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253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621750.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25J11/00 ,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主缆缠包带机器人,该机器人套装在主缆本体外圈上,且沿着主缆本体向上匀速爬升,所述机器人包括爬升机构、缠绕机构、加压机构,其中,爬升机构与缠绕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杆一固定连接,爬升机构与加压机构通过连接杆二固定连接;爬升机构用于带动缠绕机构、加压机构沿着主缆本体向上爬升,同时对主缆本体外表面进行清洁,缠绕机构在爬升过程中将包带缠绕在主缆本体外表面,加压机构对缠有包带后的主缆本体进行加压,使包带与主缆本体贴合。本发明能够自主实现对斜拉桥主缆表面清洁、缠绕包带以及加压处理,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9299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26544.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测试单纤维‑沥青基材界面力学行为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微拉伸系统、控温系统、显微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微拉伸系统调速由丝杆带动钢制夹具的上升、下降,并设直线导轨,钢制夹具内有聚乙烯贴片,控温系统可调节装置内试验环境温度,显微系统连接于立柱上,可根据试样位置进行调节。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拉力、位移、时间的实时记录采集。该装置能够高精度实现单纤维‑沥青基材料界面微力学行为的变温测试及过程的可视化,对纤维路面材料高性能设计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59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981137.4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替换式降解汽车尾气的路缘石面板,包括二氧化钛(TiO2)板和竹炭板,二氧化钛(TiO2)板和竹炭板拼接组成路缘石面板,拼接处采用燕尾榫结构,路缘石选用大孔隙透水混凝土。本发明实现了汽车尾气全天候高效降解,避免了日照、雨水对于汽车尾气降解效率的影响,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增加了尾气降解设施的施工和易性。本发明为汽车尾气降解提供了新思路,为“双碳”目标贡献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512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77817.7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胎基复合土工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功能防护膜层,改性高聚合物层和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层,所述改性高聚合物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基质沥青45~55份、酚醛树脂15~25份、丁苯橡胶粉8~14份、变定剂4~8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7份、改性料4~12份。本发明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配方生产出抗拉强度高、耐高温、粘结性好和低温韧性较优的复合土工布,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与基层粘结牢固,具有良好的应力吸收作用,有效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扩展;本发明使用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对改性高聚合物有很好的嵌锁作用,满足性能的同时大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和市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61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25601.2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纤维筛分装置及分散性评价方法。该装置包括振动机、安装在振动机上方的筛架、筛架包括中空的抽屉筛支架和安装在筛架上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呈三角爪结构,中部连接旋钮能欧旋转按压。筛架底部有固定底板、固定底板上方带有筛网的筛盘,底托位于筛盘最下方。本发明通过控制面板操作,进一步精准控制摇筛频率、摇筛时间、摇筛方向,从而使纤维快速成团,提高了分散均匀性计算的精准性。在使用时,通过压紧装置,待三角爪与筛盒顶接触后进一步辅助压紧,使用者根据观察纤维成团情况来判断是否终止实验。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孔径的筛盘,设置不同的摇筛参数,整个筛析过程全是机器自动完成的,没有人工的介入。
-
公开(公告)号:CN11248525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74964.7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江苏天龙玄武岩连续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润扬大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1/84 , G01N23/046 , G01N33/42 ,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纤维最佳长度组合比的确定方法,首先制备沥青混合料标准试件,并进行切割;然后获取试件不同位置断面的数字图像,并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增强、过滤小粒子等预处理和二值化;接着提取沥青混合料形态学参数;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纤维最佳长度组合和比例。本发明能够有效地确定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最佳玄武岩纤维长度组合方案和比例,避免了传统宏观试验方法耗时耗力的缺点,具有操作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1438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06214.5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净化能力分析方法,包括:制备生态透水混凝土试件;取路面沉积土、Zn(NO3)2、Pb(NO3)2、NH4Cl、C6H12O6、KH2P4试剂制备不同浓度的实验室模拟雨水;将实验室制备的不同浓度模拟雨水以一定的水流速度均匀通过生态透水混凝土,取过滤后所得模拟雨水样本;取一定浓度实验室模拟雨水以不同水流速度均匀通过生态透水混凝土,取过滤后所得模拟雨水样本;分析样本的SS、COD、TN、TP以及NH3-N浓度,得到各污染物去除效率。通过本方法分析生态透水混凝土能有效评价其净化能力,可以全面、系统的分析生态透水混凝土净化能力,从而判定某一种类生态透水混凝土适用的区域和场景,有利于在实际应用中选定适用的生态透水混凝土。
-
公开(公告)号:CN107345870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439328.7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能力试件成型工艺。该成型工艺包括带预切缝的水泥混凝土、橡胶沥青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本发明提供的成型工艺由下往上依次成型带预切缝水泥混凝土、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本发明提供的成型工艺制备的试件能够模拟实际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普遍存在裂缝的情况下,为室内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效果提供可行的、科学的、规范的试件成型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02167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25727.3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6/26 , C04B18/027 , C04B38/08 , C04B2111/00017 , C04B2111/00284 , C04B2111/0075 , C04B14/14 , C04B14/28 , C04B2103/0068 , C04B38/00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型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态型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包括:SBS改性沥青、集料、填料和高黏改性剂组成,其中,集料为天然碎石和陶粒的掺混集料。按质量百分比计,陶粒为集料的5%‑20%。石灰石矿粉为集料的5.0‑6.0%,SBS改性沥青为集料的5.2‑6.2%,RST高黏改性剂为SBS改性沥青的10%‑12%。制备方法为:将称量好的干燥的天然碎石与陶粒掺混,并将掺混集料与矿粉一并加热至185℃后倒入拌和锅搅拌25s,再投入RST改性剂干拌35s,最后将170℃SBS改性沥青倒入拌和锅湿拌90s,成型养护后即制得。该生态型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仅具有良好排水、降噪功能,还能净化径流水质;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5389803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685753.5
申请日:2015-10-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2 , G01N21/64 , G06T7/0004 , G06T2207/10056 , G06T2207/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BS改性沥青相态分布特性的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方法,首先对标准方法采集的荧光显微图像进行滤波分析、分割处理得到表示沥青相和聚合物相的二值图像,然后提取图像中的聚合物形态并转为二值文件,最后对二值图形文件矩阵进行分块操作,将图像主矩阵(主图)等分为若干子矩阵(子图)并提取主图连通域的数量及各个子图中的目标聚合物粒子数量,并据此计算主图的克里斯钦森系数。与传统试验相比,本发明克服了室内试验估测聚合物分布相容性的不足,避免了传统试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缺点。本发明方法引入了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快速、定量地分析亚微观尺度SBS改性沥青的相态分布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