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铁水转炉提钒方法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5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50212.5

    申请日:2023-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硅铁水转炉提钒方法。该方法包括:提钒过程向铁水中加入生铁块或废钢,以提高冷却强度;在提钒过程中氧氮混吹;每吨提钒铁水生铁块或废钢的加入量为30kg~80kg;其中生铁块和废钢的Si含量≤0.18wt%。本发明通过在提钒过程加入生铁块或废钢,提高冷却强度;在提钒过程中氧氮混吹;降低转炉提钒氧枪枪位;提高了钒的氧化率,降低了钒渣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和钒的氧化物的含量,且提升了钒渣的品位。

    一种用于钢水深脱氢的RH真空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7519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74995.9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水深脱氢的RH真空处理工艺,涉及重点钢种氢含量控制技术领域,所述工艺包括:步骤(1)、钢水进站后接好钢包车与钢包底吹氩气的两个金属软管,氩气管对接处以不脱落、无漏气为准;步骤(2)、开始调节钢包底吹氩气流量,以钢包钢液面不裸露为准;步骤(3)、保持钢包底吹氩气流量,钢包开到处理位,然后液压顶升并进行RH真空处理;步骤(4)、RH真空处理时,保持钢包底吹氩气流量,且RH提升气体流量不能低于600NL/min;步骤(5)、RH真空处理结束后停止钢包底吹氩气。本发明通过对工艺制度的优化调整,有效提升了RH深脱氢的效果,显著改善了其生产控制水平和冶金效果。

    一种微碳钢高洁净度生产工艺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1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23096.3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碳钢高洁净度生产工艺,涉及微碳钢生产技术领域,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转炉工序控制:转炉终点控制[C]含量为0.04~0.08%;控制出钢温度≥1620℃;步骤S2、LF工序控制:LF进站测温、定氧,取样,不喂铝线;LF出站温度控制1620~1640℃;步骤S3、RH工序控制:RH进站后进行测温、定氧;采用RH轻处理模式;加入高碳锰铁进行锰合金化,然后根据初始[O]、[C]含量,按目标[C]含量要求加入碳粒;保证VCD时间≥10min;VCD后,根据定氧结果加铝粒进行终脱氧,保证合金化后循环时间≥6min。本发明在适应大生产的条件下,确保RH碳脱氧的安全性,降低炼钢过程的生产成本,提高钢水洁净度及产品质量。

    一种电极扁钢的生产方法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45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91944.8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扁钢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转炉出钢过程的钢液中加入活性石灰和高碳锰铁,获得新的钢液;对所述新的钢液进行真空循环脱碳处理,获得处理后的钢液;向所述处理后的钢液中加入精炼渣和铝粒进行精炼,获得精炼后的钢液;向所述精炼后的钢液中喂入钙铁包芯线进行钙处理,并经过连铸和轧制生产电极扁钢。该方法提高了转炉终点碳含量,降低了终点钢水氧含量,从源头上降低Al2O3夹杂的生成,提高钢水洁净度,同时,充分利用RH真空处理过程碳氧反应脱氧的优势,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钢水洁净度,另一方面使用碳代替铝进行脱氧操作,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低碳低硅电极扁钢的低成本、高质量生产。

    低碳铝钢的冶炼方法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303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31766.7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碳铝钢的冶炼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钢水洁净度、耗时短的低碳铝钢的冶炼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低碳铝钢的冶炼方法,如下步骤:转炉冶炼‑小平台‑RH处理‑连铸;所述转炉冶炼入炉铁水中S≤0.015%;所述RH处理出站控制Als含量:0.03~0.06%,出站C含量:0.01~0.05%,出站Mn含量:0.15~0.25%。本发明方法可降低转炉终点O含量至300~500ppm,转炉出钢温度降至1600~1650℃,并能减少脱氧产物等形成的夹杂物,提高低碳铝钢的洁净度。

    一种减少RH插入管粘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004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43246.0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RH插入管粘渣的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RH插入管粘渣的方法;可提高RH插入管使用寿命及RH连续作业率。本发明通过加入改性剂,以对钢包渣实现改性有效地解决了插入管粘渣的情况;以及通过控制RH处理的碳含量和氧含量;可有效的提高插入管使用寿命,插入管平均使用寿命提高到90次以上,IF钢RH平均连续处理炉数大约提高了3.71炉/次,RH最高连续处理能力提高到15炉/次以上,作业率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了其生产控制水平和冶金效果。

    改善螺纹钢钢水可浇性的LF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468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32054.7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螺纹钢钢水可浇性的LF操作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提供一能够提高改善螺纹钢钢水可浇性,降低引起水口堵塞问题的LF操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分阶段地控制底吹氩操作参数,保证了吹氩对钢水的搅拌、去气以及去杂等作用均能得到充分体现,进而最终能够有效地降低钢水中的Al2O3夹杂,提高钢水的可浇性,降低引起水口堵塞的情况。另外,通过控制出站时的钢水温度,以适当提高钢水的过热度,可进一步提高钢水的可浇性。另外,通过加入碳粉和硅铁,以使炉渣中FeO快速降低至2%以下,以提高炉渣吸附夹渣的能力,形成吸附能力强的流动性好的白渣,进而提高钢水的可浇性。另外,还通过将锰硅比控制在2.5-3之间,以进一步提高钢水的可浇性。

    转炉炼钢非真空脱氧方法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9016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68570.4

    申请日:201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炼钢非真空脱氧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利用转炉将铁水冶炼成钢水;在出钢前打开钢包底吹氩;在出钢的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增碳剂,其中,增碳剂的量由下面的等式进行计算:MC=MT×P×(COa-COt)×12/16,其中,MC表示添加的增碳剂的量,MT表示炉产钢水量,12/16表示碳脱氧的系数,P表示在出钢比例为P时进行脱氧合金化,COt表示理论上的平衡氧浓度,COa表示钢水的实际氧浓度。

    一种炼钢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一种连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063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7130.X

    申请日:2011-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钢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一种连铸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使用转炉进行初炼,然后将初炼得到的钢水出钢到钢包中;(2)在出钢过程中,在进行合金化之前对钢水进行增碳并进行选择性脱氧,使以钢水的总重量为基准,钢水的活度氧含量为≤100ppm;并加入熔渣发泡剂以吸附钢水中的夹杂,所述熔渣发泡剂的发气量为大于或等于90升/千克;(3)在出钢后对钢包中的钢水进行吹送氩气将钢水进行调温处理,并根据钢水成分进行选择性喂铝和喂碳,使以钢水的总重量为基准,钢水的活度氧含量为≤50ppm,使得钢水中碳含量调整为钢种成分要求的中限。本发明提供的炼钢方法能够对钢水成分进行精确控制并对炼钢的节奏进行调控,且工艺时间短、温降小、能耗低。

    提高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4103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10005472.2

    申请日:201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提高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包括:向转炉中的铁水加入废钢,然后加入渣料,将初期的渣碱度控制为2.5~3,同时控制过程升温速度;供氧,并进行吹炼,以将钢水中的磷含量控制为小于0.025%;拉碳,拉碳温度控制在1620℃~1660℃,并控制拉碳时钢水中的碳含量为0.2%~0.4%,控制所有辅料在拉碳前3min内加完,其中,采用脱磷氧枪执行供氧的步骤,在拉碳前的预定时间内将脱磷氧枪的枪位设置在距转炉内熔池的液面为1.2m~1.6m的距离。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了紧凑的生产组织模式,能够减少补吹次数,从而保证转炉热量得到有效的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