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0879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75525.8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彭宗仁 , 吴泽华 , 徐家忠 , 李智凯 , 廖泽民 , 李琴 , 毛航银 , 齐印国 , 亓云国 , 袁树锋 , 马成喜 , 段连雨 , 王海霞 , 刘庆东 , 张强 , 高海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特高压GIS/GIL母线,包括壳体、载流导体、高压端导体和绝缘子本体,载流导体同轴设置于壳体的内部,高压端导体的两端与载流导体同轴连接,绝缘子本体包括绝缘子树脂体和分别安装于绝缘子树脂体两端的高压端金属嵌件与低压端金属嵌件;高压端金属嵌件与高压端导体连接,绝缘子本体的轴线与载流导体的轴线垂直,低压端金属嵌件与壳体连接,绝缘子本体的轴线水平设置。本发明能够提升超/特高压GIS用绝缘子的沿面绝缘性能、机械性能,抑制GIS内金属微粒对绝缘的影响,保障GIS用绝缘子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3529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94427.9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循环气液相变冷板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顶盖、第一换热器、电池箱隔断及电池箱底板自上到下依次布置,第一换热器的上部换热面与顶盖之间形成顶部换热腔;电池箱隔断为方波状结构,电池箱隔断的顶部与第一换热器的下部换热面之间形成工质腔,工质腔内部填充有气液相变工质,电池箱隔断的底部与电池箱底板之间形成若干电池腔,该系统及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并能够满足高效均匀的温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34678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16036.8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10/42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式直冷/热型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电池组热防护体位于电池组封装箱内,电池组热防护体内设置有若干空腔,各空腔内均安装有用于组成电池组的单电池,电池组热防护体的结构为多孔介质结构,电池箱液体分配管位于电池组热防护体与电池组封装箱外壳的壁面之间,且电池箱液体分配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液体分散装置;液膜翅片换热器内设置有若干第二液体分散装置,电池组封装箱底部的循环工质出口与各第二液体分散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液膜翅片换热器底部的液体出口与电池箱液体分配管的液体入口相连通,电池组封装箱的气体接口与液膜翅片换热器的气体接口相连通,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中的工质循环效率优异,并且换热效率及换热速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231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49740.6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1B3/06 , H01M8/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氢燃料棒、其制备方法及基于产氢燃料棒的氢气发生器,所述的产氢燃料棒由固体碱性金属硼氢化物、催化剂及亲水性多孔介质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氢气发生器包括外壳、顶盖、底盖、气液分离器、液体导流板以及产氢燃料棒;该燃料棒及氢气反生器避免使用碱性金属硼氢化物溶液带来的问题,同时方便携带及更换,能量密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5106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611047401.8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15 , G06F3/014 , G06F2203/012 , G06K9/00503 , G06K9/00523 , G06K9/00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对象连续动作的稳态视觉诱发范式设计及辨识方法,在范式设计中引入对象连续动作,将对象的一个连续动作分解为若干张图片,按时间顺序进行连续黑白闪烁,形成动态图片闪烁单元,在计算机上呈现以刺激使用者产生稳态视觉诱发电位,采集使用者注视某一闪烁单元时的脑电信号,传至计算机处理,采用基于个人特征修正的典型相关分析算法进行目标辨识,结果反馈给使用者,同时控制对象完成相应动作,再进行下一次目标辨识。本发明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设计相应的稳态视觉诱发范式,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控制效果,改善使用者个体间差异性,并提高识别正确率,能广泛应用于各类基于稳态视觉诱发范式的脑‑机接口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10599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582694.9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助老伴行机器人,包括行走驱动机构、双人字形位姿变换机构、助力防摔机构、座椅驱动机构、万向轮定轴机构等,主要实现轮椅输送、助力伴行、防摔保护三大功能。其特点在于:当主电动推杆收缩时,装置姿升高,处于助力伴行工位,装置通过人机交互接口感知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实现自适应柔顺伴行,通过扶手对使用者进行助力支撑;当主电动推杆伸出时,装置位姿降低,坐椅在电机带动下自动伸出,处于轮椅输送工位,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对装置进行行走驱动控制;所述助力防摔机构采用四周环绕、分体式结构设计,可以对老年人起到有效的助力支撑作用,防止老人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倾倒。
-
公开(公告)号:CN104293961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55737.X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SCZ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引物及试剂盒,本发明基于AUTS2基因多态性位点与SCZ的相关性,设计了用于扩增包含AUTS2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特异引物对,并提供了包含该引物对的检测用试剂盒,可用于SCZ的预防、辅助诊断和治疗,还可用于新药研发。
-
公开(公告)号:CN11182655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504114.5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镁‑硅合金单丝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单丝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镁:0.50~0.70%,硅:0.30~0.50%,铒:0.30~0.50%,镧(铈):0~0.08%,硼:0.01~0.02%,杂质元素钒+钛+铬+锰≤0.01%,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单丝制备方法包括:冶炼、精炼、浇铸、轧制、拔丝和时效处理。本发明通过调节铝‑镁‑硅合金单丝包括的各组分的量的配比,选择与之相应的制备工艺,获得了导电率≥56%IACS(20℃)、抗拉强度≥300MPa、延伸率≥3.0%的铝合金单丝。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36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477257.X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30/17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8/25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3/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扑翼流场重构与性能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流体动力学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扑翼流场图结构数据;构建耦合模型,包括基于图卷积网络的流场重构网络和基于Transformer的性能预测网络;将节点特征矩阵、设计参数和邻接矩阵输入至流场重构网络,得到边特征矩阵,根据边特征矩阵对扑翼流场进行重构;将边特征矩阵和邻接矩阵输入至性能预测网络,得到性能数据;根据性能数据对扑翼流场进行性能预测。本发明通过GCN和Transformer的耦合与互补,使得流场重构网络的输出能够直接作为性能预测网络的输入,从而实现端到端的训练和推理,提高扑翼分析的效率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566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0406215.8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20 , G06Q50/06 , G06N3/0442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节点连通度损失的电网阻塞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利用目标电网的网架结构和给定的运行方式数据,结合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模型生成的仿真数据和电网实际运行的历史数据,根据数据预处理技术和考虑节点连通度损失的指标对数据进行标定,然后生成多源阻塞风险评估样本集;然后利用特征提取技术进行数据降维处理;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形成电网阻塞风险评估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不需要准确的电网数学模型,仅基于仿真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挖掘,不断提升机器学习电网阻塞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电网静态运行风险预防和调度控制提供决策支持,显著提升电网实际运行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