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5683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77398.5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2/382 , A23L33/00 , A23V2002/00 , A23V220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饮料制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茯苓固态发酵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小麦为茯苓固体培养基原料,接种茯苓,然后取出已长满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粉粹,即为茯苓发酵菌质,然后通过加水匀浆、酶解、糖化,制作茯苓固态发酵型饮料,通过该方法制得的饮料具有很好的保存效果与口感。饮料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由于发酵后的酸度,只需调整其中的糖度即可有良好的口感,不需要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等物质。制备好的饮料在不添加任何具有防腐功能的添加剂情况下具有很好的保存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505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300544.1
申请日:2010-01-2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Q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遗传育种新品种筛选鉴定的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或新品种中是否具有锰过氧化物酶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鉴定缺乏明显筛选标志、费时、工作量大,不能快速定性的鉴定和监测的问题,以苯胺蓝为原料之一配制固体培养基,将食用菌的菌种接种在所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苯胺蓝固体培养基的变色情况,鉴定出该食用菌是否含有锰过氧化物酶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或其两种酶的食用菌。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直接、方便且灵敏的定性判断食用菌中是否具有锰过氧化物酶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特别适合用来定性检测两种不同类型的木腐菌或其他真菌的融合新菌株,检测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7814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41688.1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鲜菇酱油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S1,选取新鲜海鲜菇为原料,清洗后,按料液比1:4比例加水,置于负压提取罐中在温度区间温度70‑80℃内进行提取,且过滤掉海鲜菇的残留碎屑及杂质,获得海鲜菇提取液;S2,将海鲜菇提取液按照水体体积20‑30%,置于温度区间为50~55℃水中稀释,本发明以海鲜菇粉替代大豆致敏物豆粕,解决了豆制品过敏人群食用酱油会引起过敏反应等问题;通过梯度变温法烘干海鲜菇,同时通过烘干提升海鲜菇风味。结合采用先高温后中温的变温发酵工艺,显著改善了低盐固态酱油产品的风味,提高了其香味、营养价值,既方便了对豆类产品过敏人群的食用,也对其他无过敏人群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风味酱油。
-
公开(公告)号:CN1140270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17568.X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茶树菇出菇茬数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为海鲜菇菌渣、棉籽壳和木屑,辅料为麸皮、玉米粉和石膏,其中各组分重量含量百分比为:海鲜菇菌渣15‑20%、棉籽壳29‑34%、木屑20‑25%、麸皮17‑22%、玉米粉7%、石膏2%,所述海鲜菇菌渣为新鲜海鲜菇菌渣经晾晒至含水率低于20%。利用本发明培养基进行茶树菇栽培,茶树菇单茬的出菇量可提升67%~93%,可缩短茶树菇出菇茬数,降低菌包污染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87791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294665.2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糖蜜斑玉蕈液体培养基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以促进斑玉蕈菌丝生长与菌球数量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与培养效果,通过该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斑玉蕈在第6天菌丝浓度即可达到最大值10g/L左右,菌球直径0.1mm‑0.5mm,此时的菌丝浓度是对照组3‑4倍,对照组的菌球直径1mm‑3mm;同时其代谢能力明显提高。大豆糖蜜作为一种廉价的原料在动物饲料方面运用广泛,但是在真菌液体菌种制备过程中作为一种添加剂进行应用还未见报道。
-
公开(公告)号:CN10507722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510630396.2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L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姬菇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其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真姬菇20‑50份,填充剂40‑70份,矫味剂5‑10份,润滑剂0‑1份,是将新鲜真姬菇洗净、熟化、烘干、粉碎后,按配比加入填充剂、矫味剂混合制成细粉,然后加入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筛造粒,再经干燥、冷却后压片成型,得到所述真姬菇咀嚼片。本发明真姬菇咀嚼片的制备方法简便,实施可行性高,便于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工,且所制得的真姬菇咀嚼片食用方便,营养成分易于吸收,为真姬菇充分发挥其食药价值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具有较好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563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93979.X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05G1/0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添加番薯藤的食用菌培养料及使用方法,利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番薯藤加入到食用菌培养基中,在添加棉籽壳,蛭石,玉米粉,甘蔗渣等原料制成食用菌培养料,有效提高了生产利润,同时变废为宝,其来源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生态效益突出。制成培养料后通过拌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可栽培种植金针菇、长根菇等食用菌。通过将番薯藤加入到培养基中可以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同时解决番薯藤浪费焚烧后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实现废物再利用提高番薯的生物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4123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297415.3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接种后发菌30d至菌丝长满菌袋,后熟3‑5d后,割掉离料面1~1.5cm的塑料袋膜,采用搔菌机进行骚菌,将据料面1cm菌料切掉后,不经灌水,于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该法与传统直生法、再生法相比,生产周期缩短了30%以上,生物转化率可达98%,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金针菇栽培模式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97369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97414.9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针菇菌糠栽培草菇的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为栽培料栽培草菇,配以蛭石、金针菇菌糠、麸皮、生石灰等进行栽培,金针菇菌糠不容易保温,但蛭石片经过高温焙烧其体积可迅速膨胀6‑20倍,具有很强的保温隔热性能。两者配合栽培草菇,拌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观察记录草菇生长快慢菌丝浓密程度,出菇情况,结果显示蛭石和金针菇菌糠料混合栽培草菇菌丝生长旺盛,原基形成快,子实体形成多,说明蛭石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栽培料能适合草菇生长,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本发明培养基配方简单,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循环利用,适合推广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6795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91603.5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桑黄菌丝生长的培养基,该培养基以用麦芽糖作为桑黄菌菌丝培养最佳碳源,酒石酸铵作为其最佳氮源,选择成分准确的高纯化学试剂进行配制,保证了培养基的成分精确,便于进行菌种质量控制。针对桑黄菌丝生长所需营养成分进行优化,加快了桑黄菌丝的生长速度,接种后7‑9天,桑黄菌丝即可长满斜面,较PDA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提升了20%左右。减少桑黄菌菌丝生长时间,且本发明培养基配方简单、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可降低桑黄的生产成本,为桑黄的后续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