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8186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282754.6
申请日:2020-04-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波近场探针空间分辨率分析方法、系统、微波显微镜,所述微波近场探针空间分辨率分析方法利用准静态理论计算出的电场公式画出样品中的三维等势面;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探针样品等效模型,在三维等势面之外的区域改变材料的特性;观察改变材料对样品中电势分布的影响,确定探针的近场作用范围,分析计算微波近场扫描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本发明能够对现有使用的微波近场探针空间分辨率进行理论推算,根据推算结果指导探针的应用场景;能够指导微波近场探针的设计,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可以优化探针的空间分辨率;从理论角度说明影响探针空间分辨率的因素,不仅与探针尖端尺寸有关系,还和探针样品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211288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1009535.7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织构辅助接触区润滑的深沟球轴承及其内外圈加工方法。润滑脂如何向接触区持续提供润滑保障,一直是关注点。本发明根据深沟球轴承所处工况来确定滚珠与外圈或内圈滚道的接触区位置,在内、外圈滚道表面上从非接触区向接触区方向由疏到密开设微织构,通过微织构开设的疏密改变材料的润湿性,实现将两侧堆积的润滑脂泄出的基础油自发回流至接触区,以改善轴承接触区油膜厚度薄的状态,提高润滑效果,提升轴承的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27441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1512660.2
申请日:2018-12-11
IPC: H04B7/0413 , H04B7/0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包括:(1)初始化两个空天线选择子集S、T;(2)计算大规模MIMO信道矩阵H中各列的范数,将范数最大的列放入天线选择子集S中作为下一次天线选择的基准天线,同时将该列和范数最小的列从H中删除,更新矩阵;(3)遍历矩阵H的剩余天线,将相关性最小的列放入天线选择子集S中作为新的基准天线,同时将该列和相关性最大的列从H中删除,更新矩阵;(4)选出指定数量的天线阵列集合;(5)计算大规模MIMO系统容量和系统能效。本发明通过对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进行双向交叉迭代选择,在不增加运算复杂度的情况下,减少了射频链路的部署,降低了硬件成本和实现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容量和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336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312443.7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0236 , H01L31/028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硒元素掺杂黑硅材料制备方法的不足,制备方法包括:获取清洁衬底;采用热蒸发法在衬底表面沉淀一层硒膜;在氟化氢气体氛围下,利用飞秒激光扫描烧蚀;除去材料表面氧化硅,得到黑硅材料。本发明在飞秒激光烧蚀衬底材料的过程中,引入了氟元素,借助氟元素与衬底硅材料产生的化学反应,制备得到的黑硅材料,表面具有微结构尖锥阵列,即“黑森林”结构,这种黑硅材料具有很强的陷光性,因此这样获得的黑硅材料的吸收波长得到扩展,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吸收率可扩大到9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60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1208621.3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NOMA通信系统中基于动态SWIPT的协作传输方法,将系统传输周期T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1‑α)T,第二阶段时间为αT;在第一阶段内,近端用户接收基站射频信号,将该射频信号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功率占比为β,用于近端用户进行能量收集,第二部分占比为1‑β,用于近端用户进行用户信息解码,同时远端用户接收基站信号;第二阶段内,近端用户作为中继向远端用户传输信息,远端用户通过选择结合技术解码信号;其中时间分配系数α和功率分配系数β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确定。本发明通过对时间分配系数与功率分配系数进行动态调整,实时平衡近端用户与远端用户之间的数据率差异,同时实现通信系统总数据率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1128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07547.6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F16C19/16 , F16C33/66 , F16C33/58 , B23K26/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织构自驱动油滴的脂润滑球轴承及其微织构加工方法。现有技术没有对受挤压外溢到滚道两侧的润滑油油滴回流特性进行研究。本发明在内圈和外圈滚道的非接触区划分出液滴驱动区域带,在液滴驱动区域带设置微织构;微织构从滚道的非接触区向接触区方向由疏到密布置;液滴驱动区域带由多个连续的梯度区域组成;每个梯度区域设有一个微织构单元阵列;从非接触区向接触区方向,越靠近接触区的梯度区域,其上的微织构单元阵列的相邻微织构间距越小。本发明让油滴在不同疏密程度微织构影响下实现在特定区域中的自驱动,能够有效地加速轴承中外溢的润滑油油滴引导回流至油液的润滑区域,提高了滚动轴承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和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86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282754.6
申请日:2020-04-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波近场探针空间分辨率分析方法、系统、微波显微镜,所述微波近场探针空间分辨率分析方法利用准静态理论计算出的电场公式画出样品中的三维等势面;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探针样品等效模型,在三维等势面之外的区域改变材料的特性;观察改变材料对样品中电势分布的影响,确定探针的近场作用范围,分析计算微波近场扫描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本发明能够对现有使用的微波近场探针空间分辨率进行理论推算,根据推算结果指导探针的应用场景;能够指导微波近场探针的设计,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可以优化探针的空间分辨率;从理论角度说明影响探针空间分辨率的因素,不仅与探针尖端尺寸有关系,还和探针样品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3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521577.2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坡多要素三维空间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监测处理器以及与监测处理器通信连接的三维空间定位监测单元和多要素传感监测单元,所述三维空间定位监测单元包括GNSS定位装置,用于采集滑坡的三维定位信息和高程信息,并传输给所述监测处理器;所述多要素传感监测单元包括多种监测传感器,用于采集反应滑坡状态的多种要素数据,并传输给所述监测处理器。本发明提供的滑坡多要素三维空间监测系统及方法,有机融合三维空间定位技术与多要素实时监测技术,从立体化、多维度方面综合考虑,实现对滑坡灾害体的全方位、多要素、高精度监测,提升了滑坡灾害监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078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50055.4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汽车雷达的扩展目标跟踪方法,根据状态集建立实际目标汽车的随机有限集模型,根据测量集建立量测目标汽车的随机有限集模型,修正异常多普勒速度,在方位-多普勒速度预分区处理后使用吉布斯采样进行数据关联,关联成功则更新多目标PMBM后验密度,再预测下一时刻的多目标PMBM先验密度,关联不成功则判断是否有新目标进入,对于新目标则预测下一时刻的多目标PMBM先验密度,再结合完全状态向量计算输出结果,否则剔除该杂波,本发明增加少量的时间复杂度便能大幅度提升跟踪效率,提高跟踪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6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08621.3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5/0058 , H04L5/0078 , H04W72/0473 , H04W72/1215 , H04W72/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NOMA通信系统中基于动态SWIPT的协作传输方法,将系统传输周期T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1-α)T,第二阶段时间为αT;在第一阶段内,近端用户接收基站射频信号,将该射频信号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功率占比为β,用于近端用户进行能量收集,第二部分占比为1-β,用于近端用户进行用户信息解码,同时远端用户接收基站信号;第二阶段内,近端用户作为中继向远端用户传输信息,远端用户通过选择结合技术解码信号;其中时间分配系数α和功率分配系数β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确定。本发明通过对时间分配系数与功率分配系数进行动态调整,实时平衡近端用户与远端用户之间的数据率差异,同时实现通信系统总数据率最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