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05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68876.X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6 , H01M10/6562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H01M50/249 , H01M50/244 , H01M50/242 , H01M50/35 , H01M50/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抗冲击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包外壳,电池包外壳下端与进风管出口螺纹连接,进风管进口与空调冷气管连通;电池包外壳周向连通有多个出风管,多个出风管的出口通过聚合管与出风管道口连通,电池包外壳内设有排架,排架上分布有多个用来约束圆柱电芯的固定孔,电池包外壳下端通过底部螺栓与汽车底盘紧固连接,电池包外壳上端通过紧固螺栓与防爆阀组件连接,NiTi吸能缓冲晶胞梁设置在排架上且为多孔晶格结构,圆柱电芯设置在固定孔内,导热硅脂填充于NiTi吸能缓冲晶胞梁和圆柱电芯之间,防爆阀组件用于在电池包热失控情况出现时,通过迂回路径平稳的排出高温高压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68876.X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6 , H01M10/6562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H01M50/249 , H01M50/244 , H01M50/242 , H01M50/35 , H01M50/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抗冲击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包外壳,电池包外壳下端与进风管出口螺纹连接,进风管进口与空调冷气管连通;电池包外壳周向连通有多个出风管,多个出风管的出口通过聚合管与出风管道口连通,电池包外壳内设有排架,排架上分布有多个用来约束圆柱电芯的固定孔,电池包外壳下端通过底部螺栓与汽车底盘紧固连接,电池包外壳上端通过紧固螺栓与防爆阀组件连接,NiTi吸能缓冲晶胞梁设置在排架上且为多孔晶格结构,圆柱电芯设置在固定孔内,导热硅脂填充于NiTi吸能缓冲晶胞梁和圆柱电芯之间,防爆阀组件用于在电池包热失控情况出现时,通过迂回路径平稳的排出高温高压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076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88089.X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7/00 , C04B35/622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成型的仿生抗冲击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结构中,外侧迎撞层由面状基底以及均匀分布在基底外表面上的伞状单元结构组成,伞状单元结构由若干仿雀尾螳螂虾尾部扇形扩散棱柱结构的径向棱条构成;中间抗撞击坯层由若干均匀分布,轴向垂直于外侧迎撞层与内侧缓冲层,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仿生柱体构成;所述仿生柱体是由多根单元纤维柱绕中心轴旋转排布组成的仿雀尾螳螂前鳌微观结构;内侧缓冲层内部设有若干呈规则分布的球形空腔,且越靠近抗撞击中间坯层一侧的球形空腔的直径越小。所述结构通过3D打印的方式一体成型。本发明所述结构在轻量化程度较高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7620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683151.1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用于采集NiTi相变温度实验数据的装置,包括设备安装板,还包括显示仪表、异常感应组件、补偿导线、短路检测组件,所述设备安装板正面固定连接有显示仪表,所述显示仪表内部固定连接有异常感应组件,用于检测测温数据变化显示是否正常,所述显示仪表底部固定连接有补偿导线,所述补偿导线外侧固定连接有短路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补偿导线的是否处于绝缘状态。该用于采集NiTi相变温度实验数据的装置及采集方法,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在补偿导线表面移动过程中经过短路部分,使得第二电磁铁通电具有磁性,将磁铁移动块进行固定,使得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固定在补偿导线的短路位置处,方便工作人员排除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8914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600782.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4G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记忆合金行星探测着陆器,包括着陆器主体和缓冲结构。着陆器主体用于容纳有效载荷,缓冲结构周向等间隔地连接在着陆器主体的侧壁。缓冲结构包括:机械腿组件,主减震器以及足垫;机械腿组件包括着陆支腿,着陆支腿为负泊松比结构的记忆合金。主减震器的一端与着陆器主体连接,另一端与着陆支腿上端的球形铰链相铰接,形成主减震器相对机械腿组件的转动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负泊松比结构的记忆合金着陆支撑腿和主减震器相对机械腿组件的转动副,使得行星探测着陆器具备较强的着陆缓冲性能、姿态控制能力以及形状可恢复性,且在缓冲性能和姿态调控能力增强后,着陆器还可以携带较重的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74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73369.3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改善激光选取融化NiTi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行星式混粉机将20‑100nm粒径的CeO2粉末和15‑53μm粒径的NiTi合金粉末混合,行星式混粉机混粉转速选用500r/min,混粉时间为3h;通过激光选区熔化设备制备混粉完成后含有CeO2粉末的的NiTi合金,其中激光选区熔化设备的激光功率P选取125W,扫描速度V选取600mm/s,层间距H选取80μm,层厚T选取30μm;将制备的含有CeO2的NiTi合金样本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使用400目、600目、800目以及1200目砂纸依次打磨至含有CeO2的NiTi合金样本表面的氧化层去除;通过行星式混粉机将稀土CeO2纳米粉末与NiTi合金粉末混合,通过打印的方式直接打印成型样本,通过测试,含有CeO2的NiTi合金样本的拉伸性能、耐磨性能以及腐蚀性能均全方面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036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83174.2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3D打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控制参数改善激光选区熔覆NiTi性能的方法,应用SLM加工工艺,将材料直接成型,避免难机械加工的NiTi合金再次进行二次机械加工,按照正交表得到参数设计方案,通过BLT‑S210型激光器按照方案逐步设定参数,通过激光器按照设定参数打印长方体块。该控制参数改善激光选区熔覆NiTi性能的方法,由于采用SLM的制备工艺,可以直接成型NiTi合金,省去了二次加工的困扰,参数的选取范围较单因素改变范围更广,因素考虑更为全面,可以通过参数的设计找出参数与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的关系,从而实现参数控制相变,打印成型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以及循环性能,其中最优试样的循环拉伸断裂应变可到达10%。
-
公开(公告)号:CN1132902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623457.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自恢复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采用记忆合金NiTi仿生结构作为复合材料基体,NiTi形状记忆合金本身具有高弹性以及形状记忆效应,可以增强复合夹层材料的抗冲击吸能效应,集成仿生结构优异功能特性,并可根据需求更换仿生基体模型形貌特征,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使用,使结构在受到冲击能量过大并发生塑性形变后时,结构能够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恢复结构原始形貌,有利于结构后续的回收利用;将泡沫铝和玄武岩纤维混合制成碳纤维夹层‑NiTi仿生结构‑玄武岩泡沫铝复合材料夹层板,减轻了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90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72599.9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钛合金超疏水表面设计及制备方法,属于超疏水材料领域。本发明响应面法测试TC4合金超疏水微结构的交互作用,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和进行微结构参数优化,得到了最有利于提高超疏水性能的微结构,为增材制造直接成型表面微结构的生产提供了更为优异的微结构参数。并且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所构筑的微结构,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具备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磨性,同时,不用担心因超疏水涂层结合力差而导致的超疏水性能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85573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48408.6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刚柔耦合骨盆假体,涉及医用假体领域,为一体化的刚柔耦合设计,包括骶髂微孔部、骶髂低密度刚性缓冲区、髋臼低密度刚性缓冲区、耻骨联合低密度刚性缓冲区、髂骨柔性缓冲区、骶髂高密度刚性缓冲区、髋臼高密度刚性缓冲区、耻骨高密度刚性缓冲区、髋臼、耻骨柔性缓冲区和耻骨联合微孔部;所述的刚柔耦合骨盆假体由3D打印出骶髂低密度刚性缓冲区、髋臼低密度刚性缓冲区、耻骨联合低密度刚性缓冲区、骶髂高密度刚性缓冲区、髋臼高密度刚性缓冲区和耻骨高密度刚性缓冲区的金属支架,然后在支架中填充异质材料;本发明能有效再现骨盆生理的支撑与缓冲能力,可满足骨盆结构在复杂工况下的力学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