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类模锻件的坯料定位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902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80331.9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锻件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盘类模锻件的坯料定位结构,包括下模具和坯料;下模具的型腔底面上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具有贯穿下模具的导向孔;导向孔内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连接有可嵌设在安装腔内的定位块;当定位块嵌设在安装腔内后,定位块从安装腔露出的表面与第一安装面拼合构成型腔底面的一部分;坯料的底部设置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提供了一种盘类模锻件坯料定位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盘类模锻件坯料定位结构对坯料进行定位,既能保证坯料定位的准确性,又能适应连续多件生产的节奏,还能保证坯料定位凹槽处的变形量,使得坯料模锻后的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轴类锻件用高温合金棒坯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523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26408.5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轴类锻件用高温合金棒坯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属于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目的是实现锻件局部组织单独控制,提高锻件整体组件均匀性。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控制器、温控仪、测温电偶和变频电源;控制器的输入端口与测温电偶相连接,输出端口与温控仪的输入端口相连接,温控仪的输出端口与变频电源相连接;变频电源为加热炉内的感应线圈供电。加热方法为控制芯表温差小于或者等于5℃、棒坯过渡区的温度由大端至小端逐步递减至常温,且芯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出料。本发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棒坯的局部变形,根据各处锻造变形量匹配合适的加热温度,精准控制加热范围,单独控制锻件局部组织性能,提高了锻件整体组织性能均匀性。

    镶芯组合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9946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86010.4

    申请日:2015-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3/02 B21J5/02 B21J1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镶芯组合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模套包括上模套和下模套,模芯包括上模芯以及下模芯;上模套设有上安装槽,上模芯安装于上安装槽;下模套设有下安装槽,下模芯安装于下安装槽;上模芯设置有上型腔,下模芯设置有下型腔,上模套和下模套之间设置有一组导向柱。本发明能够节约材料成本,降低模具制造难度,同时,模芯的强度能够满足锻造的需求,不会影响锻件质量。镶芯组合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锻件尺寸选择相应的上模芯和下模芯;B、将上模芯安装于上模套,下模芯安装于下模套;C、安装导向柱;D、锻造。本方法,同一模套适用于多种不同型腔尺寸的模芯,节省模具的制造量,降低锻造成本。

    盘类锻件冷却装置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138042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1254661.9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件冷却领域,公开了一种盘类锻件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盘类锻件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工装和冷却设备,支撑工装包括底座、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于底座上,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具有容纳盘类锻件直立放置的空间,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部均具有水平支撑梁,水平支撑梁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对应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外侧分别布置有冷却设备。本申请的盘类锻件冷却装置通过支撑工装使盘类锻件直立放置,然后通过两侧的冷却设备均匀冷却盘类锻件的两个端面,实现两个端面冷却的均匀性,从而保证锻件两个端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大致相同。

    一种型腔类锻造模具的优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856622U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20855532.2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采用可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以及有可以改善模具型腔底部圆角应力集中情况的型腔类锻造模具的优化结构,涉及锻造模具设计领域。一种型腔类锻造模具的优化结构,包括凹模座、垫板和内部设有型腔的凹模,所述凹模包括凹模底板、内环板和外环板;所述凹模底板远离垫板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端面形成所述型腔的底面,所述凹模底板远离垫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凸台的外侧的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内环板和外环板的支撑面;所述内环板过盈套设在所述凸台上,且一端支撑固定在所述支撑面上,以在所述内环板与凹模底板之间形成连接缝,所述外环板套设在所述内环板上。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697675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0330699.3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上模芯、下模芯、上顶杆、下顶杆以及锻件,所述锻件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围成的型腔内,所述上顶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段、中间段和下段,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大于上段和下段的直径,且中间段与下段一体成型;所述上模芯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中间段位于定位槽中,且中间段与定位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下段贯穿下模芯,上段贯穿上模并与中间段接触。通过将上顶杆分为两部分,且对上顶杆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了上顶杆的长径比,提高了上顶杆的强度,且增加了弹簧作为缓冲,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上顶杆受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