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1728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98628.9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微电网集群通信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集群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检测方法,主要针对直流微电网集群的无线通信网络电压控制层,保证各直流微电网的安全运行,由于分布式通信的开放性,隐蔽性良好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在不影响系统观测性情况下可以规避传统基于观测量的检测方法,实现对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渗透,针对隐蔽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基于攻击对分布式通信中电压一致性算法造成的影响,利用卡尔曼滤波预测直流微电网节点的输出电压,对一致性算法平均电压输出值与卡尔曼滤波器预测电压值进行数据处理,通过预测值与平均电压输出值的偏差与相邻节点平均电压输出值偏差实现对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24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47981.9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含混合储能直流微电网的大扰动暂态稳定协调控制方法,具体涉及含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构成的混合储能直流微电网的暂态稳定协调控制方法;直流微电网中各分布式能源间的协调运行是确保系统在大扰动状况下实现暂态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确保系统暂态稳定运行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率。根据光伏输出特性、蓄电池荷电状态、负荷功率需求以及电网状态等各本地单元信息,在暂态扰动发生时能快速确定各接口功率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并实现模态间的平滑切换;当直流母线侧发生短路故障时,利用超级电容单元能够快速实现短路故障穿越;提升了直流微电网系统在大扰动情况下的暂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0442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47175.3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的自适应多斜率下垂控制系统及方法,针对直流微网中各分布式微源并联运行中系统均流与母线电压偏差矛盾的问题,通过将负荷电流分为三个区:轻载区、额定负荷区和重载区,然后对不同负荷区间实施多斜率下垂控制(Multi Slope Droop Control,MSDC),重点改善额定负荷区和重载区系统均流性能及母线电压偏差。MSDC控制变换器输出特性曲线区别于传统恒定下垂输出特性的情况,负荷区域中的轻载区、额定负荷区和重载区按照系统对均流误差及母线电压偏差的要求可以灵活分配,并且对负载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可以实现较宽负载范围内下垂特性的最优化配置和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28022.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双有源桥变换器暂态直流偏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稳态期间,在已知的移相比组合中构造虚拟功率分量得到优化移相比表达式;暂态时,获取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初始稳态条件下的第一、第二移相角;获取双有源桥变换器对应的基于虚拟功率控制下的第三、第四移相角;基于初始稳态条件下的第一、第二移相角、以及暂态更新后的第三、第四移相角,确定用于驱动八个功率开关器件工作的脉冲控制信号。本发明可以极大提高变换器的动态性能的同时,以一种统一的移相控制策略有效地抑制扩展移相调制下变换器功率变化过程中电感电流产生的直流偏置,实现多工况下暂态直流偏置和动态响应特性的协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0288.6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7 , H02J1/1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直流微电网集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积分输入‑状态稳定条件的直流微电网集群分布式大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本发明采用积分输入‑状态稳定理论将直流微电网集群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孤岛子系统及其耦合部分,通过子系统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互联后整体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建立各孤岛子系统及其耦合部分的数学模型,借助积分输入‑状态稳定理论,证明出直流微电网集群系统是积分输入‑状态稳定;其次,在互联系统输入‑状态稳定小增益定理框架下导出集群系统积分输入‑状态稳定充分条件。本发明既解决了现有集中式建模的大信号稳定性分析存在求解困难和扩展性差的问题,又能够降低输入‑状态稳定方法的保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6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458548.5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系统无功补偿方法,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由并网电流及电网电压计算并联补偿极限电抗;S2:由并网侧电压和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并联补偿无功量及补偿电流;S3:由实际电网电抗及并联补偿极限电抗计算串联补偿无功量。本发明通过计算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根据实际电网电抗与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压、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不同电网情况下新能源系统的并联和串联无功补偿量,可以避免传统无功配置中因无功补偿失效而导致的系统振荡不稳定等问题,值得被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29132.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隔离型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变结构整流电路的宽输出LLC谐振变换器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该拓扑结构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包括输入侧全桥电路、LLC谐振电路、高频变压器、变结构整流电路;高频变压器采用变比为n:1:1的带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变结构整流电路包括辅助开关S1、S2、桥式整流电路和输出滤波电容,辅助开关S1、S2连接变压器二次侧上下两个抽头。控制方法上,通过控制辅助开关S1、S2,可使变换器工作在单倍压模式、二倍压模式、四倍压模式三种模式切换;结合调频PWM控制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LLC谐振变换器的宽输出电压范围,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软开关,可广泛应用于要求宽输出电压范围的充电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346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20901.8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电力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直流微电网集群分布式分层控制架构下不同通信链路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直流微电网集群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数学模型;构建直流微电网集群系统的数学模型。本发明基于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在不同通信链路对集群系统的影响和负载跳变、微电网数量变化对集群系统的变化,根据集群系统特性,设计出了误差积分绝对值检测方案,可以有效区分集群系统正常操作所带来的变化和集群系统受到攻击后所产生的影响;无需对集群系统进行复杂的建模,构造的检测标准简便,响应速度极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攻击带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48512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0969533.0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集群的改进型动态矩阵控制(ImprovedDynamic Matrix Control,IDMC)三次控制方法,用于管理集群内各直流微电网之间的功率分配,合理利用微源并降低集群内部器件应力,进而提高集群的整体性能,所提IDMC算法一方面将“时间最优控制”策略引入到控制量的调整,即根据预测输出与实时输出偏差的大小不同,采取相应的控制参数,实现阶段性最优控制;另一方面引入柔化因子改进动态矩阵,将控制增量求解过程中的M*M维矩阵求逆转化为数字标量求逆,有效的降低运算时间并减小系统的跟踪误差,本发明最后通过对比IDMC和传统动态矩阵控制的集群三次控制功率分配效果,证实了改进型控制策略有效的降低控制时间,并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87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09696.9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H02M7/797 , H02M7/5387 , H02M7/219 , H02M1/12 , H0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隔离型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可调频低THD的AC‑DC双向变换器拓扑结构,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包括直流侧滤波电容Cdc、直流侧MOS管组成的全桥电路、绕制时不留存气隙的高频隔离变压器、交流侧双向变频电路电路、交流侧储能电感L、交流侧滤波电容Cac、网侧交流源,控制电路包括直流侧电压采样电路、储能电感串联的霍尔传感器、交流侧电压电流采样电路、数字控制器、光耦和驱动电路,当变换器工作于逆变模式时,可调制直流电能转换为高质量的正弦交流电压送入电网或为交流负载供能,该变换器具有较高功率密度的同时在逆变模式下配合PR控制能产生任意频率的低THD高质量的逆变电能;在整流模式下可输出高PF值的稳定直流电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