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805118.4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四苯乙烯纳米簇的电化学发光猝灭型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并首次验证了四苯乙烯纳米簇与二硫化锡/二氧化锡复合纳米晶能量转移对在低电位下可达到的高效电化学发光猝灭的行为,一方面解决了发光材料在电极上的固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有效调节发光强度的问题。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F检验、T检验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17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910038073.2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33/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8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本发明中,MoS2/Bi2S3纳米棒不仅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而且可以通过金-硫键固载大量的发光材料鲁米诺,增强发光材料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为了灵敏地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夹心型的猝灭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采用姜黄素-ZnO纳米材料基于消耗超氧根自由基和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根据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可以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聚多巴胺@姜黄素-ZnO,使得该传感器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不同。本发明对淀粉样β蛋白4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 pg/mL-10 ng/mL,检测限为21 fg/mL。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74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610816269.6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金属有机纳米晶配合物与手性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用Ce(NO3)3·6H2O、D‑(+)‑樟脑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先制得手性金属有机配合物凝胶,进一步制得手性金属有机纳米晶,制备方法简便,能耗低;以该纳米晶制得的电化学手性传感器,对D‑(+)‑色氨酸和L‑(‑)色氨酸手性对映体含量的检测,快速响应、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442686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610816143.9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种手性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手性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CuL]2(H2O)}n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超声法制备,步骤如下:制备手性手性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晶体{[CuL]2(H2O)}n,将其加热脱水制得手性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CuL]2}n;由{[CuL]2}n修饰电化学手性工作电极制得手性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传感器;用于对D‑(+)‑色氨酸和L‑(‑)色氨酸对映体含量的检测。基于该材料制备的手性传感器,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534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710069952.2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u八面体等离子胶体的赭曲霉毒素A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Au八面体分散液为基底材料,Au八面体等离子胶体负载的甲苯胺蓝为二抗标记物,通过层层自组装构建了夹心型免疫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617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0090224.X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27/48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电超分子凝胶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纳米科学、生物免疫技术、电化学传感等领域。本发明利用单宁酸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导电超分子凝胶为载体,实现了电化学发光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电极界面的简易固定与高效发光。同时生物分子单宁酸与金属钛离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超分子凝胶对生物大分子的反应活性,可以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该方法不仅步骤简单,操作容易,而且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发光性能,解决了纳米材料及生物分子缺乏简单而有效的电极固定方法等问题。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生物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电极的制备,在科研和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32893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322875.7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27/416 , G01N33/5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46 , G01N27/41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信号响应比率型丝网印刷电极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硫化铜-硫化亚铜/石墨烯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复合物作为基底材料,甲苯胺蓝/羧基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铈/羧甲基壳聚糖/离子液体作为信号标记物,检测癌胚抗原比率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硫化铜-硫化亚铜/石墨烯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复合物固定捕获抗体,并直接产生电化学信号。羧基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铈作为固定标记抗体和电子媒介体甲苯胺蓝标记矩阵,直接产生电化学信号。该免疫传感器是在一个传感平台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在不同的电位产生电化学信号建立起来的,这种方法提高了分析性能,临床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534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710069952.2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278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u八面体等离子胶体的赭曲霉毒素A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Au八面体分散液为基底材料,Au八面体等离子胶体负载的甲苯胺蓝为二抗标记物,通过层层自组装构建了夹心型免疫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614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39894.9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27/327 , G01N27/48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434 , B82Y30/00 , G01N27/3278 , G01N27/48 , G01N33/574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用两种方法互相验证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硫化钴/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作为基底材料,甲苯胺蓝/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铈/羧甲基壳聚糖/1‑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作为信号标记物,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夹心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该免疫传感器是在一个传感平台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产生不同的电化学信号建立起来的,两种平行方法的对比提高了传感器的分析性能和临床可靠性,从而对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404860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754230.6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碳修饰三维石墨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应用,涉及纳米科学、高分子科学、电化学传感等领域。本发明利用三聚氰胺与甲醛的聚合特性以及三聚氰胺的高温聚合性质,实现了在三维电极上原位制备氮化碳纳米材料。基于氮化碳良好的电化学发光特性和分子识别能力,可实现多种目标物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在科研和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