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34131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798205.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包括颅骨替代支撑组件和集成于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的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本发明重视并有效利用了颅骨这一重要结构,将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集成在了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小脑组织创伤,相比于脑内植入来说颅骨上允许安装更大面积的电路系统,减小了芯片的小型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该平台能够辅助实现脑部与外界的光声电等多种信息的智能交互和物质输运。此外该平台也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中心与人工视觉系统、可穿戴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一种眼球内置的人造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3002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247213.4

    申请日:2021-03-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球内置的人造眼装置,包括图像生成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外部控制模块和内置眼球组件,其中内置眼球组件包括植入于眼部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微型LED曲面屏、微型聚焦透镜和中空眼球主体,中空眼球主体中心位置设有中空通道以便穿过眼部晶状体的光线到达视网膜,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间隔设置在该中空眼球主体的中空通道内,微型LED曲面屏靠近眼部晶状体一侧设置,微型聚焦透镜靠近视网膜一侧设置,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分别能够进行可控的转动、折叠及展开;根据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各自相对于中空通道的位置变化。本发明将外界视觉信息采集、处理后投射到视网膜选定区域,使视觉障碍者获得丰富的彩色视觉。

    一种眼球内置的人造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300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247213.4

    申请日:2021-03-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球内置的人造眼装置,包括图像生成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外部控制模块和内置眼球组件,其中内置眼球组件包括植入于眼部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微型LED曲面屏、微型聚焦透镜和中空眼球主体,中空眼球主体中心位置设有中空通道以便穿过眼部晶状体的光线到达视网膜,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间隔设置在该中空眼球主体的中空通道内,微型LED曲面屏靠近眼部晶状体一侧设置,微型聚焦透镜靠近视网膜一侧设置,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分别能够进行可控的转动、折叠及展开;根据微型LED曲面屏和微型聚焦透镜各自相对于中空通道的位置变化。本发明将外界视觉信息采集、处理后投射到视网膜选定区域,使视觉障碍者获得丰富的彩色视觉。

    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3413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98205.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包括颅骨替代支撑组件和集成于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的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本发明重视并有效利用了颅骨这一重要结构,将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集成在了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小脑组织创伤,相比于脑内植入来说颅骨上允许安装更大面积的电路系统,减小了芯片的小型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该平台能够辅助实现脑部与外界的光声电等多种信息的智能交互和物质输运。此外该平台也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中心与人工视觉系统、可穿戴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一种眼内植入的微型显示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47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14177.0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内植入的微型显示装置,属于视觉恢复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人工视觉辅助系统分辨率远远低于天然视网膜,颜色仅有黑白两色,并且加工工艺复杂困难不成熟,植入风险高,价格昂贵,因此很多患者对此类视觉辅助系统存在顾虑的问题。包括控制模块、图像接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眼内植入式微显示屏;图像接收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信号连接,图像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互联网下载或本地摄像头录像,将接收或采集的视频信息和辅助信息传至图像处理模块进行图像的压缩编码处理;图像处理模块和眼内植入式微显示屏信号连接。本发明能够产生彩色视觉,这会给患者带来更丰富直观的视觉体。

    基于震动触觉的空时结合编码方法以及震动触觉刺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676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00020.X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震动触觉的空时结合编码方法以及震动触觉刺激装置,空时结合编码方法是以图形化为基础、通过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多次单独刺激来生产震动触觉刺激范式,同时构成一套专用的震动触觉字母表,震动触觉刺激装置以次为依据将外部信息传递给人体,震动触觉刺激装置采用环形设计,提供空间上的立体感知。本发明装置能够作用在颈部、腰部、手腕等立体感知部位,通过预先编码的震动触觉刺激范式尽可能改善感知错觉对使用者的影响,将外部信息通过震动触觉传达给用户,使用户获得相应的外界信息,具有快速学习,精确识别,高效对应等特点。

    一种基于多元动态光谱的信息传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435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656163.5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动态光谱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5D光谱光源装置和智能识别装置;所述5D光谱光源装置生成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彩色光图案,每一个时刻的彩色光图案都存储了足够量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彩色光图案会一帧帧不断变化形成光图案帧序列,动态的彩色光图案会形成信息流;智能识别装置快速识别光图案帧序列中的每一帧彩色光图案并按照约定的规则对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解码。本发明中光信息传递系统所生成的光图案帧序列是彩色的和动态的,彩色的光图案帧序列能带给用户比黑白的二维码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动态的光图案帧序列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能够形成信息流。

    一种基于多元动态光谱的信息传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4355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656163.5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动态光谱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5D光谱光源装置和智能识别装置;所述5D光谱光源装置生成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彩色光图案,每一个时刻的彩色光图案都存储了足够量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彩色光图案会一帧帧不断变化形成光图案帧序列,动态的彩色光图案会形成信息流;智能识别装置快速识别光图案帧序列中的每一帧彩色光图案并按照约定的规则对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解码。本发明中光信息传递系统所生成的光图案帧序列是彩色的和动态的,彩色的光图案帧序列能带给用户比黑白的二维码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动态的光图案帧序列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能够形成信息流。

    一种震动触觉刺激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955069U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22191589.0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震动触觉刺激装置,包括环形穿戴设备、若干放置袋、N个震动电机和控制供能模块,环形穿戴设备能够贴合于人体立体感知部位;若干放置袋间隔分布在环形穿戴设备上;N个震动电机分别放置在一放置袋中,N为非零偶数且根据需要选择放置震动电机的数量,震动电机用能够提供震动刺激的元件,每个震动电机设有单独的引脚,分别与控制供能模块连接;控制供能模块为每个震动电机供能以及调制其振动强度。本实用新型能够作用在颈部、腰部、手腕等立体感知部位,通过预先编码的震动触觉刺激范式尽可能改善感知错觉对使用者的影响,通过震动触觉传达给用户,使用户获得相应的外界信息,具有快速学习,精确识别,高效对应等特点。

    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

    公开(公告)号:CN215839093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602997.X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颅骨上构建的智能交互平台,包括颅骨替代支撑组件和集成于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的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本实用新型重视并有效利用了颅骨这一重要结构,将多模联运的颅上实验室和中央片上系统集成在了颅骨替代支撑组件上,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小脑组织创伤,相比于脑内植入来说颅骨上允许安装更大面积的电路系统,减小了芯片的小型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该平台能够辅助实现脑部与外界的光声电等多种信息的智能交互和物质输运。此外该平台也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中心与人工视觉系统、可穿戴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