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31120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510041616.4
申请日:2005-01-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J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该试剂含有重量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3%-79%、一乙醇胺13%-17%、月桂酸-乙醇酰胺5%-9%、次氯酸钠1%-3%、硫酸钠2%-5%、其原料的总和为100%。其制备方法是:将次氯酸钠预先与水配制成含有次氯酸钠10%的水溶液,并在塑料桶内按比例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硫酸钠和水,搅拌混合,使其全溶;再加入次氯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混合30分钟;用另一容器,将月桂酸-乙醇酰胺和一乙醇胺加水,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待塑料桶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完全漂白后,加入月桂酸-乙醇酰胺和一乙醇胺配成的溶解液后充分搅拌即可。本试剂制备和应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在个体散养农户及中小型奶牛养殖场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8567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06901.7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L‑谷氨酰胺在制备家畜精液冷冻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L‑谷氨酰胺在制备家畜精液冷冻剂中的应用,旨在克服现有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中的不足。L‑谷氨酰胺通过其优异的抗氧化作用和低毒性,能够有效减少冷冻过程中精子细胞的损伤,减少冰晶形成,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提升冷冻后精子的存活率、运动能力和受精能力。同时,L‑谷氨酰胺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动物品种的精液冷冻保存,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低毒的新型冷冻保护剂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84971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5369.2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5/0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牛脂肪细胞分化的无血清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I液和II液两种,其中I液是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以下组分: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为0.5mg/ml‑2mg/ml,胰岛素浓度为10μg/ml‑40μg/ml,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为5ng/ml‑20ng/ml,维生素C磷酸酯浓度为20μg/ml‑100μg/ml,罗格列酮浓度为0.5μg/ml‑3μg/ml,地塞米松浓度为0.1μg/ml‑1μg/ml;II液是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以下组分: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为0.5mg/ml‑2mg/ml,胰岛素浓度为10μg/ml‑40μg/ml,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为5ng/ml‑20ng/ml,维生素C磷酸酯浓度为20μg/ml‑100μg/ml。本发明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能有效的诱导牛脂肪细胞成脂,不含有血清,但效果优于含血清培养基。
-
公开(公告)号:CN113755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938484.4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内蒙古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赤峰圣泉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 中育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MYBPC1基因g.65393435A>G位点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方法。本发明的利用MYBPC1基因g.65393435A>G位点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待测肉牛基因组中的MYBPC1基因是否存在g.65393435A>G位点的突变:选取基因型为GG或GA型的肉牛个体,进行人工输精和本交。本发明利用上述分子标记作为秦川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产肉性能的可靠标记,并建立了DNA检测该基因型的技术体系,提高了选择强度以及选育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了秦川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产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73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29770.X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61K31/4045 , A61P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肉牛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褪黑素在制备提高肉牛情期受胎率和发情率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肉牛血液中褪黑素含量,提高血浆中抗氧化水平和促进生殖激素合成分泌,提高肉牛抗氧化基因表达、降低ROS对卵泡发育的损伤,增强线粒体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和胚胎的生长,提高肉牛同期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97655.6
申请日:2022-05-30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秦川牛体尺及肉质性状相关的SNP分子标记,位于R3HDM1基因核苷酸序列(XM 024980895.1)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T/C位点,即g.62029166T/C位点;该位点与秦川牛体斜长、腰高、胸深、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性状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制备检测R3HDM1基因g.62029166T/C位点基因型试剂盒的应用,可提前预测肉牛体尺及肉质性状并用于早期肉用选种,加快肉牛遗传进展,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提供了用于SNP位点检测的试剂盒和操作方法,可实现对肉牛群体快速检测并判定个体基因型,用于犊牛早期选种留种可加快肉牛肉用选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18630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514527.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肉牛肉质性状相关的BBS2分子标记、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位于BBS2基因编码区的g.24223562G/A位点、g.24226239C/T位点和g.24227851G/A位点,与肉牛眼肌面积、眼肌深度、肌间脂肪含量肉质性状显著相关。是一个潜在的秦川牛为代表的地方黄牛肉用选育遗传标记。基于这一发现,研制了快速检测BBS2基因型预测肉牛肉质性状的试剂盒,可用于秦川牛为代表的地方黄牛早期选种,加快肉牛遗传进展,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肉牛早期选种留种,加快肉牛肉用选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11782.0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Q1/6809 , C12Q1/6869 , C12N15/10 , G01N33/68 , C12Q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牛骨骼肌分化相关DNA去甲基化酶TET1的mRNA上m6A甲基化位点的鉴定方法,提供了鉴定TET1的m6A甲基化水平的引物序列和方法,根据m6A‑seq测序和m6A‑IP‑qPCR鉴定了TET1的m6A水平在成肌分化中的变化;通过m6A位点的同义突变改变TET1的m6A甲基化水平,证明了TET1的m6A甲基化具有影响骨骼肌分化的功能;提供了检测TET1受m6A甲基化修饰调控的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RIP实验证明TET1的表达受METTL3‑m6A‑YTHDF1的调控;提供了检测DNA甲基化影响m6A甲基化修饰的方法,证明了牛骨骼肌分化中DNA甲基化与RNA甲基化的互作。为m6A甲基化修饰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鉴定了骨骼肌发育中的一种新的互作机制,为肉牛的定向选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3186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14527.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肉牛肉质性状相关的BBS2分子标记、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位于BBS2基因编码区的g.24223562G/A位点、g.24226239C/T位点和g.24227851G/A位点,与肉牛眼肌面积、眼肌深度、肌间脂肪含量肉质性状显著相关。是一个潜在的秦川牛为代表的地方黄牛肉用选育遗传标记。基于这一发现,研制了快速检测BBS2基因型预测肉牛肉质性状的试剂盒,可用于秦川牛为代表的地方黄牛早期选种,加快肉牛遗传进展,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肉牛早期选种留种,加快肉牛肉用选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484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710018350.4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5/861 , C12N15/66 , C12N15/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PDHB基因腺病毒干扰载体构建及其鉴定方法,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构建方法包括:载体用BamH I,EcoR I双酶切;酶切完成后胶回收;目的片断利用3’和5’的单链退火获得: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反应;转化感受态细胞:DH5a;转化后挑菌,摇菌14小时,测序;将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PDHB shRNA与pHBAd‑BHG骨架载体共转染HEK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PDHB shRNA。本发明的shRNA1、shRNA2和shRNA3对PDHB基因的干扰效率分别为:95.12%、12.69%和97.7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