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453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113621.6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8L83/16 , C08L85/04 , C08K13/06 , C08K9/04 , C08K3/04 , C08K3/22 , C08K3/36 , C08K3/32 , C08L23/06 , C08L23/08 , C08L23/12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抗滴落阻燃协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聚合物阻燃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由现有石墨烯阻燃剂制备的聚合物阻燃材料氧指数不高、UL94阻燃等级不高的技术问题。产品由石墨烯、阻燃改性剂、金属氧化物和陶瓷前驱体聚合物制备而成。方法:一、以膨胀石墨为原料,经粉碎、氧化、剥离获得石墨烯分散液;二、石墨烯溶液与阻燃改性剂制备阻燃改性石墨烯分散液;三、阻燃改性石墨烯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制备阻燃改性石墨烯复合粉体;四、阻燃改性石墨烯复合粉体与陶瓷前驱体聚合物制备石墨烯抗滴落阻燃协效剂。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抗滴落阻燃协效剂具有无毒无卤环境友好的特点,可用于聚合物阻燃领域,抑制燃烧过程的熔滴,提高阻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894085.2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相调控可陶瓷化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陶瓷化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差,无法满足阻燃要求的问题。一种相调控可陶瓷化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由树脂、无机阻燃剂、陶瓷前驱体聚合物和助剂制备而成。方法:一、称料;二、制备混合粉体;三、制备料A;四、制备料B;五、将料A和料B加入到密炼机中混炼、造粒。本发明利用相调控技术获得无机阻燃剂的选择性分布,实现了无机阻燃剂在复合材料特定相中的陶瓷化阻燃。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相调控可陶瓷化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5526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26337.0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8L23/14 , C08L23/12 , C08L51/06 , C08K9/06 , C08K3/22 , C08K9/04 , C08K3/38 , C08K7/08 , C08K3/36 , C08K13/06 , C08K3/28 , C09K5/14
Abstract: 一种导热绝缘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导热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填料用量高,导热和绝缘性差,制备工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问题。一种导热绝缘聚丙烯复合材料由聚丙烯、组分A、组分B、组分C、抗氧剂和润滑剂制备而成;方法:一、称量;二、混合;三、挤出造粒,得到导热绝缘聚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导热绝缘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垂直热导率为0.8~1.2W/(m·K),平面热导率为1.5~3.4W/(m·K)。一种导热绝缘聚丙烯复合材料作为导热绝缘材料应用于电线电缆、汽车、电气电子或能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37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46533.7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阻燃剂的工艺复杂,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低及难以控制氢氧化镁的形貌、纯度和粒径的问题。一种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阻燃剂为六角片状结构的氢氧化镁包覆石墨烯薄片,所述的六角片状结构的氢氧化镁的尺寸为100nm~800nm。方法:一、制备石墨烯薄片分散液;二、制备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浆料;三、制备改性复合浆料;四、高温反应,得到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阻燃剂。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阻燃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03853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29363.X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层状复合材料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方法无法实现石墨烯调控壳聚糖空间结构的技术问题。所述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层状复合材料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特定浓度和pH值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加入壳聚糖粉末,混合均匀获得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分散液,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分散液置于模具中,并将模具交替浸泡于碱溶液和去离子水中,获得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层状复合材料。所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层状复合材料层结构均匀、层厚可控、层数可控、力学性能优异,可作为支架材料、吸附材料或药物载体使用。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方法重复性好,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54452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780935.4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液压缸、滑槽、爪体和四个半圆环,液压缸和圆盘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每个支撑体和两个半圆环配合起支撑作用;滑槽内置爪体,爪体在滑槽内预定轨道运动,滑槽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采用定位销,每个滑道两侧各有一个,对爪体进行限位,爪体和半圆环采用间隙配合;本发明的机械手结构简单、新颖,保证了运动的精确性,承重大、抓取工件更牢固,提高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48347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410718788.X
申请日:2014-12-0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构建环状壳聚糖微凝胶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构建环状微凝胶的方法,该环状微凝胶可用做药物、催化剂或其它物质载体。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微凝胶为球形,缺乏环形微凝胶构建方法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制备壳聚糖溶液;二、将壳聚糖溶液注入底部带孔的容器内,底部带孔的容器下方放置三聚磷酸钠凝固液;三、壳聚糖溶液滴入三聚磷酸钠凝固液中,壳聚糖溶液滴在三聚磷酸钠凝固液内浸泡,然后离心分离,即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构建环形微凝胶或环形支架材料,方法重复性好,易于实现批量生产。本发明属于微凝胶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733065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33881.8
申请日:2014-12-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8L23/06 , C08L23/08 , C08L23/12 , C08K13/04 , C08K3/04 , C08K7/00 , C08K7/06 , C08K7/24 , C08K3/22 , C08K3/34 , C08K3/08 , C08K3/38 , C09K5/14 , B29C43/02 , B29C71/00
Abstract: 各向异性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传导性能不仅与填料本身的性质包括物质结构、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尺寸,外观形貌,几何形状等有关,而且与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及结构有序度均有密切的关系。本发明的组成包括:聚合物和导热填料,所述的聚合物作为基体材料,所述的聚合物基体材料质量分数为50~99.9%,所述的导热填料是具有磁响应性高导热无机粒子,所述的具有磁响应性高导热无机粒子添加量为0.1~50wt.%。本发明用于导热高分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36233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68363.2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钴/炭/纳米石墨微片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涉及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四氧化三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或者存在材料分散不均匀,或者存在石墨烯氧化还原过程中物理性能下降,制备周期长,过程复杂的问题。方法:一、混合;二、球磨;三、水热反应;四、热处理,即得到四氧化三钴/炭/纳米石墨微片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用于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钴/炭/纳米石墨微片复合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216877311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22967796.6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nventor: 王永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式疫情防控消毒装置,涉及疫情防控技术领域,包括消毒通道、消毒水输送泵和水箱,消毒通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消毒组件、旋转组件和红外感应器;利用红外感应器来对过往的行人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消毒液喷洒效率,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可以减缓旋转台的旋转速度,便于对消毒人员进行全面仔细的消毒,且对消毒人员的安全进行保障作用,一系列操作为自动化模式,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消毒液从雾化喷头处喷出,人员在旋转台上进行转动的同时,雾化喷头对消毒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消毒,雾化喷头对人员依次从上至下对人员进行消毒,此装置可以防止部分人员快速通过通道,减少一定的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