体进行反复搬运,极大地提升了施工作业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3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15281.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微震监测系统导线断裂的布线方法,将导线放置在侧壁开槽的保护管中,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为1‑2m,所述开槽的宽度为1‑2.5cm,将每根保护管进行连接,并将保护管埋于巷道底板深沟中,所述深沟的深度为20‑50cm。采用本发明的布线方法,将导线放置在保护管中,并将保护管埋于深沟中能够有效避免微震监测系统导线断裂,大幅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确保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提升煤层顶板稳定性和底板突水监测的准确性,为采煤工作的安全回采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8359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58413.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33/13 , E21B47/005 , E21B4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底板长钻孔注浆浆液扩散范围识别方法;通过在各分支孔浆液中添加已知数量的不同种同位素,混合均匀后将浆液引入各目标区域注浆孔;待浆液扩散凝固后,对注浆路径上各个分支孔的不同深度及不同宽度进行钻屑取样,通过分析钻屑中同位素的种类和浓度,可以识别浆液的扩散半径及范围;统计检测结果,求出浆液扩散的平均半径;考虑到经济原因,根据同位素检测数据进行孔间距的优化,以降低注浆改造底板岩体的成本;对加固后的岩体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注浆加固达到预期效果。该方法在评估浆液扩散程度方面提供了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升了注浆范围及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注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96195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18816.6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等长工作面构建方法,所述工作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剖面,所述工作面的一侧设有运输顺槽,另一侧设有轨道顺槽,所述开切眼位于工作面的起始端,封闭墙设置在工作面的两侧位于第Ⅰ剖面的前端,本发明从设计源头入手,通过标高控制,施工方位调整,实现等长工作面的布置,辅以轨运顺甩采调向消差,避免因地质条件影响导致的工作面不等长,回采期间的增、减支架的问题,消除了增、减支架带来的安全问题,减少了增、减支架对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影响,轨道顺槽调向与实现了工作面等长,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障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
公开(公告)号:CN105317418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760085.8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3/295 , E21F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包括:选择开采层的邻近层,开采层为突出危险煤层,邻近层为突出危险小于预设危险程度的煤层;对邻近层进行地下煤层气化处理;在对邻近层进行地下煤层气化处理后,抽采开采层的瓦斯,直至达到开采层的预设卸压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系数大、工作效率高,有效的防治了突出危险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066777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224121.X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9/00 , E21B4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煤层气井排采的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其能够模拟煤储层流体压力接近临界解吸压力进入产气阶段时储层流体流动过程、模拟产气过程中贾敏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如何打破贾敏效应的过程,并得到试验条件下气水流体的流量、流速及试验时间数据;模拟产水过程中速敏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如何打破速敏效应的过程,并得到试验条件下地层水流体的流量、流速及试验时间数据。结合地层水中固相颗粒含量浓度、贾敏和速敏试验前后煤样孔渗测试结果,能够分析不同煤储层条件下贾敏和速敏效应形成和控制的排采管控条件。本发明控流量精度高,气水流速流量波动性小,数据显示直观、准确,试验操作简单、安全且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4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91666.1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分时分运柔性排矸系统和方法,涉及煤矿井巷工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系统巷道、瓦斯综合巷、主运输巷、矸石运输巷、立式储矸仓、第一溜矸眼、第二溜矸眼和联巷,所述矸石运输巷通过所述立式储矸仓连通所述主运输巷,所述瓦斯综合巷通过所述第一溜矸眼连通所述矸石运输巷,所述系统巷道同层连通所述主运输巷、通过所述第二溜矸眼连通所述主运输巷或通过所述联巷连通所述矸石运输巷,所述系统巷道、瓦斯综合巷、主运输巷、矸石运输巷和联巷中均设有输送系统,所述系统巷道中还设有卧式储矸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岩巷排矸系统的连续化高效运输,提高了岩巷掘进的排矸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8864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1357631.8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锚杆,包括:杆体、锚固剂包、活塞以及连接件,杆体的内部具有沿杆体中心线方向贯穿杆体的通道,连接件设置在杆体的一端,连接件上具有伸入到通道内的刺破部,连接件上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中心通孔;锚固剂包设置在通道内,活塞与锚固剂包连接,活塞用于驱动锚固剂包向刺破部移动,以使刺破部刺破锚固剂包。安装锚杆以支撑巷道时,加压设备驱动锚固剂包运动,当锚固剂包与连接件接触时,刺破部刺破锚固剂包,从锚固剂包流出的锚固剂进入钻孔内,以粘结锚杆与岩层,从而避免加压设备加压不足时,锚固剂包无法被挤破,导致锚固剂无法流出进而无法粘结锚杆与岩层。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04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13624.3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让压高强砼骨架巷旁支护体,包括组合定位抗压结构、钢管砼骨架结构和让压限位装置;本发明的矿用钢管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内增设金属骨架,形成“钢管‑钢筋骨架‑混凝土”整体承载的钢管砼骨架结构,提高其承载力的同时增强其抗侧压能力;利用让压限位装置的让压阻尼片,可实现柔性让压承载,同时限位支撑控制顶板沉降,与钢管砼骨架结构形成“柔‑强”组合支护,实现前期变形能力强和后期支护阻力高的作用;组合定位抗压结构增加钢管砼骨架结构的底板接触面积,限制钢管砼骨架结构滑移,改善了钢管砼骨架结构的受力状态,解决了传统巷旁支护体存在支护阻力、可缩性等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不相适应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84914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644050.6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及锚固装置,包括壳体和混合部,其中,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锚杆连接的入口,壳体的另一端用于与锚头连接,且所壳体靠近锚头的位置上设置有出口。混合部包括凸出设置在壳体内表面的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第一分流部与第二分流部沿壳体的轴向具有间隔,且所第一分流和壳体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分流部和壳体的连接处分别位于壳体中轴面的两侧。本发明通过混合部的设计可以对锚固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以使锚固剂能够将锚固装置与被锚固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防止出现锚杆支护失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