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6517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942530.1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7/22 , H02H7/04 , H02H7/26 , G01R19/165 ,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7/22 , G01R19/16571 , G01R19/16576 , G01R31/086 , H02H7/04 ,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储能的配电系统的故障保护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功率方向,并利用功率方向进行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排除,首先检测配电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然后依次从变压器、母线、馈线分层查找故障,最后确定故障区段,继电保护动作隔离故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改进的电流保护对含多个具有储能元件的微电网的配电系统进行继电保护,导致了配合整定困难,且无法适应分布式能源渗透率高的配电系统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1205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711020698.3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双冗余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包括:两台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10kV交流母线、10kV直流母线、240V直流母线、380V交流母线。双冗余电力电子变压器分别接入于两路10kV交流电源,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10kV直流、240V直流及380V交流母线互联构成环网。10kV直流母线用于接纳大容量远距离光伏,同时实现两路10kV交流电源点的柔性互联;240V直流用于接纳低压光伏、储能等,同时给直流负载供电;380V交流用于接纳低压光伏、风电、光热发电等,同时给交流负载供电。该系统在保证交直流负荷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源、荷、储的多级变流环节,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及系统能效,同时通过多运行方式的切换,对电网提供辅助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711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614253.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的储能系统及海上风电装置,该适用于海上风电的储能系统与海上风电汇流升压后的三相交流输出线连接,该适用于海上风电的储能系统包括并联环节和串联环节,并联环节包括交流及储能模块和第一静态开关,交流及储能模块包括数个交流及储能子模块;串联环节包括第二静态开关、限流电抗器、LC滤波器和变压器,该适用于海上风电的储能系统通过设置的并联环节可以改善海上风电并网性能,提供有功无功支撑,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功率波动问题;通过设置的串联环节能够动态改善海上风电输电线路参数,解决海上风电低高频谐振及短路限流问题,从而也解决了现有海上风电的功率波动、低高频谐振及短路限流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2154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332851.6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供电电源及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背靠背设置的整流变流器和逆变变流器,将储能系统与背靠背双变流器直流侧相连接,当所述变流器组故障时,采用自动旁路将所述变流器组进行旁路以实现负载不间断供电。本发明取得减少因负载突加突卸而引起的功率波动,提高并网电能质量稳定性并维持直流电容电压,同时兼顾负载运行时的电能质量管理和能量管理的有益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42947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291803.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电平全桥变换器及多电平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本发明提供的多电平全桥变换器中采用了单相飞跨电容嵌位三电平桥臂,两个交流端子之间可以产生五电平输出电压状态,与传统的采用两电平桥臂的全桥变换器相比,输出电压能力提高了一倍,提高了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等级,解决了当前的DC‑DC变换器中的全桥变换器只能输出两电平,使实现高压大容量的双向DC‑DC变换器困难,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2920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24040.6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25B30/04 , F25B43/00 , F25B41/00 , F25D3/00 , F25D3/02 , F25C1/00 , F24S10/00 , F03G6/06 , F01D15/10 , F01K1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冷热电冰联供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组件、制冷机、第一热水箱、制冰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六管道;第一管道分别连通太阳能集热组件的工质出口与制冷机的工质入口;第二管道分别连通制冷机的工质出口和制冰机的工质入口,第二管道与第一热水箱的工质入口连通;第三管道分别连通制冰机的工质出口和太阳能集热组件的工质入口。第六管道分别连通第一热水箱的工质出口与第三管道的中部连通口;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第一开关阀位于第二管道的中部连通口与第二管道的末端口之间;第六管道上设置有第四开关阀。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仍然缺乏一种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设备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6921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48319.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所述配用电系统包括:交流中压配电网、交流低压配电网、直流中压配电网、直流低压配电网;其中,所述交流中压配电网、所述交流低压配电网、所述直流中压配电网、所述直流低压配电网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实现交直流互联;所述交流中压配电网、所述交流低压配电网与所述直流低压配电网用于接入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所述直流中压配电网、所述直流低压配电网与所述交流低压配电网用于接入发电装置,所述直流低压配电网、所述直流中压配电网用于接入储能设备;所述配用电系统的接线拓扑结构为手拉手闭环接线方式。本发明适用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型先进园区的高可靠性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67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06564.3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 G06F17/5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支路模型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电路及方法,包括:真空机械开关、固态开关元件和限压缓冲吸收仿真支路;所述真空机械开关、所述固态开关元件和所述限压缓冲吸收仿真支路并联连接;所述限压缓冲吸收仿真支路包括:RC缓冲吸收支路和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所述RC缓冲吸收支路和所述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并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于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电路及对应的仿真方法,因此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电路及对应的仿真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0690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48317.1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06 , H02J200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配用电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所述配用电系统包括:中压直流配电子系统和低压直流配电子系统;其中,中压直流配电子系统的输入端用于接入高压交流系统;中压直流配电子系统的直流母线与低压直流配电子系统的直流母线之间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实现电气联接;低压直流配电子系统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新能源发电装置、储能装置、电动汽车以及直流负载。该系统使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将中压直流配电子系统与低压直流配电子系统连接起来,减少了变换环节,使配电网的控制更加简洁,同时支持多向潮流灵活切换,为交流、直流系统提供故障隔离功能,并为交流系统提供灵活的有功、无功功率支撑。因此,该直流配用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中潮流方向的灵活调控,支持源、网、荷、储的灵活互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97263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43947.6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混合型移动储能系统,包括:共直流母线变流器拓扑结构、超容室、电池室、配电室;共直流母线变流器拓扑结构包括:电池组、电容器组、直流母线、DC/AC变流器、双向DC/DC模块;双向DC/DC模块与电池组、电容器组均电性连接,且与电池组、电容器组的非连接端与直流母线连接;电池组设置于电池室内,电容器组设置于超容室内,DC/AC变流器和双向DC/DC模块设置于配电室内,解决了传统柴油发电机后备电源的噪音大、污染大、运行维护费用高等缺点,解决了现有的移动储能系统停电切换时间长、不能应对冲击性负荷等缺陷,增加了移动储能系统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