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78260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810706922.2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制备中空微针阵列的方法,制备中空微针阵列的方法具体是利用具有孔洞的微针阵列阴模板制备聚合物微针阵列阳模板,然后在该聚合物微针阵列阳模板的表面镀上金属种子层;接着,在表面附着有金属种子层的微针阵列阳模板上电镀金属结构层,形成微针阵列针壁;然后使用有机溶剂去除聚合物微针阵列阳模板,得到金属微针阵列,打磨抛光或激光切割该微针阵列的顶部,即可得到中空的金属微针阵列。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的设置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中空微针阵列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结构可控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3918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96188.0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饰透明质酸酶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制备与应用,属于纳米生物医药领域。该纳米颗粒含有介孔二氧化硅和透明质酸酶;介孔二氧化硅表面连接阳离子聚合物,或者表面连接了带正电荷的官能团;透明质酸酶与所述阳离子聚合物或所述带正电荷的官能团吸附。优选地,介孔二氧化硅内部为中空结构。制备方法为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阳离子聚合物混合,进行孵育,再与透明质酸酶混合,或者将表面通过共价作用连接了带正电荷的官能团的介孔二氧化硅与透明质酸酶混合,进行孵育。本发明的纳米粒子可通过降解实体瘤微环境的透明质酸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实现肿瘤化疗和免疫联合治疗,其对小鼠抑瘤率可达94%。
-
公开(公告)号:CN10890442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05910.5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8/98 , A61K8/9789 , A61K8/9706 , A61K8/65 , A61K8/02 , A61M37/00 , A61Q19/08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抗衰除皱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护肤品领域,该微针贴片包括主体支撑成分和功效成分,主体支撑成分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材料制成,功效成分按重量百分含量由以下组分组成:人参提取物10%~30%、积雪草提取物15%~25%、海藻提取物3%~5%、甘草提取物5%~10%、白蒺藜提取物2%~5%、绿茶提取物5%~10%、胶原蛋白10%~15%、阿胶5%~10%、辅助添加剂10%~25%。本公开的微针贴片可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屏障,使功效成分直达真皮,快速调节细胞新陈代谢、补充所需营养物质和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的纹理状态,达到抵抗衰老、祛除皱纹的功效,且原料天然、毒副作用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85296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05019.1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8/9794 , A61K8/9789 , A61K8/68 , A61K8/42 , A61K8/02 , A61M37/00 , A61Q19/00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护肤品领域,该微针贴片包括主体支撑成分和功效成分,主体支撑成分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材料制成,功效成分按重量百分含量由以下组分组成:荷荷巴提取物10%~30%、薰衣草提取物3%~5%、芦荟提取物15%~25%、奇异果提取物5%~10%、白芷提取物2%~5%、绿豆提取物5%~10%、尿素10%~15%、神经酰胺5%~10%、辅助添加剂10%~25%。本公开的微针贴片可有效刺穿皮肤,在皮肤表面形成孔道,随着主体支撑成分的可降解材料迅速在皮肤内溶解,功效成分可能迅速被真皮层吸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从根本上改善皮肤缺水状态,且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65317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803700.2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8/98 , A61K8/9794 , A61K8/9789 , A61K8/67 , A61K8/02 , A61Q19/00 , A61Q19/02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美白祛斑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护肤品领域,该微针贴片包括主体支撑成分和功效成分,主体支撑成分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功效成分按重量百分含量由以下组分组成:熊果叶提取物10%~30%、珍珠粉15%~25%、甘草提取物3%~5%、当归提取物2%~5%、白芨提取物5%~10%、薏苡仁提取物5%~10%、柠檬提取物10%~15%、烟酰胺5%~10%、辅助添加剂10%~25%。本公开的微针贴片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屏障,随着可降解材料迅速在皮肤内溶解,功效成分可能迅速被真皮层吸收,促进血液循环、营养肌肤,有效抑制皮肤黑色素生成和累积,加快黑色素的分解和代谢,起到美白皮肤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3412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503456.8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内部为中空结构,外部壳层为聚电解质与二氧化硅的杂化结构;所述壳层分布有介孔。该制备方法是首先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然后除去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的表面活性剂;最后用聚电解质对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刻蚀,从而得到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该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应用于药物载体和免疫佐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245482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15096.4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程序性释放药物的聚合物复合微针及其制备,该聚合物复合微针包括能够溶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针体,位于该针体上的包埋有第一药物的生物可降解的难溶性聚合物针尖,以及位于该聚合物复合微针表层的、且包含有第二药物的药物涂层;其中,第一药物对应需要缓慢释放的药物,第二药物对应需要快速释放的药物。本发明通过对该聚合物复合微针的组成、结构,以及相应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各个步骤的条件及参数(包括聚合物的类型、药物的类型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微针无法程序性释放药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37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47744.9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31/7084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制备治疗瘢痕疙瘩药物中的应用,通过研究瘢痕疙瘩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瘢痕疙瘩患者力学相关成纤维细胞存在代谢重编程改变。瘢痕疙瘩主要致病的成纤维细胞群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代谢重编程,尤其是细胞内糖酵解水平增强,和乳酸的堆积。本发明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寻找并验证了能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糖酵解及线粒体代谢的药物——NAD+,NAD+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乳酸堆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胶原蛋白合成,抑制瘢痕疙瘩的发展。本发明首次将NAD+这种安全性良好的常见药物应用于瘢痕疙瘩,该方案毒副作用小,同时对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也有积极作用,为药物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792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7595.X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D36抑制剂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含有CD36抑制剂的软膏能显著降低银屑病相关炎症因子CXCL5/CXCL8、CCL20的表达水平,并降低CCR6+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局部浸润。CD36抑制剂软膏可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银屑病相关炎性趋化因子的分泌,进而有效缓解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肤炎症,可用于制备治疗银屑病的局部外用药物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593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8532.1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7/34 , A61K47/22 , A61K31/4439 , A61P29/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folate‑PAMAM‑BLZ945药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方面涉及FA‑PAMAM‑BLZ945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所得的FA‑PAMAM‑BLZ945;另一方面涉及FA‑PAMAM‑BLZ945或BLZ945在制备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关联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公开中利用PAMAM聚酰胺胺树枝状化合物和叶酸,构建了负载BLZ945的主动靶向递药系统(folate‑PAMAM‑BLZ945),特异性靶向FOLR2+的组织巨噬细胞,并使剩余巨噬细胞重新编程,向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的巨噬细胞极化,重塑免疫微环境,阻止疾病进展,为以组织驻留巨噬细胞为靶点的纳米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尤其显著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肾脏等脏器的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