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529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27365.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方法及系统;一种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步骤一:在微藻高密度培养及采收系统中进行微藻培养及定期收获;步骤二:将收获的藻浆通入太阳能水热预处理系统中进行水热水解,所得产物在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得到水热水解液和藻渣;步骤三:水热水解液通入生物质发酵制气系统中产生物气,藻渣首先进行油脂萃取,所得的油脂进入生物质生物油炼制系统中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脱脂后的藻渣通入生物质发酵制气系统中产生物气;步骤四:利用碳酸钠进行生物气提纯并回收CO2用于微藻培养;系统由太阳能光伏供电。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等领域。

    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131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46000.X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包括阴极腔室、阴离子交换膜和阳极腔室,阴极腔室内设置有阴极泡沫铜电极和阴极电解液,阳极腔室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阳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由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该印制电子线路板上所有的覆铜线通过外接短路线连通,同时,其中一条覆铜线通过导流片与外部负载的一端连接,外部负载的另一端与阴极泡沫铜电极连接;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环保等领域。

    基于pH调节的微藻生物膜的快速接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365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81408.9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H调节的微藻生物膜的快速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纤维丝状的藻种作为待接种藻种所需的辅助藻种;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对待接种藻种和辅助藻种这两个藻种分别进行活化和预培养,并取细胞活性较好的对数期微藻细胞用于接种;将待接种藻种和辅助藻种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将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分别用酸、碱溶液进行pH调节,并且得到的酸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为正,得到的碱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为负;再将等体积的酸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和碱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混合,并接种到待接种的微藻生物膜培养系统中;可广泛应用在微生物培养与发酵、污水处理、物质分析等领域。

    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及产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4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94741.X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及产氢方法,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包括阳极腔室、发酵腔室、阴极腔室、阴极电极、阳极电极、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阴极腔室和发酵腔室由阳离子交换膜隔开;阳极腔室和发酵腔室由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阴、阳极电极分别置于阴、阳极腔室中;所述阴、阳电极为惰性的石墨电极,其电极表面积与离子交换膜表面积相同,所述阴、阳电极分别外接直流电源负极和正极,阴极腔室上部设置第一排料排液口,下部设置第一进水口;本发明能够有效的移除并富集高氨氮有机废水中氨氮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可广泛应用在生物、能源、化工等领域。

    基于高炉渣余热回收及渣料利用的CO2减排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4457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0980162.5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炉渣余热回收及渣料利用的CO2减排系统及方法;基于高炉渣余热回收及渣料利用的CO2减排系统,包括:粒化单元、CO2吸附单元、解吸附单元、炉渣磨制单元、炉渣资源化利用单元、第一空气预热器、第二空气预热器和燃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CO2吸附单元的吸附剂出口连接解吸附单元的吸附剂进口,CO2吸附单元的吸附剂进口连接解吸附单元的吸附剂出口;CO2吸附单元设置烟气进口,CO2吸附单元的烟气出口连接第二空气预热器进气口;CO2吸附单元的第二吸附剂进口连接炉渣资源化利用单元的沸石材料出口;解吸附单元的进风口连接炉渣磨制单元的出风口,解吸附单元的出风口连接燃气预热器的进风口;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与钢铁冶炼领域的节能减排。

    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及烟气CO2吸脱附耦合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1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79500.3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43 C21B3/06 C21B3/08 F27D17/004 F27D17/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及烟气CO2吸脱附耦合系统及方法;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及烟气CO2吸脱附耦合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对高炉渣进行破碎、粒化,得到高炉渣颗粒;将高炉渣颗粒与流化风进行换热,得到第一高温气体;将换热后的高炉渣颗粒排入下一级炉渣冷却装置,利用流化风对高炉渣颗粒进行第二次冷却,得到第二高温气体;在高温吸附装置中放置高温吸附剂,将待处理烟气排入高温吸附装置,利用第二高温气体对高温吸附装置提供热能,高温吸附剂吸附待处理废气中的CO2后,干净烟气排出;本发明使回收的高炉渣热量得到了梯级高效利用,降低了余热利用过程中的有效能损失;本发明为钢铁冶炼工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竹炭管束式鼓泡空气阴极结构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650523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89894.0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P70/56 H01M8/16 H01M4/8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管束式鼓泡空气阴极结构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其特征在于:阳极电极由若干个垂直排列的碳刷构成,阴极电极由若干个垂直排列的竹炭管构成;阳极电极设置在电池的下部,阴极电极设置在电池的上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设置有鼓泡筛,该鼓泡筛通过管路与外部空气泵连接;在电池的底部设置有阳极液进口,电池的顶部设置有气泡出口;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导电性好、气泡流动阻力小,无污染等特点,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一种废旧锂电池基金属改性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851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240657.6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基金属改性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1)对废旧锂电池进行预处理,得到废旧锂电池的阴阳极电极材料;2)对阴阳极电极材料进行热解,得到电极材料热处理产物;3)将电极材料热处理产物中金属负载于多孔载体材料上;4)将生物质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快速热解释放挥发分;5)将步骤4)中的挥发分通入布置有改性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器中,在重整气氛下在改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催化重整反应,冷却后收集热解产生的生物油、焦炭和气体产物。本发明所提供的废旧锂电池基金属改性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的方法,能够大幅提高生物油中芳香烃类化合物含量,有效提高生物油和气体产物的品质。

    污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反应池及池体

    公开(公告)号:CN11498856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93908.5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体,包括池体本体及导流室,导流室设置于池体本体内,导流室的外壁和池体本体的内壁围成反应室和沼气室,沼气室位于反应室的顶部。反应室的底部设有导流斜面,导流斜面朝靠近导流室的方向倾斜延伸,导流斜面和导流室的外壁之间具有供搅拌器安装的空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物反应池,包括上述池体及搅拌器,搅拌器安装于导流斜面和导流室之间的空间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污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生物反应池。上述污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反应池及池体,增加了导流室,搅拌器搅拌效果较好,提高了污泥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性,也防止了因气候原因造成管道频繁冻坏的事故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