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1945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733200.0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PRIM算法的配电网规划方法。第一建立配电网规划模型;第二采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中压配电站的最优站址、数量以及所选变压器容量大小,通过改进染色体编码、适应度函数和遗传算子来增强遗传算法;第三采用改进PRIM算法求解高压变电站和中压变电站之间联络线、中压变电站至负荷中心以及负荷中心之间馈线最优路径;第四通过在测试网络上执行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PRIM算法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得到变电站和中压馈线的最佳布置规划方案,通过计算经济性和可靠性指标确定出最优的配电网规划方案;第五采用前推回代法进行潮流计算验证规划方案的实用性。本发明具有搜索速度快,适用于求解大规划配电网规划问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5296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62649.7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数阶模型的主动磁轴承控制方法,涉及轴承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在有限元分析的建立的磁悬浮轴承系统整数阶模型上采用闭环频域辨识的方法建立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分数阶模型,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到基于确定结构下的最优模型;设计的分数阶PID控制器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来得到分数阶参数的全局最优解,并利用oustaloup滤波器近似法来对分数阶微积分算子在所选频段内的有理近似,实现分数阶PID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基于分数阶PID控制器使磁悬浮轴承稳定悬浮。本发明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涡流及磁滞损耗导致驱动电流与电磁力之间相位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实现对磁悬浮轴承系统稳定、快速、精确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76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558041.5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鲁棒自适应评价设计的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首先建立含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评价的鲁棒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案:先从距离实际控制输入最远的一阶子系统开始反步控制过程,再从二阶子系统继续反步控制过程,再依次设计自适应评价中的控制单元和评价单元;最后基于李亚普诺夫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稳定性证明,在保证电力系统的一致最终有界性的同时,进一步进行控制方案的设计。本发明能够实现含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4677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60878.6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主体合作优化运行与成本效益分配方法,涉及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能量枢纽概念,提出多能量枢纽合作运营模式,建立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电设备的多能量枢纽经济运行模型;分析参与合作的各主体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并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对各主体实行合作经济运行策略所增加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综合能源系统供能侧多能互补、用能侧负荷可转移的特点,多能量枢纽优化运行模型具有经济性和有效性,适应绿色低碳的能源系统发展要求,基于Shapley值法分配参与合作的各主体的成本和效益,设计分裂倾向指标验证了此方法对维持合作稳定的积极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39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255111.X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接入的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建立分布式电源节点与电动汽车节点的概率模型;根据传统潮流计算,得到电网连接拓扑、线路阻抗、节点注入功率等电网基础数据;采用基于随机漫步理论的拉丁超立方采样法对输入变量进行采样得到样本矩阵;根据样本矩阵及半不变量和原点矩阵的关系计算输入变量的各阶半不变量;通过级数展开求得状态变量和支路潮流的累积分布函数;进行半不变量法概率潮流计算。本发明不仅考虑了配电网中光伏、风电的不确定功率注入,也考虑了以电动汽车为例的随机负荷,使结果更加精确计算精度高、采样速度快、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用的新能源接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165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00211.7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UMDs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涉及UMDs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一种UMDs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建立UMDs系统可靠性指标,然后建立UMDs系统失电模型;最后利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方法对UMDs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本发明提供的UMDs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对UMDs系统持续供电能力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并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水平的薄弱环节以寻求改善可靠性水平的措施,进而提升UMDs系统持续供电能力。改进的蒙特卡罗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显著地减小抽样方差,进而提高计算效率,加快收敛速度,降低了硬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06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20943.9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用户侧电制氢分散式接入场景的电压调控方法,属于电力调压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获得的用户侧电制氢相关数据集建立电制氢设备模型;以最小配电网损为目标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法建立含用户侧电制氢配电网电压优化调控模型;针对配电网电压突变问题,建立含用户侧电制氢状态信息的配电网鲁棒状态估计方法,并基于带Wasserstein度量的鲁棒优化方法,确定电网侧电压调控装置的鲁棒运行策略;确定配电网侧调压与用户侧电制氢设备的耦合调控方法,对电制氢设备的控制成本进行建模,最后在最小配电网损的基础上引入“电制氢设备控制成本最小”的目标,得到最终的耦合调控方法,实现面向用户侧电制氢分散式接入场景的电压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225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48271.6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型的超超临界机组快速动态响应方法,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该方法提出了一种将内模控制和广义预测控制统一起来的非线性控制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对超超临界机组(ultra supercritical unit,USC)系统的非线性控制:首先,通过基于LSTM‑Transformer的内模控制,USC系统实现了快速收敛到期望值附近,显著提高了负荷的响应速度;其次,通过增强复合加权人类学习优化网络((composite weighted human learning optimizationNetwork,CWHLO)进一步优化模型,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最后,通过采用基于增强复合加权人类学习优化网络的广义预测控制(CWHLO‑GPC)算法对USC系统进行控制,实现了高精度的负荷跟踪性能,解决了超超临界机组系统动态响应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66740.7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源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日前的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与外部电网交易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框架;分别建立虚拟电厂中燃气轮机和储能设备的基本单元模型;根据虚拟电厂内各设备的运行条件约束,并以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将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转化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设计智能体的状态空间、动作空间与奖励函数;在Python软件中采用Soft Actor‑Critic算法进行离线训练,并利用训练好的虚拟电厂智能体进行在线决策。本发明能够对虚拟电厂内部各资源进行灵活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20774.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同步压缩变换及改进CMT模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涉及轴承故障诊断领域。本发明创新地引入了同步压缩变换算法,对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时频转换。通过瞬时频率估计、频率重分配和压缩处理,能够精确地提取信号在时频平面上的关键特征,形成紧凑的同步压缩时频分布图,为后续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结合滚动轴承的具体故障状态及同步压缩变换产生的时频分布图的特点,对传统CMT模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在CMT模型的Stem部分引入了多尺度卷积技术,克服了传统单一尺度卷积核在特征提取上的局限性,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需求,提高了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