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传输的直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公开(公告)号:CN205789187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519322.1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极传输的直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其包括两芯直流电单元和两芯光纤单元,两芯直流电单元并排设置,光纤单元设置在两芯直流电单元之间的缝隙处,光纤单元与所述直流电单元外部包覆有缓冲层,缓冲层外部包覆有铠装层,铠装层外部包覆有第二外被层;两芯直流电单元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填充物,使海底电缆外部呈椭圆形。本实用新型将双极直流海缆与光缆绞合成一体,并且填充间隙,在外层铠装高强度钢丝,不仅保证了电缆有效地电能传输,同时也包含了通信功能,不会产生交流带来了电磁效应危害,而且减少了电缆敷设的施工强度,减少经济损失,同时也为节省海洋路由做出了极大贡献。

    一种海缆的缆型过渡接头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83073U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21000278.5

    申请日:2015-1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缆的缆型过渡接头,所述海缆接头自内向外依次包括缆芯、沥青涂层、缆型过渡端、胶带以及最外包覆层;所述缆芯贯穿整个海缆,沥青涂层涂覆在缆型过渡端接头处的缆芯上;缆型过渡端包括A缆型过渡端和B缆型过渡端,且A、B缆型过渡端连接处的钢丝端头上还套置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以一整根缆芯的生产方式在线完成不同缆型的过渡连接,缆芯无接头,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海缆的可靠性;其接头处采用钢丝焊接的方式,连接牢固,且不扩大接头处的尺寸,便于海缆的使用与安装,降低了安装成本及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对海洋能源开发、沿海和岛屿居民生活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种轻型海底光缆的缆型过渡接头

    公开(公告)号:CN208060796U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20427538.4

    申请日:2018-0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型海底光缆的缆型过渡接头,包括缆芯,缆芯贯穿整个海缆,缆芯上位于缆型过渡位置处设有缆型过渡标识,缆芯外侧包覆有复合带层,复合带层的端部通过胶带固定在所述缆型过渡标识上,所述复合带层的外侧包覆有护套层。本实用新型的缆型过渡接头,以一整根缆芯的生产方式在线完成轻型海底光缆和轻型护套海底光缆的过渡连接,实现轻型海底光缆向轻型护套海底光缆的无光纤接头缆型过渡,由于没有光纤接头,不会增加海底光缆系统的光纤损耗,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重量轻,存储、运输、施工方便的特点;由于没有破坏轻型海底光缆的结构,过渡接头部分的参数接近轻型护套海底光缆的要求,可以适用于水深在5000米以上的深海。

    线缆冷却用卧式压力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643666U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21640488.X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冷却用卧式压力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道、供液装置和压缩空气输送装置,冷却管道水平横卧设置,线缆穿出冷却管道的部位设有密封装置;冷却管道轴向延伸的内管体被分隔成若干个冷却管段,各冷却管段内均独立输送冷却液;冷却管段内的液位始终超出线缆所在位置;压缩空气输送装置向冷却管道内输送压缩空气。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力冷却系统,线缆轴向穿过冷却管道,冷却液对线缆进行冷却的同时,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向线缆施加压力来抵消线缆铜管内气体的压力,将铜管内的气体封存在铜管内,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道水平横卧设置,能够在单层厂房内安装使用,操作简单且易于控制;使用后能够降低线缆的绝缘维修成本和厂房建设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双侧光纤接续净化室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41152U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21662156.1

    申请日:2017-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侧光纤接续净化室,包括净化室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室主体安装在移动式底盘上,所述净化室主体内设有风机过滤机组和高效过滤器使得净化室主体内整体形成百级洁净度区域;所述净化室主体相对设置的两面侧墙上均开设有接续槽,所述净化室主体另外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墙上均设有进线孔,所述接续槽延伸至与所述进线孔连通,所述接续槽上设有能够开合的密封板。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光纤接续净化室,通过在净化室主体内满布风机过滤机组和高效过滤器来缩小净化室主体的尺寸,实现更为方便的移动方式并加大百级洁净度区域的覆盖面积,增强净化室的牢固程度,杜绝自重下沉,实现更为实用的双边接续。

    海陆缆接头盒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66810U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21512073.4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陆缆接头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连通至筒体内部的进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和筒体通过卡箍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端部和端盖上均设有外翻板;所述卡箍的横截面为“C”字形结构,所述卡箍的自由端设有紧固件;所述卡箍上设有横截面为倒“V”字形的开口槽,所述端盖和筒体同轴设置后两者的外翻板均容置在所述开口槽内,收紧所述紧固件使得端盖和筒体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海陆缆接头盒,端盖和筒体之间基于卡箍锁紧密封连接,相较于传统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易加工,易组装,同时满足海陆缆接头的接续要求,同时耐腐蚀,强度高。

    水密干插拔电气连接件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98210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0662558.5

    申请日:2017-06-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密干插拔电气连接件,包括通过各自的端部进行插拔连接的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壳体、第一绝缘体、第一中心导体,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端部设有导体插芯;所述插座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二外壳体、第二绝缘体、第二中心导体,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端部设有导体插槽;所述导体插芯插接在所述导体插槽内;所述插头和插座同轴设置,且两者同轴设置后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浇注成型为一体、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浇注成型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水密干插拔电气连接件,能够在4000m水深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可靠的运行使用,能同时承受10Kv高电压和10A大电流的工作需求,满足海水回路的单极传输要求。

    一种多功能海缆水下终端光电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208399752U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20926742.0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海缆水下终端光电分离器,用于光电复合缆的光电分离,包括:水密连接器、承力法兰板、耐压腔体结构、穿舱板和内置功能模块,所述内置功能模块包括固定在耐压腔体结构内的电能分配模块、光纤接续盒、高低电压转换模块及光电转换模块,所述高低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与对应的光电转换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低压分线,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输出端与水密连接器之间设置有电信号线,所述电能分配模块输出端与水密连接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高压分线。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海缆水下终端光电分离器,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将高压电转换成低压电,有效减少系统中主接驳盒和光插拔连接器的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07359511U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21295755.4

    申请日:2017-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所述模具具有同轴连接的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部连通;所述光缆的修复段放置在第一型腔内,所述光缆的非修复段放置在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与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过注塑流道与第一型腔连通;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内设有加热器和冷却系统,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上设有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配合挤出机使用,对PE层出现异常情况的光缆进行注塑修复,解决光缆生产中PE层出现的气泡、鼓包和直径偏差等的异常问题。

    叠式放铜带装置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03519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061612.2

    申请日:2016-09-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式放铜带装置,包括沿放铜带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带装置、铜带升降装置和放带舞蹈器,放带装置上设有多个铜带盘,多个铜带盘自上而下叠式设置,且相邻铜带盘上的所述铜带首尾连接,铜带升降装置用于调整铜带的出带高度,使得变化不同铜带盘放带时,当前铜带盘上的铜带能够水平出带;放带舞蹈器包括若干个动舞蹈轮和定舞蹈轮,动舞蹈轮和定舞蹈轮交替设置,铜带自所述铜带升降装置中放出后依次穿经交替设置的动舞蹈轮和定舞蹈轮出带。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叠式设置的多个铜带盘,能够做到长时间的连续放带,无需停机接带,以此提高放带速度和放带效率;同时设置与之配合的铜带升降装置和放带舞蹈器,能够提高放带质量和放带张力的稳定可控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