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02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12206.0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7/309 , H04B17/391 , H04B17/20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OAMP的数据模型双驱动MIMO检测算法,所述检测算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OAMP算法迭代展开为T个级联层;S2:将展开后的迭代OAMP算法中的非线性估计器用因果扩张卷积模块替代,用于捕捉前后序列关系,对迭代层的局部信号序列进行精细理解;S3:在T个级联层后面加入因果扩张卷积变换器,该变化器由CDC、多头注意力子模块和前馈网络子模块组成,用于增强模型对信号序列全局上下文的理解。本发明基于OAMP的用于MIMO检测的数据模型双驱动深度学习网络,该网络的性能优于现有检测算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在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801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570188.8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双极化天线的全双工自组网快速分簇方法,涉及无线自组网领域,是为了解决目前尚没有针对双极化全双工自组网的分簇方法的问题。具体过程为:在全网节点时钟同步的条件下设定节点只在属于自己的时段发起通信,其他时段保持静默;设定节点在全双工模式下能够同时解调收到的n个节点的信息,且不同极化方式之间的节点无法互相通信,采用每次同时轮询2n个节点的方式,其中n个节点的发射天线极化方式相同、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相同且与发射天线极化方式相反,而另外n个节点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与前面n个节点的极化方式相反;采用两轮节点轮询的方法,将第一轮轮询剩下的孤立节点尽可能的加入已有簇。
-
公开(公告)号:CN113920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068613.5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G06V10/25 , G06V10/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弱监督类别无关的图像相似性检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系统处于离线阶段,输入端传输数据库图像,对数据库图像进行预处理ROI提取模块,将图像的兴趣区域ROI与背景信息分离提取,并通过K‑means和Canopy结合的方式对离线数据库中的ROI对象进行聚类存储;当系统处于在线阶段,输入端传输查询图像,对查询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用ROI提取模块将图像的兴趣区域ROI与背景信息分离提取;通过相似度比较模块,将在线阶段提取的数据与离线阶段聚类存储的数据库图像的ROI进行相似性比较,找到最相似的图像;本发明降低相似度比较过程中的运算量且不需要支持集来进行训练,性能上限高,鲁棒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9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26069.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非地面网络海量物联网接入方法,S1:算法初始化阶段,进行算法运行前准备;S2:后验消息更新过程,根据接收信号,实现等效信道的估计方法,方法中利用接收端噪声的概率分布函数来进行去噪,得到估计的等效信道;利用近似消息传递算法框架,以实现联合的设备活跃性检测和信道估计,考虑了非地面平台由于传播时延和多普勒频率偏移的影响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具有信道估计精度高,活跃用户检测准确,适用大多普勒频偏,实时可编程等诸多优势,在未来非地面网络中具备光明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2672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67520.4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竞争的同时同频全双工随机接入方法。当本节点具有通信需求时,生成本节点的优先级;本节点对左旋信道进行监听,若左旋信道空闲,且此时本节点的优先级最高,则本节点利用左旋信道进行通信;若左旋信道被占用或即使左旋信道空闲但本节点的优先级不是最高,则本节点对右旋信道进行监听,若右旋信道空闲,且此时本节点的优先级最高,则本节点利用右旋信道进行通信;若右旋信道被占用或即使右旋信道空闲但本节点的优先级不是最高,则本节点延迟若干时隙后重新进行左旋信道的竞争,重新对左旋信道进行监听。在解决干扰问题的前提下,实现数据高效准确的传输,从而大幅度提高网络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7725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910251034.0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6/583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图像检索方法针对大型数据库检索速度较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语义和内容的快速图像检索方法及装置,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构建语义分割网络;将离线数据库中所有图像输入语义分割网络,得到每幅图像的一种或多种语义标签;将语义标签全部相同的图像归为一类,得到多个语义数据库,将每个语义数据库对应的语义标签转换为唯一数字标签,并采用数字标签对相应的语义数据库进行标记;将待检索图像输入语义分割网络,得到待检索图像的语义标签,并转换为数字标签;确定与待检索图像具有相同数字标签的语义数据库,并基于内容检索的方式,在确定的语义数据库中检索与待检索图像相匹配的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50229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87731.2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海量节点的大规模自组网分簇组网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簇组网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自组网在组网时无法借助数据中心进行有效组网的问题。过程为:一:节点在部署后,首先进行第一轮分簇组网,组网时每个节点最多可以成功解调同时收到的N1个节点发来的信息;所述一个节点对应一个飞行器;二:节点在进行第一轮分簇组网后,进行第二轮分簇组网,以对第一轮分簇组网时未被分簇的节点进行分簇,组网时每个节点最多可以成功解调同时收到的N2个节点发来的信息;三:节点完成两轮的分簇组网后,每个簇的簇首将本簇的节点信息通知给全网的其他节点,完成海量节点的大规模自组网的分簇组网。本发明属于飞行器自组网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98017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70188.8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双极化天线的全双工自组网快速分簇方法,涉及无线自组网领域,是为了解决目前尚没有针对双极化全双工自组网的分簇方法的问题。具体过程为:在全网节点时钟同步的条件下设定节点只在属于自己的时段发起通信,其他时段保持静默;设定节点在全双工模式下能够同时解调收到的n个节点的信息,且不同极化方式之间的节点无法互相通信,采用每次同时轮询2n个节点的方式,其中n个节点的发射天线极化方式相同、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相同且与发射天线极化方式相反,而另外n个节点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与前面n个节点的极化方式相反;采用两轮节点轮询的方法,将第一轮轮询剩下的孤立节点尽可能的加入已有簇。
-
公开(公告)号:CN11266783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638949.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6/53 , G06F16/583 , G06T7/13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未知室内环境下基于视觉的互定位方法。用户1与用户2分别对面前的室内环境进行拍摄;用户1将图像构成自己的数据库,用户2将图像共享给用户1;数据库利用R‑FCN识别出用户1图像数据库中每幅图像含有的语义信息,并将语义信息转换为对应的语义序列,构成语义数据库;用户1接收用户2的图像中将该图片通过R‑FCN转换为语义序列,将该语义序列与语义数据库进行匹配,若未检索到相同则继续沿着当前的方向行走,若检索到相同的语义序列则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语义目标建立位置联系;此时以该目标为中心建立坐标系,实现了在未知环境下用户间的交互式定位。本发明解决如何在未知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完成用户间的相互定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0544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64484.X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电网按优先度分配子载波的传感器资源分配方法,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的资源分配方法还存在由于复杂度高而导致的能量消耗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按优先级为用户排序,并为每个需要卸载的用户预分配一个子信道;将预分配后剩余的子信道分配给每个用户,并确定每个用户的子信道数以及需要卸载的数据长度;将每个用户的子信道数以及需要卸载的数据长度取近似值获得每个用户的最终子信道数和最终需要卸载的数据长度;利用每个用户的最终子信道数和最终需要卸载的数据长度获得各子信道分配卸载的数据最优长度。本发明用于传感器资源分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