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四氟乙烯疏水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2676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63522.7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一种聚四氟乙烯疏水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疏水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一)前处理;(二)镀制工艺;(三)后处理。本发明对硅片进行了浓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浸泡,超声波清洗等前处理,使得硅片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特性,有利于镀膜过程形成的膜层更均匀,附着性更好;采用高温退火后处理,进一步强化了膜层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膜层结构致密度,增强了疏水基底的耐用性,界面结构清晰;采用旋涂的方法在硅片表面镀制疏水膜层,方法简单,环境友好,价格低廉,能够很好的满足所需要的疏水要求。

    一种形貌大小可控的微纳结构氧化亚铜颗粒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145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04941.9

    申请日:2014-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貌大小可控的微纳结构氧化亚铜颗粒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在去离子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再加入PVP,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搅拌、超声震荡,得到亮蓝色的溶液;(2)然后再依次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大于7,此时溶液的颜色变为淡蓝色;(3)将淡蓝色的溶液静置后加入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用超声波震荡,使溶液混合均匀;(4)将溶液放置在恒温水浴箱内加热,得氧化亚铜的悬浮液;(5)悬浮液用蒸馏水清洗后,用离心机离心,最后将颗粒干燥,得到微纳米氧化亚铜颗粒。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粒径可控、且形貌均一、分散性好的优点。

    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万向聚风落地式微风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25150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95950.4

    申请日:2014-0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2 Y02P70/523

    Abstract: 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万向聚风落地式微风发电机,它涉及基于文丘里效应的万向聚风落地式微风发电机,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在风力小、风速低的地区无法正常发电,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万向聚风落地式微风发电机,包括三个部分:风力收集单元、风力加速单元和附加单元。风力收集单元由沿流道呈渐缩状的内壁面、外壁面和它们之间的隔板组成;风力加速单元则由风力过渡管、文丘里管和扩压管组成;附加单元包括发电单元、外部支架、单向门挡风装置和风速测量装置。本发明可应用于微风发电领域。

    振磁耦合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259374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810064379.7

    申请日:2008-04-25

    Abstract: 振磁耦合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器,它涉及一种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器。针对磁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脱硫反应速度慢、时间短、效率低问题。环形上盖(2)与筒体(3)的上端面固接,环形上盖(2)的中心孔为烟气出口(12),上、下固定框板固装在简体(3)与风箱(8)之间,筒体(3)内装有磁性床料(5),布风板(6)固装在上、下固定框板之间,雾化喷头(1)吊装在筒体(3)内,筒体(3)上套装有制磁螺旋线圈(4),三~四个激振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5)和地面固接,底座(15)与下固定框板(7)固接,三~四个底座(15)均与激振电机(14)连接。本发明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时间长、效率高、反应器内壁不易结垢的优点。

    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15459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66052.5

    申请日:2010-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解决传统的集热器热量损失大、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它包括N个真空管、N个反射镜、第一保温连通管和第二保温连通管,N个真空管排为一排,每个真空管的一个开口端分别通过转动接口与第一保温连通管连通,每个真空管的另一个开口端分别通过转动接口与第二保温连通管连通,第一连通管与出水口连通,第二保温连通管与入水口连通,每个真空管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反射镜,每个真空管管内的工作介质中包括流体基质,所述的每个真空管管内的工作介质中还添加纳米颗粒,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本发明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一种智能精控湿颗粒弹性恢复系数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9293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56797.2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精控湿颗粒弹性恢复系数测量装置,包括:密封箱,与真空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密封箱内设有支撑架;颗粒碰撞装置,包括第一碰撞平面和第二碰撞平面,所述第一碰撞平面设于支撑架的底面,所述第二碰撞平面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碰撞平面;颗粒释放装置,包括第一真空释放装置、第一电磁释放装置、第二电磁释放装置、第二真空释放装置,所述第一真空释放装置和第一电磁释放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并朝向所述第一碰撞平面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释放装置和第二真空释放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在不同平面上拍摄颗粒的回弹过程的运动轨迹,能够更精准的测量湿颗粒弹性恢复系数。

    一种流化床内湿颗粒行为数值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11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37957.1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流化床内湿颗粒行为数值预测方法,属于流化床内湿颗粒行为预测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处理复杂湿颗粒体系时的局限性的问题。它包括步骤一:建立全解析非球形湿颗粒CFD‑DEM模型,对颗粒形状、尺寸以及液体属性进行建模;步骤二:在颗粒尺度上,基于全解析模型设置不同的工况进行模拟,探究液桥力的形成、演化及其对颗粒运动的影响,通过直接数值模拟,获得湿颗粒间液桥的动力学特征和相互作用数据;步骤三:从液桥动力学数据中提取并建立适用于描述高液体含量、大接触角以及非球形颗粒的液桥力模型;步骤四:将所得的非球形液桥力模型代入未解析的CFD‑DEM框架中,用于预测湿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流化行为。它主要用于湿颗粒预测。

    一种带有花瓣形肋片的叶脉状复合仿生微通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95608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62051.0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花瓣形肋片的叶脉状复合仿生微通道散热器,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解决了微通道散热器散热区域温度均匀性差、额外泵工消耗的问题。本发明一级叶脉流道设置于微通道热沉中心,微通道热沉底部设置有热板;微通道热沉包括两个热沉一和两个热沉二,热沉二和热沉一镜像对称;热沉一内设置有若干二级叶脉流道、若干三级叶脉流道和若干肋片阵列,若干二级叶脉流道倾斜设置,并和一级叶脉流道连通;若干三级叶脉流道等间距设置于二级叶脉流道之间;肋片阵列设置于二级叶脉流道内部末端;肋片阵列包括两个肋片,肋片为弧形板。本发明具有散热效率高、温度均匀性好、流动阻力低和压降小的特点,以此保证高功率微小器件的高效稳定运行。

    一种自调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7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33644.0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调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测试方法,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组热管理方式在无风或高温环境下,空气对流效果不佳,导致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从而增加了电池组过热的风险并且冬季电池温度过低,会对电池寿命产生损害,而且电池启动时间长,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它包括外壳、复合材料相变块体、电热丝、温敏选择性透过膜以及电路系统,温敏选择性透过膜包裹在外壳的外层,外壳内设有均布若干个复合材料相变块体,复合材料相变块体中心安装有电池,电池的外侧设有铜箔层,电热丝缠绕在复合材料相变块体的外侧,电路系统安装在外壳的外侧,电热丝的两端皆与电源连接。它主要用于电池热管理。

    一种多级复合式流化床干燥装置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83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11245.6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化工领域的一种多级复合式流化床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包含一级干燥器、次级干燥器两部分。热风通过一级送风装置由底部布风板进入床层实现物料的初级干燥,为了避免物料结块,中心体上布置压力传感器和气体进口,压力发生较大波动时气体将以脉动气流形式进入床层促进流化。次级干燥器对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物料进行再次干燥,通过中心体滑落到床层底部,底部是叶片式布风板,热风气体进入旋流器后对物料进行再次干燥,尾部设有温湿传感器,通过监测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实现床层气体流量的控制。利用本发明设计的干燥装置,实现物料内部水和外部水的分别控制,同时通过压力、温度湿度的监测,实现干燥效果的强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