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8897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510147.5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层状页岩各向异性渗透率确定方法及系统,首先基于页岩岩心确定页岩基质参数和夹条参数;其次基于页岩基质平均孔隙半径构建分子动力学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页岩油在页岩基质纳米孔内的流动,确定页岩基质的渗透率;然后基于夹条平均孔隙半径和夹条孔隙度确定夹条的渗透率;最后基于页岩基质的渗透率、夹条的渗透率、页岩基质所占比例和夹条所占比例确定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本发明基于页岩岩心的孔隙结构与分子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利用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页岩油在页岩基质纳米孔内的流动,进而能够准确计算得到夹层状页岩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夹层状页岩各向异性渗透率准确测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5824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280535.3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部致密储层的空化‑定向低频波增渗装置及使用方法,其装置包括大功率发电机组、电信号发射机、电缆、功率放大装置、低频波发生器、传输电信号的电缆和弹性连接传输机构,发生器所产生的机械振动为低频波;其使用方法如下:一、振动采油施工井选择;二、设备安装;三、参数设置;四、大功率空化‑定向低频波采油系统启动;五、油井产量测量及增产效果分析。本发明设计新颖、安装布设方便安全且环境友好、实用价值高、使用前景广泛,能有效实现油气田的增渗增产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912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210057803.5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0 , G01N3/4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岩屑纳米压痕的岩石可钻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岩屑样品开展纳米压痕测试,采集压头的位移载荷曲线,计算纳米压痕测试的微观硬度;并根据微观硬度的统计分布特征推算岩屑矿物组成,将岩屑纳米压痕测试的微观硬度转化为宏观压入硬度;根据岩石宏观压入硬度与岩石可钻性级值的关联性,建立以岩屑纳米压痕测试的微观硬度表征的岩石可钻性级值。在井下岩石样品数量少、成本高的条件下,本发明突破了常规测试对样品尺寸与形状的限制,解决了油气钻探领域深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难题,是常规测试方法的有力补充,为钻头优选、提高钻速提供基础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68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09889.3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K9/62 , G06T3/40 , G06T17/05 , E21B47/00 , E21B43/26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寿命周期页岩气储层双甜点三维可压性评估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利用井震数据进行三维岩石力学场建模,开展气藏数值模拟,通过室内岩石力学实验获取孔隙压力场变化条件的力学参数和渗透率变化规律,利用不同开采时间的孔隙压力场作为初始条件,开展三维动态岩石力学和气藏参数的模拟,得到气藏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再次展开三维地应力场模拟,得到地应力参数;在剩余含气量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开采时间条件下的气藏模拟参数、岩石力学模拟参数和地应力模拟参数构建双甜点可压性模型展开可压性评估。其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考虑到气藏参数、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参数的时间尺度效应,为提高采气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84525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06858.X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2F9/08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波技术进行钻完井废液循环利用处理装置与方法,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斜挡板,所述斜挡板将壳体分隔为空化气浮区和光催化氧化区,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刮渣板、排渣槽、排渣管,所述光催化氧化区下部设有斜板过滤器、出水管。所述光催化氧化区内部设有光催化隔板、紫外灯光管。本发明的优点是,将水力空化装置和超声波空化装置集于一体,解决了气浮装置产生微小气泡不稳定的问题。该处理设备联合了水力空化、超声波、臭氧催化和光催化技术,促使臭氧快速分解产生更多的氧化自由基,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同时减少了臭氧投加量,降低了废液处理运行成本,优化了处理工艺程序,对于建设生态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188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10147.5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层状页岩各向异性渗透率确定方法及系统,首先基于页岩岩心确定页岩基质参数和夹条参数;其次基于页岩基质平均孔隙半径构建分子动力学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页岩油在页岩基质纳米孔内的流动,确定页岩基质的渗透率;然后基于夹条平均孔隙半径和夹条孔隙度确定夹条的渗透率;最后基于页岩基质的渗透率、夹条的渗透率、页岩基质所占比例和夹条所占比例确定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本发明基于页岩岩心的孔隙结构与分子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利用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页岩油在页岩基质纳米孔内的流动,进而能够准确计算得到夹层状页岩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夹层状页岩各向异性渗透率准确测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00970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711086064.8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的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进行矿物组分定量分析和单轴抗压实验;(2)提取用于识别裂缝的测井特征参数;(3)通过组合弹簧模型计算不同层位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再计算应力敏感程度;(4)建立可压性评价模型;(5)再建立离散层位地层可压性评价样本空间,同时对可压性评价结果与不同响应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更加完善地考虑了可压性影响因素,从脆性指数、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应力敏感性三方面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可压性模型,弥补了现有评价方法对此因素考虑的不足,更好的体现区分页岩在体积压裂时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综合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7011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710918546.9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水力压裂裂缝和天然裂缝扩展影响的实验装置及方法。采用钢管模拟压裂管柱,浇铸成平面岩石试样并进行养护,然后制备带有随机斑点的岩石试样;然后将试样放置于可调节水力压裂腔内,对式样两侧施加不等的地应力,然后再通过压裂管柱注入压裂液,同时应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水力压裂过程中的裂缝扩展情况,利用应变仪收集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岩体变形情况,并检测泵注压力和应变变化。本发明可以直观的对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学关系进行分析,并可精确研究流量在相遇天然裂缝后的分配问题,同时对水力压裂的起裂规律、因水力裂缝扩展导致的岩体变形、不同强度天然裂缝张开、重启或者错断等复杂力学行为进行直观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07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157064.6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8 , E21B43/2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井重复压裂增能暂堵压裂参数设计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构造建模和小层建模;在岩相建模基础之上,进行储层属性建模;开展天然裂缝建模;基于室内力学实验和单井测井解释成果三维岩石力学场;结合初次压裂微地震资料,对初压裂缝改造形态进行反演,然后通过初次压裂的孔隙压力场和裂缝参数进行历史拟合;将不同时刻的孔隙压力场导入地质力学模拟器进行动态岩石应力场计算,进行动态应力场计算;选择两向应力差低值区域;数值模拟进行增能流体的注入,得到流体注入地层压力的增加规律,开展暂堵压裂裂缝扩展数值‑产量一体化模拟,确定最优增能暂堵压裂工艺参数,以恢复和进一步提高油气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7815.8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N3/04 , G06N20/00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地质力学模型的加密井欠平衡钻井储层伤害预测方法,涉及油气钻井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测井、录井和地震数据,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精细地质建模;步骤(2),运用井震数据结合步骤(1)的建模技术进行储层原始属性建模,建立具有储层和力学属性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本发明通过结合地质力学模型和专门针对老井区进行的实验结果,详细地描述了因长期开采导致能量枯竭地层的特征。这种方法使得模型能够精准地反映实际地质数据,确保了分析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