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300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247213.4
申请日:2021-03-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F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球内置的人造眼装置,包括图像生成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外部控制模块和内置眼球组件,其中内置眼球组件包括植入于眼部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微型LED曲面屏、微型聚焦透镜和中空眼球主体,中空眼球主体中心位置设有中空通道以便穿过眼部晶状体的光线到达视网膜,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间隔设置在该中空眼球主体的中空通道内,微型LED曲面屏靠近眼部晶状体一侧设置,微型聚焦透镜靠近视网膜一侧设置,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分别能够进行可控的转动、折叠及展开;根据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各自相对于中空通道的位置变化。本发明将外界视觉信息采集、处理后投射到视网膜选定区域,使视觉障碍者获得丰富的彩色视觉。
-
公开(公告)号:CN113413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98205.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包括颅骨替代支撑组件和集成于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的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本发明重视并有效利用了颅骨这一重要结构,将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集成在了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小脑组织创伤,相比于脑内植入来说颅骨上允许安装更大面积的电路系统,减小了芯片的小型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该平台能够辅助实现脑部与外界的光声电等多种信息的智能交互和物质输运。此外该平台也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中心与人工视觉系统、可穿戴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
公开(公告)号:CN110051343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0276445.5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B5/04 , A61B5/0478 , A61B5/01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不锈钢为基材的多功能三维生物微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微探针包括针头、针杆和针柄,针头通过针杆连接到针柄上形成三维微探针。其中,针头、针杆和针柄均以不锈钢为基材,其中一侧依次涂覆一有机聚合物绝缘层、一氧化物绝缘层‑有机聚合物复合保护层,另一侧涂覆有一有机聚合物保护层;针头测量区设置有薄膜热电偶结点及电学探测电极;针柄上设置有外接引出焊盘;微探针还包括引出线,其一端与针头测量区上的一个薄膜热电偶结点或者一个电学探测电极连接,另一端与针柄上一个外接引出焊盘连接。该生物微探针除了具有潜在的电学和温度信号同时监测和调控的功能外还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弹性以及较好的生物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31957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09492.9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栅压调制功能的超薄封装微流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系统,由上至下依次为保护层、顶栅压电极层、膜封装层、微米通道层、测试电极层、绝缘层、底栅压电极层、基底和固定插管基座,且所述膜封装层、微米通道层和绝缘层形成微米通道腔,所述测试电极层位于所述微米通道腔的内底部,所述固定插管基座与注入管配伍,且所述注入管与所述微米通道腔相通。该系统以简易超薄封装技术为基础,带有高频测试和栅压调制功能。该系统功能新型、结构紧凑且测试精度高,在微流体物理、精细化学、生物等研究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183115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710179523.7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纵带电纳米微粒的静电镊,它能够实现对带电纳米微粒的捕捉、搬运和组装等操纵,属于纳米技术领域。本发明静电镊包含带电圆环一和带电圆环二,两带电圆环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法线互相重合;两带电圆环所带电荷分布均匀,电性相反,带电圆环二固定不动,带电圆环一可以沿其法线方向作微小移动;两圆环的共同法线上存在三维势阱;被操纵的带电纳米微粒所带电荷的电性和带电圆环一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操纵微粒不受距离限制,不损伤或者污染样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980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236678.9
申请日:2009-10-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钨探针针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钨丝用腐蚀液去除所述钨丝表面的氧化层后,垂直插入所述腐蚀液中,将所述腐蚀液加电压,对所述钨丝进行腐蚀;2)将所述步骤1)腐蚀完毕的钨丝用去离子水冲洗并超声后,用酒精进行洗涤,干燥;3)将所述步骤2)处理完毕的钨丝表面涂敷绝缘漆,干燥静置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钨探针针尖。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钨探针针尖,其尖端的曲率半径最小可达20纳米左右,能够在小电压(1毫伏量级)下形成尖端导电。该方法制备成本低,在纳通道、纳流体学和亚细胞电学测量等研究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183115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79523.7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纵带电纳米微粒的静电镊,它能够实现对带电纳米微粒的捕捉、搬运和组装等操纵,属于纳米技术领域。本发明静电镊包含带电圆环一和带电圆环二,两带电圆环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法线互相重合;两带电圆环所带电荷分布均匀,电性相反,带电圆环二固定不动,带电圆环一可以沿其法线方向作微小移动;两圆环的共同法线上存在三维势阱;被操纵的带电纳米微粒所带电荷的电性和带电圆环一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操纵微粒不受距离限制,不损伤或者污染样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8630811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303838.0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型二维码,包括两层及两层以上的二维码,二维码相互叠加形成一个复合二维码图案,且每层二维码上的图案构成经扫描设备能够单独逆向解码出每层二维码的数据信息,从而达成数据信息的幂次方增加以及一定的加密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复合型二维码,能够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解码后可以获得普通二维码的幂次方级数据信息;并且不同的多层复合二维码的方式,通过不同的电磁波来进行扫描解码,这使得二维码具备较强的加密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5839093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602997.X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包括颅骨替代支撑组件和集成于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的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本实用新型重视并有效利用了颅骨这一重要结构,将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集成在了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小脑组织创伤,相比于脑内植入来说颅骨上允许安装更大面积的电路系统,减小了芯片的小型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该平台能够辅助实现脑部与外界的光声电等多种信息的智能交互和物质输运。此外该平台也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中心与人工视觉系统、可穿戴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
公开(公告)号:CN219814417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0552037.X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F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入眼球内部的眼内投影器件,包括前端固定圈、支撑支架、跨眼球接口和皮下电缆,其中前端固定圈围绕晶状体,支撑支架由垂直支架与水平支架组合而成,垂直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可进行拆卸,水平支架为半柔性结构上置显示屏和控制芯片,显示屏置于前端固定圈的水平对称方向,控制芯片置于靠近皮肤一侧,跨眼球接口与水平支架相接,外接皮下电缆,整体器件通过固定点与眼球内部耦合。本发明采用扁平柔和结构,具有可拆卸的特点,采用特殊生物兼容材料进行包裹,通过内置芯片,外接电缆延长器件使用寿命,植入方式上损伤小,在生物兼容上长期有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