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路通多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320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36189.7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路通多酚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树胶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溶解,获得壁材溶液;S2、向壁材溶液中加入路路通多酚,再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搅拌处理,获得乳液;S3、对乳液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即得所述路路通多酚微胶囊。本发明研究发现路路通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多酚类成分具抗菌、抑制透明质酸酶、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活性,是治疗感染性荨麻疹主要活性物质;采用路路通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作为活性成分,使制得的微囊具有抗感染性荨麻疹的作用,且通过本发明路路通治疗感染性荨麻疹有效部位微囊化方法,使其具较好水溶性,避免遭受胃酸的侵袭,达到定点在小肠内充分释放的效果。

    一种路路通萃取物的抑菌筛选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90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98009.0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路通萃取物的抑菌筛选方法,将路路通粉碎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合并收集的液体经减压回收得到路路通粗浸膏,再将粗浸膏加入纯水充分溶解,并依次与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相萃取,剩余水层减压回收,最终得到不同部位的萃取复合物;将不同复合物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抑菌筛选,通过抑菌圈、CFU筛选出最佳抑菌复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筛选方法在开发新型天然草本抑菌药品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植物药材路路通获得五种萃取复合物,并通过对该五种复合物的抑菌筛选最终获得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路路通抑菌复合物;该抑菌复合物可作为新型天然草本抑菌药品,用于中医皮肤医疗行业。

    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50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09827.X

    申请日:2023-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包括包裹材料脂质体以及包裹于所述脂质体内的紫色杆菌素;其中,所述脂质体由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脂和胆固醇制备而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制备pH敏感脂质体包裹紫色杆菌素,增加紫色杆菌素在水中的分散性,增加紫色杆菌素作为药剂使用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紫色杆菌素稳定性,增强了其抑菌及抗肿瘤作用。

    一种抗菌和抗生物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8200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15029.5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和抗生物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水凝胶为以由抗生素碳化的碳量子点CQDs和阳离子瓜尔胶悬浮液CG作为原料混合搅拌再静置后所获得。本发明引入生物相容性和流变性能良好的CG天然半乳甘露聚糖为主体材料,并向其中均匀分散抗生素衍生的CQD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简易高效的自组装水凝胶支架,且不需要任何交联剂或催化剂。抗生素衍生的CQDs不仅保留了抗生素部分活性基团,同时增加了诱导活性氧产生,低耐药性和抗生物膜的新机制,表现出比抗生素更高和更持久的抗菌活性。因此,获得的CG‑CQDs水凝胶具有出色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包括自愈合性、可注射性、抗菌性、抗生物膜性、低耐药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

    一种通过修饰天然黑色素作为载体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4728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280799.6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通过修饰天然黑色素作为载体的纳米材料,包括黑色素‑槲皮素纳米材料,所述黑色素‑槲皮素纳米材料为将天然药物槲皮素通过π‑π键和共价键作用修饰在天然聚多巴胺纳米材料表面生成,所述黑色素‑槲皮素纳米材料的直径为80‑100nm,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通过修饰天然黑色素作为载体的纳米材料在纳米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黑色素的优异装载药物的能力,将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黄酮类药物槲皮素均匀的包裹在其表面,使槲皮素具有均匀形状和大小并可以有效的杀死大肠杆菌,本发明具有易合成、抑菌效果好、可以减少治疗期间的副作用等优点。

    一种磷指示菌及其在检测水体中磷含量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523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653106.1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磷指示菌及其在检测水体中磷含量中的应用,属于环境生物检测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磷指示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2021123。该菌株能够利用水样中的磷元素合成绿色荧光色素,可以定性或定量检测水体中磷含量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基中磷浓度含量为0.1‑1000mg/L,20‑45℃,震荡培养12‑128h后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以定性确定水体中磷含量的多少。其最低磷检测限低至0.1mg/L,在污水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良好。

    一种生产蓝紫色素的马赛菌及其生产蓝紫色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774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910379066.9

    申请日:2019-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马赛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马赛菌(Massilia sp.SOD),来源于安徽省合肥市农翠园试验田土壤,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为:CGMCC No.1.13687。该菌株生产蓝紫色素的条件是:将活化培养的菌种接种于1%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28℃,静置恒温发酵培养3‑4天;离心收集菌液中菌体,以无水乙醇作为萃取剂,萃取物经旋转蒸发浓缩获得。所述的蓝紫色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本发明提供了生产紫色素的新菌种,该菌株生产的紫色素为天然色素,安全性高,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同时也为工业化生产天然紫色素提供了新途径,在食品、染织和医药等行业应用前景良好。

    一种硒-金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821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84563.1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硒—金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硒源、金源和各自所需还原剂分别制备出硒纳米球和金纳米球,其次在硒球表面涂覆聚乙烯亚胺,最后通过静电吸引在硒球表面粘附金纳米球,制备得到硒‑金复合纳米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是以一种新的结构存在的复合型纳米材料,实验条件温和产率高。所得产物硒球平均粒径为240±10nm,金球平均粒径为30±5nm,硒‑金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为270±10nm。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新型双球共存的硒‑金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复合纳米材料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淫羊藿苷功能化纳米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647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93682.6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化纳米硒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淫羊藿苷功能化纳米硒的制备方法,所述淫羊藿苷功能化的纳米硒包括按照规定份数配比的以下原料:还原剂、药物溶液、反应溶液和硒源;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亚硒酸钠作为硒源,淫羊藿苷作为药物溶液,反应溶液为含稳定剂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本发明首次提出将淫羊藿苷与亚硒酸钠混合溶液,通过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反应生成淫羊藿苷功能化的纳米硒颗粒,反应条件温和,通过加入稳定剂来稳定生成的纳米硒颗粒,制备得到的纳米硒颗粒尺寸大小均一,整个制备条件简单温和、低成本和安全环保,提高了纳米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