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6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99242.3
申请日:2025-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CsTLP30基因及其在增强茶树抗炭疽病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茶树CsTLP30基因,其CDS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有益效果:茶树CsTLP30基因在调控茶树炭疽病侵染中的作用,其在炭疽病侵染茶树不同时间点表达量不同,能响应不同时间点的病菌侵染,进而验证其介导茶树抗炭疽病的生物学功能,为茶树抗病育种提供关键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325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59940.7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松柏醇在抑制茶树轮斑病发病过程中的应用,属于茶树轮斑病防治技术领域。在体外利用松柏醇标准品和拟盘多毛孢菌丝块共培养,计算其MIC50值来衡量抑菌效果,并且和炭疽病属真菌共培养时同样发现其对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本发明还发现松柏醇能损伤拟盘多毛孢孢子的细胞,影响其对茶树叶片的致病能力。比较传统的抑菌剂,本发明为市场上抑制植物轮斑病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环保的抑菌剂。
-
公开(公告)号:CN11637692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288584.6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15/113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Cs‑miR397a靶定CsLAC1基因在调控茶树轮斑病菌敏感性中的应用,所述CsLAC1基因编码的蛋白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以CsLAC1基因为靶基因,通过抑制CsLAC1基因表达且进行轮斑病菌侵染后的生理指标,发现抑制CsLAC1基因表达后的茶树叶片相较于对照组NBT染色效果更明显,ROS清除系统的关键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抑制CsLAC1基因表达后的茶树叶片对轮斑病菌更加的敏感,为茶树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814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84343.4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茎段外植体的茶树组织培养高效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带有饱满腋芽的嫩枝,先用酒精消毒,再用NaClO溶液消毒,接着用无菌水冲洗,最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选取茎段;将茎段接种到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5~3mg/L6‑BA和0.05~0.3mg/LNAA;将诱导出的定芽置于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并添加1~3mg/L 6‑BA和0.1~0.3mg/L NAA;将诱导出的不定芽置于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并添加1mg/L 6‑BA、0.1~0.5mg/L NAA和2mg/L TDZ;将诱导的不定芽置于伸长培养基中,添加0.2~1mg/L 6‑BA和0.02~0.1mg/L NAA;选取诱导生长状态良好的芽苗置于1/2MS培养基进行不定根诱导,并添加1~5mg/L IBA。本发明使用两步不定芽诱导,大大提高了茶苗的生产效率,打破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茶苗生产性育苗方面的瓶颈,解放了离体再生技术在茶苗生产上的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650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703578.2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58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SSR指纹图谱鉴别岳西古茶树1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检测植株的基因组DNA;(2)以待测植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SSR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所述SSR引物包括4对特异性引物,如SEQ ID NO.13~20所示;(3)检测PCR扩增产物,鉴别待测植株是否为岳西古茶树1号。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鉴别岳西古茶树1号的SSR引物,包括4对特异性引物,如SEQ ID NO.13~20所示。本发明的利用SSR指纹图谱鉴别岳西古茶树1号的方法,可对岳西古茶树1号进行了精准鉴定。本发明从DNA水平上给予了岳西古茶树1号一个指纹身份,有利于下一步育种者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品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3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31056.8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Q1/6858 , A01H1/02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扩增舒茶早SSR标记的引物组合及其在茶树自交育种中的应用,包括7个SSR标记,分别为Cs‑SSR1~Cs‑SSR7;用于扩增它们的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14所示。本发明提供基于网室隔离的蜂传授粉方法,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授粉效率和自交率,克服了茶树自花授粉基本不育的现象,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利用新开发的高多态性且稳定的7对SSR引物对舒茶早自交子代进行鉴定,保证了自交后代的真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53218.8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G17/00 , A01H1/02 , C12Q1/6886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自交育种的方法,包括:在茶树开花前期,在茶园搭建防虫网大棚,大棚内只保留一个茶树品种;在茶树开花时期,在大棚内配置蜜蜂,利用蜜蜂进行自花授粉,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进行自交后代的鉴定。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隔离网室的蜂传授粉方法,即利用隔离网室将用于自交的亲本茶树与外界昆虫和花粉隔离条件下,借助蜜蜂传粉进行自交而不需要人工授粉和套袋。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授粉效率和自交率。此外,利用实验室前期筛选的高多态性且稳定的分子标记进行子代鉴定,保证了自交后代的真实性,此后可以通过多代自交获得纯合系和自交系,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14892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0106703.0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谷雨香茶树鉴定的SSR引物及鉴定方法及应用。5对引物:引物1上游TACCCACACAGTAGACCAGA,1下游AAACCACGAGATGAAGAAGA;2上游ATAACTTGGATTTTTGAACGCCT,2下游ATAGTAGTTATGGTGGTGGCGT,3上游GTGTTAGGGGACAGGGTAGG,3下游TGGGGGGTCAATATGTATGG;4上游ACTGAAATCAGGCCAAAATC,4下游ATCATAGCAGACCAACGACT;5上游TGGGTTTCTTAGAGGGGATA,5下游:TGGAGACAATGGAGGTAATG。可准确鉴别谷雨香茶树品种。
-
-
-
-
-
-
-