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48035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80040240.3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40/00 , B82Y30/00 , C01B32/192 , C01B32/23 , H01M4/366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通过在溶液中将石墨和包含碱金属盐的氧化剂混合,来形成第一沉淀物。接着,使用酸性溶液使第一沉淀物所包含的氧化剂电离,并从第一沉淀物去除氧化剂,来形成第二沉淀物。然后,通过以下制备分散有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将第二沉淀物和水混合形成混合液,然后对混合液施加超声波或机械搅拌混合液,使氧化石墨烯从氧化石墨分离,所述氧化石墨为第二沉淀物中包含的并且被氧化的石墨。接着,将分散液、碱性溶液及有机溶剂混合,并使分散液所包含的氧化石墨烯与碱性溶液所包含的碱彼此反应,由此形成氧化石墨烯盐。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91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212001.8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6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负极及蓄电装置。当反复进行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产生的电解液等的分解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集流体上的包含多个粒状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在表面的一部分中包括作为成分包含第一无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接触于负极活性物质的露出部的一部分及无机化合物膜的被膜。上述被膜作为成分包含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无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238240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180058641.7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G11/06 , H01G11/50 , H01G11/68 , H01G11/72 , H01M4/382 , H01M4/386 , H01M4/661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有改善了的性能如高放电容量,并不容易发生由活性材料层的剥落等导致的劣化。在用于蓄电装置的电极中,在集流体上的活性材料层中使用掺杂有磷的非晶硅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材料,并且在该活性材料层上作为包含铌的层形成氧化铌。从而可以提高蓄电装置的容量,还可以改善循环特性及充放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8876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37860.7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所述负极至少包含硅和碳,所述负极包括活性物质区域、和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区域的表面的第一层,所述活性物质区域和所述第一层都至少包含硅和碳,所述第一层包含厚度大于或等于10nm且小于或等于1000nm的部分,所述电解液包含第一阳离子及第二阳离子,所述第一阳离子至少包含锂离子,并且,所述第二阳离子包含咪唑鎓阳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27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710061051.9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所述负极具有第一元素和碳,所述第一元素是硅、锡、镓、铝、锗、铅、锑、铋、银、锌、镉或铟中的任一个,所述负极具有活性物质、与所述活性物质的表面接触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所述电解液具有第一阳离子和第二阳离子,所述第一阳离子选自锂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或镁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离子,所述第二阳离子是咪唑鎓阳离子或叔锍阳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568004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610219482.9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83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为了提高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等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的导电性及电容,使用包含1至100个石墨烯片的网状石墨烯代替以往使用的导电助剂及粘合剂。具有二维的展宽及三维结构的网状石墨烯更容易与活性物质粒子或其它的导电助剂接触,由此导电性及活性物质粒子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通过在混合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物质粒子之后,在真空或还原气氛中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得到这种网状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05810893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218930.3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为了提高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等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的导电性及电容,使用包含1至100个石墨烯片的网状石墨烯代替以往使用的导电助剂及粘合剂。具有二维的展宽及三维结构的网状石墨烯更容易与活性物质粒子或其它的导电助剂接触,由此导电性及活性物质粒子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通过在混合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物质粒子之后,在真空或还原气氛中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得到这种网状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05600776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010490.2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C01B32/198 , H01M4/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40/00 , B82Y30/00 , C01B32/192 , C01B32/23 , H01M4/366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通过在溶液中将石墨和包含碱金属盐的氧化剂混合,来形成第一沉淀物。接着,使用酸性溶液使第一沉淀物所包含的氧化剂电离,并从第一沉淀物去除氧化剂,来形成第二沉淀物。然后,通过以下制备分散有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将第二沉淀物和水混合形成混合液,然后对混合液施加超声波或机械搅拌混合液,使氧化石墨烯从氧化石墨分离,所述氧化石墨为第二沉淀物中包含的并且被氧化的石墨。接着,将分散液、碱性溶液及有机溶剂混合,并使分散液所包含的氧化石墨烯与碱性溶液所包含的碱彼此反应,由此形成氧化石墨烯盐。
-
公开(公告)号:CN104282876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410487669.8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4 , H01M4/364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4/627 , H01M10/052
Abstract: 为了提高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等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的导电性及电容,使用包含1至100个石墨烯片的网状石墨烯代替以往使用的导电助剂及粘合剂。具有二维的展宽及三维结构的网状石墨烯更容易与活性物质粒子或其它的导电助剂接触,由此导电性及活性物质粒子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通过在混合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物质粒子之后,在真空或还原气氛中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得到这种网状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0269419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10082550.3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4/131 , H01M10/058 , H01M4/1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C30B1/00 , H01M4/13 , H01M4/136 , H01M4/362 , H01M4/5825 , H01M4/665 , H01M4/668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包括正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多个以通式LiMPO4(M为Fe(II)、Mn(II)、Co(II)、Ni(II)中的一种以上)表示的含锂复合氧化物。含锂复合氧化物为扁状单晶粒,并且扁状单晶粒的b轴方向上的长度比a轴方向及c轴方向上的长度短。此外,含锂复合氧化物以单晶粒的b轴与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相交的方式设置在正极集电体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