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5219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75996.6
申请日:2015-08-0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3/02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30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四面体氧化亚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将无机铜盐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加入添加剂,加入碱性物质,随后加入还原剂,在30-90℃条件下,进行反应0.5-6h,将所得的反应液控制转速为6000-8000r/min进行离心分离,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出液的pH为中性,然后控制温度为40-80℃进行烘干,即得十四面体氧化亚铜纳米粒子。本发明的十四面体氧化亚铜纳米粒子,具有特殊形貌,有比较多的有利于光催化的晶面暴露,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另外,其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合成途径简单可控,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7052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88873.6
申请日:2015-08-11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介孔铁/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将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依次加入钛源和硅源,溶解完全后加入酚醛树脂乙醇溶液,在水浴下搅拌形成均相溶液,随后倒入一反应容器中,在烘箱中进行交联,将得到的透明的膜状物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焙烧,得到铁/SiO2/C的介孔复合物,经进一步的碱洗涤除去二氧化硅、过滤、洗涤、干燥后,制备得到了一种介孔铁/碳复合纳米材料,其比表面积为198~430m2/g,孔容为0.1~0.9cm3/g,其孔体积为2.1~3.2nm。本发明的复合纳材料可用制作超级电容器所用的电极材料,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其电容量可以达到320F/g。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07051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58188.9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椭球状的氮硼磷掺杂介孔碳的制备方法,以椭球状的介孔二氧化硅为硬模板,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碳源,含氮前驱体为氮源,含硼前驱体为硼源,含磷前驱体为磷源,用乙醇或者去离子水做溶剂,搅拌使得前驱体充分浸入到椭球状的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中,待溶剂挥发完后进行干燥,得氮硼磷掺杂的椭球状介孔碳;然后在氮气气氛下控制升温速率为1℃/min升温焙烧,然后再以2℃/min升温焙烧,得到椭球状的介孔碳/二氧化硅复合物;最后将椭球状的介孔碳/二氧化硅复合物在酸溶液中搅拌后离心、洗涤、干燥,得椭球状的氮硼磷掺杂介孔碳,由于所得椭球状的氮硼磷掺杂介孔碳具有较高堆积密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可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607193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34349.1
申请日:2015-01-23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IPC: B01J23/80 , B01J35/02 , C07C31/04 , C07C29/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棒状CuO-Z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即在醋酸铜、醋酸锌的混合水溶液中加入甘氨酸水溶液及聚乙二醇水溶液,甘氨酸水溶液的加入量,按甘氨酸的摩尔量:醋酸铜和醋酸锌的总摩尔量为1:1;聚乙二醇水溶液的加入量,按聚乙二醇的质量:醋酸铜和醋酸锌的总质量为1:1;所得混合液置于80-90℃恒温水浴锅中20-30min,取出在室温下静置1-2天后控制真空度为0.08-0.098Mpa进行真空抽滤,所得晶体控制温度40-50℃干燥12h,再控制温度400℃煅烧240min,即得催化效果好的棒状CuO-Z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该制备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洁,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353465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56129.8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甲醛催化氧化所用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甲醛催化氧化所用的催化剂为核、壳结构,核为Co3O4,壳为CeO2,核壳的比例按Co、Ce金属原子的摩尔百分比计算,其中Co为95.55–97.60%,Ce为2.40–4.45%。其制备方法,即首先采用并流共沉淀方法制备出Co3O4催化剂颗粒,然后在Co3O4催化剂颗粒的表面负载CeO2壳层。该甲醛催化氧化所用的催化剂在室温25℃就可以使甲醛的转化率达100%,同时该催化剂具很好的稳定性和CO2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35345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43049.9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载金的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金的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是由金纳米粒子负载到大比表面积、高结晶度的介孔二氧化钛载体上形成的,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即金纳米粒子:大比表面积、高结晶度的介孔二氧化钛为0.2-4.0:100。其制备方法即将大比表面积、高结晶度的介孔二氧化钛分散到60-90℃的去离子水中,加入氯金酸溶液.混合均匀后调pH值8.0-9.0,然后搅拌2-24h后,过滤,所得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到pH为中性,然后控制温度为40-80℃进行干燥,然后再控制温度为300-600℃下焙烧1-5h,即得抗烧结性能强和催化稳定性高的负载金的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433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176824.4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一个称取铜盐的步骤,还包括一个量取氨水的步骤,所述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5-28%,所述的铜盐与氨水的摩尔比为1∶(6~10),然后将铜盐完全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氨水,充分搅拌,制备成氢氧化四氨合铜溶液,将氢氧化四氨合铜溶液放入微波炉中进行微波加热回流,直至没有氨气放出为止,将混合液过滤,保留滤饼,洗涤,在烘箱中120~150℃干燥过夜,即得氧化铜。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原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所得产品纯度高,均匀性好,且粒径可达20nm左右的CuO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343508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297480.8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粗糙的球状氧化亚铜微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即将无机铜盐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加入添加剂,超声溶解得到澄清溶液,随后加入还原剂,混合均匀后放入水热反应釜中,控制温度130-160℃进行水热反应2-6h,将所得的反应液控制转速6000-8000/min进行离心分离,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出液的pH为中性后控制温度为40-80℃进行烘干,即得表面粗糙的球状氧化亚铜微纳米粒子。本发明的表面粗糙的球状氧化亚铜微纳米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光的吸收,其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时,必将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另外,其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合成途径简单可控,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581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298627.5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介孔氧化铈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即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利用有机硅源和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有机前驱体,无机铈源作无机前驱体,通过蒸发诱导四组分共组装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然后在高温氮气气氛下碳化形成介孔二氧化硅/碳/氧化铈复合物;进一步在空气中氧化形成介孔二氧化硅/氧化铈复合物;最后通过碱溶液处理除去二氧化硅即得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较高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及较高的孔体积,其比表面积达195-209m2/g,孔径达3.2-3.7nm,孔体积达0.3-0.39cm3/g的介孔氧化铈纳米孔材料,可以承受500-900℃高温。其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514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0910052062.6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稀土磷酸盐荧光体及其制备方法,属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领域。即以有序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为硬模板剂的方法,往二氧化硅孔道中填入可溶性稀土盐/稀土发光体材料/浓磷酸/浓硝酸的均相溶液,通过直接挥发除去硝酸溶剂,从而将磷酸盐荧光体在孔道中沉淀,进一步通过高温焙烧处理,使得稀土磷酸盐荧光体在介孔孔道中固化,除去二氧化硅硬模板剂后得到稀土介孔磷酸盐荧光体。本发明的介孔稀土磷酸盐荧光体材料具有有序度高、孔径和介孔结构可调、比表面积和孔径、孔容大等特点,其比表面积为100~500m2/g,孔径为3~8nm,孔容为0.15~1.5cm3/g,可用作药物的新型吸附和包埋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