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控可逆吸附偶氮染料的TiO2干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97640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09318.3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可逆吸附偶氮染料的TiO2干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吸附材料领域。本发明以钛酸四丁酯、乙酰丙酮、乙醇、硝酸及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节不同原料的配比以及凝胶的形成条件制备光控可逆吸附偶氮染料的TiO2干凝胶。本发明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原料易得,制备过程环境友好。本发明制备的干凝胶经实验验证,可实现循环吸附-脱附,在传感器的应用中,可利用其“光敏特性”实现信号转换,在水处理领域可实现对印染废水的脱色以及染料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一种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检测碳纳米管光化学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7570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04801.2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检测碳纳米管光化学活性的方法,属于碳纳米管光化学活性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碳纳米管水溶液,碳纳米管水溶液经过超声波处理,静置后取碳纳米管水溶液的上层清液为检测对象;b.利用激光闪光光解仪对碳纳米管水溶液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化学性质进行解析;c.利用脉冲辐解装置对步骤b中激光闪光光解仪得到的碳纳米管瞬态吸收谱进行特征峰的验证分析。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针对碳纳米管这种特殊的碳基纳米材料可以简便、可靠的检测出其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活性粒子,对外界环境的干扰不敏感,前期也不需要对碳纳米管样品进行过多的修饰和处理。

    氧化吸附一体化饮用水除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369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95367.7

    申请日:201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氧化吸附一体化饮用水除砷装置及方法,属于饮用水深度除砷领域。其包括进水控制系统、反应器、超滤膜过滤系统,还包括曝气氧化系统、排泥系统和出水控制系统,所述的超滤膜过滤系统在反应器的中下部,并且与出水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排泥系统包括排泥阀和排泥管;所述的曝气氧化系统包括曝气管、进气阀和空气泵;所述的出水控制系统由出水阀门、抽吸泵和出水管依次连接组成,出水控制系统与超滤膜过滤系统相连接。本发明氧化吸附一体化饮用水除砷装置及方法,是将氧化、吸附和膜分离有机地结合,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具有便于工程应用、固定投资抵、运行成本低廉、能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深度除砷的优点。

    仿生类囊体核壳型光酶耦合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04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82482.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类囊体核壳型光酶耦合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光酶耦合复合材料以双缺陷型氮化碳为壳层自组装生长在ZIF‑8空腔表面,辣根过氧化物酶限域在ZIF‑8空腔内,制备方法是基于“隔室化”策略通过原位仿生矿化的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ZIF‑8的前驱体金属配体修饰到双缺陷氮化碳上,接着经过原位仿生矿化将HRP限域在ZIF‑8的腔内,双缺陷氮化碳自组装生长在ZIF‑8的腔表面。本发明仿生类囊体核壳型光酶耦合复合材料兼具光催化性和酶催化性,同时提高了光酶的耦合催化效率,可用于在光照射下原位产生H2O2及其与HRP作用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一种制备水溶性纳米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187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428664.8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水溶性纳米金的方法:将含有氯金酸根离子的溶液与小分子双酮混合,获得混合溶液,静置,即获得水溶性纳米金溶液;上述含有氯金酸根离子的溶液包括氯金酸钠溶液、氯金酸钾溶液或氯金酸四水合物溶液等,上述小分子双酮包括2,3‑丁二酮、2,3‑戊二酮、2,4‑戊二酮、2,5‑己二酮等;该方法为均相反应,不需要外加表面活性剂等,操作简便,能耗低,且获得的纳米金粒径范围为15~45nm,呈分散较好的纳米球状和三角形颗粒,具有可调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超高稳定性,在等离激元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和电极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光化学制备纳米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957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687858.2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化学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亚硒酸盐溶液与小分子双酮混匀后在紫外(UV)光源下辐照,制得纳米硒胶体混合液;其中亚硒酸盐和双酮的摩尔浓度比为1:5~15;(2)将胶体混合液离心,去掉上清液,再用超纯水清洗并离心,重复操作三次后,得到胶态纳米硒;经冷冻干燥后制得纳米硒成品;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纳米硒粒径范围为30~120nm,呈分散较好的纳米球状颗粒,具有较强的光电流信号,在光电领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中,UV/双酮法为均相反应,不需要外加表面活性剂等,操作简便;相比于UV/亚硫酸盐(SO32-)法,效率更高、pH适用范围更广(3.0~8.0);相比于UV/TiO2等非均相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相分离。

    一种非金属催化的有机类芬顿反应试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25569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34055.0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金属催化的有机类芬顿反应试剂及其应用,该试剂由过氧化物溶液和活化剂组成,在缺氧环境下,可利用紫外光辐照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与过氧化物的混合溶液,从而促进过氧化物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本发明建立的UV/苯甲酸类衍生物/缺氧体系,分解过氧化氢的速率是UV/H2O2法的数十倍,羟基自由基产率是其500倍以上,且相比于常规的芬顿体系,适用溶液pH范围宽,不需要含有过渡金属离子,不产生污泥等二次污染问题,同时,本方法对于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硫酸盐等过氧化物均具有显著的促进分解效果,大大拓展了类芬顿反应的范畴;在有机污染物降解、酚类物质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TiO<sub>2</sub>基混凝剂及其应用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4454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01771.9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iO2基混凝剂及其应用,该TiO2基混凝剂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乙酰丙酮与乙醇混合均匀后,滴入四氯化钛,为A液;将去离子水与乙醇混合成B液;将B液滴入A液中,搅拌至溶胶,然后老化至恒重,即获得TiO2基混凝剂;该TiO2基混凝剂可应用于废水以及藻类爆发水体的处理,沉淀污染物,混凝效果好、稳定性高,且克服了目前无机钛盐强酸性导致混凝出水pH值过低的缺点,有利于后续出水的处理。

    一种利用小分子双酮-紫外光还原处理六价铬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31587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90531.3

    申请日:2016-02-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32 C02F1/70 C02F2101/22 C02F230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分子双酮?紫外光还原处理六价铬的方法,即向含有六价铬的水中投加终浓度为0.1?1 mM的小分子双酮,调整溶液pH为3?6,然后置于紫外光源下辐照,即可将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本发明建立的UV/小分子双酮体系,可迅速地将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毒性低、更易通过物理法去除的三价铬;其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去除六价铬的速率是UV/TiO2法的数十倍;该方法为均相反应,操作简便,且相比于UV/TiO2等方法,适用溶液pH范围更宽,受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可广泛应用于含六价铬工业废水的处理。

    一种强化臭氧酸性氧化除污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6780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444442.0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臭氧酸性氧化除污染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往含污染物的酸性水体中同时投加臭氧和强化剂,然后通过水力或机械搅拌均匀反应,其中臭氧投加量为0.5~30mg/L,强化剂与臭氧的摩尔当量比为1:5~1000,水力停留时间为1~20分钟;所述强化剂为苯甲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多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萘甲酸、蒽甲酸、菲甲酸、联苯甲酸、联苯二甲酸、苯酚、苯胺和苯甲醚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本发明能显著提高除污染效率,臭氧利用效率高、能拓宽臭氧工艺应用的pH至强酸性体条件,并能有效降低酸性水体的处理成本,适用于多种物质的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