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及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9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80063728.1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低温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放电特性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700℃以上且1000℃以下的温度将中值粒径(D50)为10μm以下的钴酸锂加热1小时以上且5小时以下的第一工序;对经过该第一工序的钴酸锂混入氟源及镁源制造第一混合物的第二工序;以800℃以上且1100℃以下的温度将该第一混合物加热1小时以上且10小时以下的第三工序;对经过该第三工序的第一混合物混入镍源及铝源制造第二混合物的第四工序;以及以800℃以上且950℃以下的温度将该第二混合物加热1小时以上且5小时以下的第五工序。

    锂离子二次电池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9555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624446.2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钴酸锂,所述钴酸锂包含镁、铝和镍。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的镁浓度高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的镁浓度。所述负极包含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碳材料。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在通过CCCV充电将使用所述正极和作为对电极的锂金属而制造的硬币型二次电池充电至4.7V后、从所述硬币型二次电池取出所述正极、对所述正极通过CuKα1射线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时,至少在2θ=19.30±0.20°和2θ=45.55±0.10°处有衍射峰。

    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974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21983.0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炉中配置装有锂氧化物、氟化物及镁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第一容器的第一工序;使加热炉内部的气氛为含氧气氛的第二工序;以及对加热炉的内部加热的第三工序,其中,在进行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之后进行第三工序。优选的是,在对加热炉加热内部之前使加热炉内为含氧气氛。更优选的是,氟化物为氟化锂且镁化合物为氟化镁。

    正极活性物质及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9563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80004083.2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钴、镁、氧及氟,当对使用CuKα1射线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而得到的图案进行里特沃尔德分析时,观察到具有空间群R-3m的结晶结构,a轴晶格常数大于2.814×10-10m且小于2.817×10-10m,且c轴晶格常数大于14.05×10-10m且小于14.07×10-10m,当被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时,钴浓度为1时的镁浓度的相对值为1.6以上且6.0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