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
    4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52956U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21141356.7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桥在下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桥在上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两条匝道桥的平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横向道路上存在立交结构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在进出口的布置上进行优化,可以避免十字路口交通冲突和地面交通在进出口处的压力。这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匝道桥对大面积净空的要求,拉开了匝道桥结构与周围建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震动的影响。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一种桥隧相接的立交结构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30074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141362.2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隧相接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匝道桥、纵道和隧道。纵道与横向道路相交形成丁字交叉口,隧道位于横向道路的右端。横向道路上设有分隔带并划分出主道和两条辅道,匝道桥连接主道与隧道并在主道上形成端口,匝道桥和主道均为双向车道。匝道桥下设有掉头口,分隔带由丁字交叉口左侧形成始端延伸到掉头口。针对横向道路上有两个丁字交叉口的情况,适当地设置两条辅道路段上为单向行驶或双向行驶。这种桥隧相接立交结构,实现近程交通的便捷通行,同时保证了远行交通的顺畅不会发生滞行排队等情况,避免交叉口车流对来自隧道车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建设领域。

    一种搅拌桩钻头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12915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061737.7

    申请日:2022-08-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桩钻头,包括钻头本体,其呈圆管状;固定叶片,其固定安装在钻头本体的外侧;活动叶片,其通过单向铰链铰接在钻头本体的内侧,钻头本体正向旋转能够使活动叶片收缩,钻头本体反向旋转能够使活动叶片伸展;注浆管,其内嵌在钻头本体中,注浆管的端部从钻头本体的端部露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管状的钻头本体能够施工管状桩体,而且通过改变钻头本体的旋转方向,可以控制内部的活动叶片进行收缩或伸展,从而实现实心桩和空心桩的过渡,一次成桩。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一种管桩桩帽结构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339469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457909.8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桩帽结构,包括定位环、管桩、限位器和填充组件。其中,定位环用于置入地基中;管桩,用于穿过定位环,地基于管桩和定位环的上方形成有填充腔;限位器,用于设在管桩的顶部,管桩通过限位器与定位环抵接或连接;填充组件,用于设在填充腔中。施工时,将定位环直接压入地基中,该挤土压入的方式可增加地基的承载力,有利于抵抗后期的地基沉降。同时,定位环可对管桩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实现快速、准确安装。利用定位环和管桩的依次压入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形成有填充腔,无需开挖表层土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即填充腔中放置填充组件,从而形成土拱效果,减少路面沉降。此外,定位环和限位器起到约束管桩的作用,避免管桩倾斜。

    一种用于接收井的施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874007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20213097.2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接收井的施工结构,其包括顶管、套筒以及竖向管,顶管位于套筒的下端,竖向管位于套筒中,顶管的端部布置有用于与竖向管安装的第一管段,竖向管的下端安装在第一管段的侧壁,套筒的下端成型有用于与第一管段安装的第一槽口,竖向管的下端端面成型为与第一管段侧壁相吻合的曲面。设计竖向管与顶管通过第一管段安装,竖向管位于套筒中,竖向管与套筒之间形成稳定的夹层,施工方便,节约工时,可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

    一种适用于预留空间较小的上下行错层的同心圆立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227313U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21513559.4

    申请日:2018-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预留空间较小的上下行错层的同心圆立交结构,包括高架桥、待设计道路以及若干条匝道,高架桥预设有第一立交接口、第二立交接口及第三立交接口,待设计道路包括左向地面道路和右向地面道路,匝道包括第一匝道、第二匝道及第三匝道,第二匝道连通在第二立交接口与右向地面道路之间,第二匝道的主体部分形成上下错开的圆形匝道;第三匝道连通在第三立交接口与左向地面道路之间,第三匝道的主体部分形成上下错开的圆形匝道;第一匝道与第一立交接口连通后与第三匝道的主体部分接合;第二匝道和第三匝道的主体部分位于右向地面道路的一侧且互为同心圆。该实用新型可实现短距离内大高度差的有效过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84289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21029696.0

    申请日:2018-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第一匝道桥位于丁字交叉口的左侧,其延伸方向与横向道路相同且为双向车道,并在其下方形成第一掉头口。第二匝道桥分别在纵向道路的右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上车行道形成入口和出口,第二匝道桥的下方位于纵向道路上形成第二掉头口。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的平面投影均只占用道路的部分车道。这种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无须扩展交通用地的情况下降低了丁字交叉口全互通立交对净空的要求,满足目前绝大部分限用地、限净空的道路改造需求。还可以增设人行天桥,实现了行人车辆全互通。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改造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隧道减载结构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28925U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20402791.0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隧道减载结构,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隧道减载结构包括减载箱,所述减载箱设置于隧道顶部;所述减载箱包括箱体及硬质泡沫塑料块,所述箱体具有封闭的空腔,所述硬质泡沫塑料块设置于所述空腔,且所述硬质泡沫塑料块与所述空腔匹配。本申请实施例的减载箱采用硬质泡沫塑料块作为内模,能够解决减载箱的浇筑问题;硬质泡沫塑料块的吸水率小,且硬质泡沫塑料块设置于箱体的封闭空腔内,能够有效防止箱体渗漏充满水后导致隧道顶部荷载较设计荷载显著增加的情况,使得本申请的隧道减载结构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一种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568379U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22164751.3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用于道路防护领域,包括挡土墙,挡土墙设在道路靠近山体侧;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顶部支撑防护结构与挡土墙的顶部连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遮挡在道路上方,绿化带,设在道路远离山体侧。在道路靠近山体侧设置挡土墙,在挡土墙顶部设置遮挡在道路上方的顶部支撑防护结构,挡土墙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山体边坡,另一方面,与顶部支撑防护结构一起可以防止落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该技术方案防护落石能力强、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和工程费用不高,生态环保、景观效果好,在落石防护区特别是景观要求高的城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830073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142408.2

    申请日:2018-0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第一纵道、第二纵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分别与横向道路交叉形成错位交叉口。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分别为单向立交或者单向隧道,其平面投影没有相交且只占用部分车道。第一匝道连接第一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二匝道连接第二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的出口都位于错位交叉口中,并在其各自入口处设有掉头口。这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降低净空或者地层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立交桥梁或者是隧道结构。在面对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其交通互通问题,减少小角度转弯点和较大的汇流点。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改造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