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80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180005032.5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5 , H01M8/0271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组件(5)和隔板(6A、6B),在隔板(6A、6B)以及气体扩散层(3A、3B)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在将重叠2次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1反应气体流路,将与电极(4A、4B)的边缘部相重叠并且与该边缘部相重叠的部分的长度大于规定的长度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2反应气体流路的情况下,第2反应气体流路以在该第2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小于在第1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的方式构成,或者,不存在第2反应气体流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80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05032.5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5 , H01M8/0271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组件(5)和隔板(6A、6B),在隔板(6A、6B)以及气体扩散层(3A、3B)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多个反应气体流路在将重叠2次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1反应气体流路,将与电极(4A、4B)的边缘部相重叠并且与该边缘部相重叠的部分的长度大于规定的长度的反应气体流路定义为第2反应气体流路的情况下,第2反应气体流路以在该第2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小于在第1反应气体流路中流通的反应气体的流量的方式构成,或者,不存在第2反应气体流路。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130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0880118979.5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671 , B29C45/14065 , B29C45/14836 , B29C2045/1673 , B29L2031/3468 , H01M8/0202 , H01M8/0286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膜-框接合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用于防止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断裂及变形,其中,在电解质膜的一面上设置第一催化剂层,在第一催化剂层的表面且比电解质膜更靠内侧配置第一气体扩散层,在电解质膜的另一面上设置第二催化剂层,在第二催化剂层的表面且比电解质膜的周缘部更靠内侧以使外缘的位置与第一气体扩散层相互不同的方式配置第二气体扩散层,从而形成主体部,以第一或第二气体扩散层中任一者的位于比第一气体扩散层与第二气体扩散层相互对置的部分更靠外侧的外缘部分与设于框形状的一次成形体的框内的平坦部的一部分对置的方式在平坦部上配置主体部的周缘部,之后,以与一次成形体一同覆盖电解质膜的周缘部的方式成形二次成形体,从而形成框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7632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80008850.0
申请日:2011-11-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81 , H01M4/8814 , H01M4/8817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催化剂层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为了抑制在使催化剂浆液干燥来形成催化剂层(4a)时高分子电解质膜(1)发生卷曲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膜-催化剂层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准备通过将形状保持薄膜(2)以向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的方式粘贴在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一方的面上而形成的膜-形状保持薄膜接合体,之后,在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另一方的面上形成催化剂层(4a)。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801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880000686.7
申请日:2008-01-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1004 , H01M8/1053 , H01M8/1062 , H01M8/106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能够确保充分的耐久性并且适合于单电池的低成本化以及大批量生产的构成的膜-膜增强部件组件、膜-催化剂层组件、膜-电极组件以及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单电池(100)的MEA(5)中的膜-催化剂层组件(30)的膜-膜增强部件组件(20)具备高分子电解质膜(1)和以主面不露出的方式埋入高分子电解质膜(1)中的一对第一膜增强部件(10a)、(10a)以及一对第二膜增强部件(10b)、(10b);所述一对第一膜增强部件和所述一对第二膜增强部件在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四个角落的部分以从该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厚度方向进行观察时重叠的形式被埋设为井字形组合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65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0980000332.7
申请日:2009-03-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26 , C01B3/384 , C01B3/48 , C01B3/583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283 , C01B2203/044 , C01B2203/047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11 , C01B2203/1241 , C01B2203/1247 , H01M8/0432 , H01M8/045 , H01M8/04507 , H01M8/04701 , H01M8/04955 , H01M8/0612 , H01M2008/1095
Abstract: 燃料电池系统(100a)具备燃料电池(11)、提供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供给装置(16)、提供氧化剂气体的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17)、控制装置(20);进一步具备用于将水分提供给所述燃料电池的阳极以及阴极中的至少一者的水分供给机构(27,28,29),所述控制装置被构成为:在切断所述燃料电池和负载的电连接之前,以将水分提供给所述燃料电池的阳极以及阴极中的至少一者的形式控制所述水分供给机构,从而使所述燃料气体以及氧化剂气体中的至少一者的露点上升,之后切断所述燃料电池和负载的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507030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780031586.6
申请日:2007-11-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289 , H01M8/1062 , H01M2300/0082
Abstract: 一种膜-膜加强部件组件,具备:具有大致四角形的形状的高分子电解质膜(1)、在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一方的主面的一侧以沿该一方的主面的四条边中相互相对的一组边延伸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膜状的第1膜加强部件(10a)、和在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另一方的主面的一侧以沿该另一方的主面的四条边中相互相对的一组边延伸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膜状的第2膜加强部件(10b),高分子电解质膜(1)形成为配置有一对第1膜加强部件(10a、10a)和一对第2膜加强部件(10b、10b)的部分为凹状,一对第1膜加强部件(10a、10a)和一对第2膜加强部件(10b、10b)以其主面露出的方式且以作为整体包围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周缘部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311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980135738.6
申请日:2009-09-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5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241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膜电极组件(5)和第一隔板(6a)和第二隔板(6b),膜电极组件(5)具有夹持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比周边部位于内侧的部分的一对电极(4a,4b),在第一隔板(6a)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第一反应气体通道(8),在第二隔板(6b)的一个主面上以具有第二肋部(12)的形式形成有第二反应气体通道(9),第一反应气体通道(8)被形成为,其上游部(18b)上的第一反应气体通道宽度相对于第二肋部(12)的比例大于其下游部(18c)上的第一反应气体通道宽度相对于第二肋部(12)的比例,并且,其上游部(18b)上的第一反应气体通道宽度相对于第二肋部(12)的比例成为规定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0191135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80101567.5
申请日:2009-10-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68 , H01M4/8642 , H01M4/925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4731 , H01M8/04753 , H01M8/04835 , H01M8/049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8/249 , H01M2008/1095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备:层叠单电池(51、52)而成的电池组(101、102),将电池组(101)的电池组内部冷却介质流路(153A)和电池组(102)的电池组内部冷却介质流路(153B)串联连接的冷却介质连接流路(103);催化剂层含有:包含电极催化剂和担载该电极催化剂的碳粉末的催化剂担载体,以及附着于该催化剂担载体的电解质;位于冷却介质连接流路(103)下游的电池组(102)的单电池(52)中的催化剂层,与位于冷却介质连接流路(103)的上游的电池组(101)的单电池(51)中的催化剂层相比,其选自催化剂材料组成群中的1种以上的催化剂材料组成更大,该催化剂材料组成群由催化剂层的每单位体积的离子交换基的密度、催化剂层的所述催化剂担载体的电极催化剂的担载量、以及催化剂层的催化剂担载率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861670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980101021.X
申请日:2009-09-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1007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电池和具备该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堆。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备电解质层-电极组件(5)、第1隔板(6a)、第2隔板(6b)以及1个以上的透气抑制部;第1隔板(6a)以及第2隔板(6b)的内表面具有第1区域(21)和第2区域(22),在第1反应气体通道(8)以及第2反应气体通道(9)中的至少一个通道中,以从所述第1隔板的厚度方向看与第1区域(21)相重叠的方式配置有透气抑制部,并且在第1反应气体通道(8)以及第2反应气体通道(9)中的至少一个通道中,以从所述第1隔板的厚度方向看与第2区域(22)相重叠的方式配置有透气抑制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