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38944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293452.3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W16/14
Abstract: 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方法,本发明涉及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本发明是要解决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检测性能低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方法。步骤一、采用多天线对要进行感知的信号进行接收;步骤二、将接收到的信号数据根据随机矩阵理论利用采样矩阵进行表示;步骤三、求解采样矩阵的奇异值,找出其中最大奇异值和最小奇异值,确定检验统计量;步骤四、根据无线频谱感知方法将检验统计量与判决门限进行比较,根据检验统计量与判决门限的比较结果进行判决。本发明应用于通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984586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255584.7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EMIF与FPGA的接口驱动方法,属于数据传输领域。解决了现有在Linux系统下的DSP的EMIF与FPGA接口无法实现图像数据传输的问题。该方法首先,实现EMIF驱动模块对驱动设备加载函数的加载和卸载函数的卸载,其次,通过EMIF驱动模块,实现发送装置中的DSP的EMIF端口对发送装置中的FPGA中FIFO进行写操作,再次,接收装置中的DSP接收到中断信号后,执行中断处理例程,唤醒读进程;最后,通过EMIF驱动模块,实现接收装置中的DSP的EMIF端口对接收装置中的FPGA中FIFO进行读操作。用于实现EMIF端口与FPGA的接口之间的数据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02427590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003797.1
申请日:2012-0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利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均衡无线栅格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负载的方法,本法明涉及利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均衡无线栅格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负载的方法。为了解决因被选定路由上的节点需要大量的承担分组中继工作,导致能量不均衡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在所有备选路由中利用经纬度算法选择备选路由,然后按照最小均方误差方法确定各备选路由被选定的比率。然后源节点利用该比率来使用这些备选路由,从而可以达到最优的节点负载均衡。本发明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02111228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10047810.9
申请日:2011-0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7/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循环对称性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方法,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通过接收信号循环谱的是否有对称性来实现无线电感知频谱的方法计算量大,运算复杂,而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频谱感知的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样无线电信号,并采用SSCA算法获取所述无线电信号的循环谱;步骤二、在步骤一获取的循环谱上选择15对对称点;步骤三、计算步骤二所述15对对称点幅度差值的和;步骤四、判断步骤三获取的所述15对对称点幅度差值的和是否小于对称性判决门限,判断结果为是,判定为信道内有主用户信号;判断结果为否,判定为信道内无主用户信号。明显提高了低信噪比情况下频谱感知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6706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51818.3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双天线卫星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干扰抑制方法,涉及一种干扰抑制方法,为了解决现有适用于窄带的阵列天线抗强干扰系统将无法保证通信系统后续信号处理所需的信干噪比的问题。当卫星地面站受同波段信号强干扰时,卫星重复发送训练序列信号z(t),启动卫星地面站双天线系统,将定向天线接收信号r(t)和全向天线信号r'(t)依次进行下变频和模/数转换,再利用干扰消除模块对获得定向天线离散采样序列R(nTs)和全向天线离散采样序列R'(nTs)干扰消除,获得估计序列将所述与本地的导频序列z(nTs)对比计算均方误差MSE;若MSE满足通信要求,则将解调输出,结束;若否,则通过发送反馈信号,对干扰消除模块进行参数调整,重新进行干扰消除。它用于卫星通信系统地面站的抗近距离强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1316113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064900.7
申请日:2008-07-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带直扩信号相频域接收方法,它涉及一种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相频域接收方法,以解决现有扩频通信系统中采用频域处理技术处理抗干扰的方法存在的有用信息损失较多的问题。将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接收信号的相频谱;产生正负两路伪随机码;将两路伪随机码分别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两路参考相频谱;将接收信号的相频谱与步骤三得到的两路参考相频谱分别进行比较,得到两路相频扰动序列;根据两路相频扰动序列分别计算似然函数值;根据似然函数值,判断正伪随机序列对应的似然函数值是否大于负伪随机序列对应的似然函数值,为是则判定信号数据为1,否则为0。本发明用于扩频通信系统中相频域信号的接收,具有信息损失少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267224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4410.7
申请日:2008-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69
Abstract: 基于多域协同多址技术的脉冲超宽带通信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多域协同的脉冲超宽带系统多址的通信方法,以解决随着用户数增多,超宽带系统中不同用户信号碰撞的概率增大,导致系统误码率较高的问题。首先计算线性叠加系数并存储于发射端叠加系数存储器中;生成的切普波形经过平移加权叠加得到基本脉冲波形gn(t)对信息b(t)进行调制;基本脉冲波形根据跳时序列跳时得到发射信号sn(t);在接收端sn(t)分为两路,分别做pn阶和2-pn阶分数傅立叶换,分数傅立叶变换域滤波后分别做-pn阶和pn-2阶分数傅立叶反变换;两路信号相加得到时域重构;根据与发端相同形状的脉冲波形和跳时序列,模板信号产生器产生积分模板信号并与重构后的信号相关,根据相关结果及调制方式进行判决,信息输出器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566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64286.4
申请日:2008-04-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27/26
Abstract: 频域直扩-分数域跳频混合信号的产生和接收方法及装置,它解决了现有频域直接序列扩频与分数域跳频这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信号产生方法为:由信号源获得两路二进制数字信号;对第一路发送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获得直扩信号;对第二路发送信号进行跳频获得分数域跳频信号;将上述两路信号相加获得混和扩频发送信号。本发明的信号接收方法为:将接收信号进行解跳获得解跳信号;将接收信号先后进行p阶傅立叶变换、去峰值、离散2-2p阶分数傅立叶变换、去峰值、离散p-2阶分数傅立叶变换、解扩、解调获得到解扩信号;将上述解扩信号和解跳信号通过并/串转换获得到原始发送的用户信号。本发明将现有两种扩频技术结合到一起,增强了系统隐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406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64197.X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抗多址干扰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它涉及直接序列扩频无线通信领域,它是为了解决多址干扰高,新加入的用户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息的问题。在现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送器上增加了多址干扰计算模块(11),用于计算出初始相位值;并将计算后的初始相位值发送到第一初始相位发生器(12);第一初始相位发生器(12),用于产生初始相位,接受多址干扰计算模块(11)的计算出的初始相位参数并发送到第一载波发生器(13)。在现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接收器上增加了第二初始相位发生器(17),用于产生与发射装置中的第一初始相位发生器相同的初始相位参数,并发送到第二载波发生器(18)。本发明在原有直扩通信系统基础上提高系统容量,实现简单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01160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98951.4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 G01S7/41 , G01S1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3D‑CNN缺陷监测网络的探地雷达地下目标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对已获取的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杂波受到抑制的探地雷达回波图像;步骤2:对步骤1生成的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分类并打上标签;步骤3:将步骤2中有标签的雷达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步骤4:用步骤3中获得的训练集对3D‑CNN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权重模型;步骤5:将步骤3中获得的验证集代入到步骤4中训练好的权重模型中,对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分类。本发明解决现有方法难以检测识别地下空洞目标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